分享

治风能补肾吗?也论《金匮》与《外台》

 hongzhuanyidui 2022-12-09 发布于上海

作者:刘富海,青年中医,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喜好中医,衷中参西,临证以经方为主,以疗效为先,热爱生活,以求心医。

学习《金匱》课程一直不理解,

血痹虚劳篇,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提出几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

虚劳与风有什么关系?

补肾与祛风的关系?

山药与山茱萸的配伍应用?


《金匮》“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川芎、芍药、白术、麦门、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河南卫开拓老师指出:薯蓣的祛风之性别忽略了,这个方就理解的更透彻了,也可以通过薯蓣山茱萸的补虚祛风之性把三五七散薯蓣丸连接,就能打开祛风和补虚的一扇大门了。

千金外台里补虚的药很多是祛风和填补药配伍使用的,很有意思,就像是秃鸡散和无比山药丸之类的就是典型代表。
为什么薯蓣丸有种说法,越虚的人效果越好,我个人觉得亮点就在豆卷和防风上。

于是我查了查本经和名医别录记载的相关药物,摘录几个与大家认识不一致的药物如山药,薯蓣。

葛根,防风,桂枝,菊花,细辛,祛风之效大家熟知不再赘述,当归、川芎、柴胡、杏仁味辛苦,在本经和别录记载中也有祛风之功效。


薯蓣
《神农本草经》:【署预】味甘。温。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一名山芋。生嵩高山谷。

《名医别录》:【署预】平。无毒。主治头面游风风头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藏。除烦热。强阴。秦楚名玉延。郑越名土藷。生嵩高。二月八月采根。暴干。(紫芝为之使。恶甘遂。)

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山茱萸】味酸。平。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汉中山谷。
《名医别录》:【山茱萸】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脑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藏。通九窍。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强力。长年。一名鸡足。一名思益。一名寇实。生汉中及琅邪宛朐东海承县。九月十月采实。阴干。(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我们再看《外台秘要》风头眩这一篇章,理解薯蓣丸的配伍主治,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病因:《病源》:风头眩者,由血气虚,风邪入於脑,而引目系故也。逢身之虚,则为风邪所伤,入脑则脑转而目系急,目系急故成眩也。

这时候,风头眩的脉法如下:

诊其脉,洪大而长者,风眩。又得阳维浮者,暂起目眩也。
风眩久不差,则变为

按:风头眩日久,会影响到神智方面,在治疗神智疾病不要忘记风药的使用,如防己地黄汤法,及下文可参。

下文排列按以下方式排列

祛风,(风药认识参考本经和别录,为广义的祛风药)

补益,(主要是补充津液,或者矿石类固摄补益,道家有外丹之说,或者种子类,或者填精补髓)

行气(具有化痰湿水饮等杂志,使补而不滞)

风头眩本篇开头为大小三五七散,应仔细琢磨把玩。

《千金》:疗风头眩口喎目痛耳聋,大三五七散方。

天雄 细辛(各三两)山茱萸 干姜(各五两)薯蓣 防风(各七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稍加之。忌猪肉、生菜。 

按:天雄,干姜,细辛,防风,
山药,山茱萸

又疗头风目眩耳聋,小三五七散方。

天雄(三两,炮) 山茱萸(五两)薯蓣(七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以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并出第十 三卷中。) 

按:天雄,
山药,山茱萸

又疗头痛眼眩心闷,阴雨弥甚方。 

当归 山茱萸(各一两)防风 柴胡 薯蓣(各二两)鸡子二枚(熟去皮,打黄碎)。

上六味,捣下筛,用前鸡黄和散令调,酒服方寸匕,日三。(并出第六卷中。) 

按:当归,防风,柴胡

山药,山茱萸,鸡子黄

以上三方,在治疗头晕眼花耳聋,或者风邪为主的病证,山药山茱萸平补祛风之力不应该忘记。

《延年》:薯蓣酒,主头风眩不能食,补益气力方。

薯蓣 白术 五味子(碎) 丹叁(各八两) 防风(十两)山茱萸(二升,碎)、人叁(二两)生姜(屑,六两) 

上八味,切,以绢袋盛,酒二斗五升,浸五日,温服七合,日二,稍加。忌桃李、雀肉等。(出 第十卷中。)

按:白术,生姜,防风,

丹参,人参,

山药,山茱萸,五味子

《近效》:白术附子汤,疗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又治风湿相搏,骨节 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方。 

白术(三两)附子(二枚,炮) 甘草(二两,炙) 桂心(四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

初服得微汗即解,能食。复烦者,将服五 合以上愈。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按:桂枝,附子,

白术,甘草

临床上,单纯气血虚使用四君四物,或者归脾汤效果欠佳,此时应该从补肾着手,加少量附子暖中补肌。此外,补的时候应该注意消导,合保和丸之法。

《外台》十七卷,杂疗五劳七伤方

《古今录验》:薯蓣丸,疗丈夫五劳七伤,头痛目眩,手足逆冷,或烦热有时,或冷痹骨疼,腰髋不随 ,食虽多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胀满,体涩无光泽,阳气衰绝,阴气不行。此药能补十二经脉,起发阴阳 ,通内制外,安魂定魄,开三焦,破积聚,厚肠胃,消五藏邪气,除心内伏热,强筋练骨,轻身明目, 除风去冷,无所不疗,补益处广,常须服饵为佳。七十老人服之,尚有非常力,况少者乎,谨具方如下 。 

 干薯蓣(二两)苁蓉(四两) 牛膝(二两) 菟丝子(二两,酒渍) 杜仲(二两)赤石脂(二两) 泽泻(二两) 干地黄(二两) 山茱萸(二两) 茯苓(二两) 巴戟天(二两,去心)五味子(一两半) 石膏(二两,炙,研) 远志(一两,去心) 柏子人(一两)白马茎筋(干之,二两,炙)。

上十六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酒空腹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日再。忌大酢、芜荑、蒜、陈 臭物。 

按:山药,山茱萸,地黄,

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白马阴茎,

菟丝子,五味子,柏子,

牛膝,茯苓,泽泻,

石膏,赤石脂,

远志,

前几味药好理解,后面的大家可能比较奇怪,开头我们说过,补的时候注意固涩,矿物类药物在秦汉唐药方中广泛应用,与道家外丹有关,后魏晋的五石散滥觞。

此方非常巧妙,有补有泻,可以与肾气丸,济生肾气丸,无比山药丸同参。至于远志的用法,参考了包伯航老师的解读,本经强志,指开心智,志气。此外志通势,指生殖功能,在下面几方我们看远志的应用。

《医心方》洞玄子云:秃鸡散。治男子五劳七伤,阴痿不起,为事不能。蜀郡太守吕敬大,年七十服药得生三男,长服之,夫人患多,玉门中疼,不能坐卧,即药弃迟中惟鸡食之即起上雌鸡其背连日不下,喙其头冠,冠秃,世呼为秃鸡散,亦名秃鸡丸方。

苁蓉三分 五味子三分 菟丝子三分 远志三分 蛇床子四分

凡五物,捣筛为散,每日空腹酒下方寸匕,日至三,无饮不可服。

六十日可御四十妇。又以白蜜和丸如梧子,服五丸日再以知为度。

按:肉苁蓉,五味子,菟丝子,蛇床子,

远志

《备急千金要方》秃鸡散方。

蛇床子 菟丝子 远志 防风  巴戟 五味子 杜仲  苁蓉各二两

右八味,治下筛,酒下方寸匕,日二,常服勿绝,无室勿服。

按:防风,远志,

蛇床子,菟丝子,五味子,肉苁蓉,杜仲,巴戟天,

《医心方》引《范汪方》苁蓉丸。

治男子五劳七伤,阴阳痿不起,积有十年痒湿、小便淋沥溺,时赤时黄,服此药养性益气力,令人健。

合阴阳阴痿不起,起而不坚,坚而不怒,怒而不决,入便自死,此药补精益气力,令人好颜色,服白方。

苁蓉 菟丝子 蛇床子 五味子 远志 续断  杜仲各四分

右七物,捣筛蜜和为丸,丸如梧子,平旦服五丸,日再长疏东向面不知药异,至七丸服之。三十日知,五十日阴阳大起。

阴弱加蛇床子,不怒加远志,少精加五味子,欲令洪大加苁蓉,腰痛加杜仲,欲长加续断。所加者倍之。

年八十老公服之,如三十时数用有验。无妇人不可服,禁如常法。

按:肉苁蓉,续断,杜仲,

菟丝子,蛇床子,五味子,

远志

《备急千金要方》治阴痿精薄而冷方。

苁蓉 钟乳 蛇床子 远志 续断  署预 鹿茸各三两

右七味,治下筛,酒下方寸匕,日二服。

欲多房室,倍蛇床;欲坚,倍远志;欲大,倍鹿茸;欲多精,倍钟乳。

按:山药,

远志,

肉苁蓉,续断,鹿茸,蛇床子,

石钟乳

补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

山药 荆实(一方用枸杞子)续断(一方用远志)茯苓(一方用茯神)

牛膝菟丝子巴戟杜仲(各一两)苁蓉(一两)

五味子山萸肉(一方用防风)蛇床子(二分)

上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惟禁酸、蒜,自外无所忌。服后五夜知觉,十夜力生,十五夜力壮如盛年,二十夜力倍。

若多忘,加远志、茯苓。体涩,加柏子仁服三剂,益肌肉。

亦可为丸,服三十丸,日二夜一,以头面身体暖为度。其药和平不热,调五脏,久补五劳方∶五月五日采五加茎,七月七日采叶,九月九日取根,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常服去风劳,妙。

按:防风,茯苓,远志,

山药,山茱萸,

肉苁蓉,巴戟天,牛膝,杜仲,续断,

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

以上几方,有了前文的铺垫,补益之法大家想必不陌生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不传的“秘术”,大家可以自行参考。

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方∶苁蓉 白龙骨 阳起石 续断 天雄(各七分)五味子 牡蛎 蛇床子 地黄 天冬 桑

上十七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天雄,

按:续断,五味子,蛇床子,肉苁蓉,

龙骨,牡蛎,阳起石,

天冬,地黄,

七子散    治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无子,补不足方。

五味子 钟乳粉 牡荆子 菟丝子 车前子 菥子 

石斛 干地黄 薯蓣 杜仲 鹿茸 远志(各八铢)

附子炮 蛇床子 川芎(各六铢)

山茱萸 天雄 人参茯苓 黄牛膝(各三铢)

桂心(十铢)苁蓉(十铢)巴戟天(十二铢)

上二十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不知,增至二匕,以知为度,禁如药法。不能酒者,蜜和丸服亦得。(一方加覆盆子八铢,求子法一根据后房中篇。

桂心,炮附片,天雄,川芎,

人参,茯苓,

远志,巴戟天,肉苁蓉,鹿茸,石钟乳,

牡荆子,菟丝子,菥蓂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蛇床子,

山药,山茱萸,石斛,地黄,牛膝,杜仲,

唐道家著作《悬解录》张果传唐玄宗方

刘泓乃於山中,刻石书记。后有道士见之录出,遂传於世。至唐开元中,通玄先生张果,进上此方,明皇大喜,秘於禁中。通玄兼述三丹之功极备,但无修丹之法。今不书去繁也。

守仙五子丸方

余甘子 覆盆子 兔丝子 五味子 车前子

右已上五子,各五大两,别梼,如粉缅。取二三月枸杞嫩茎叶,梼取汁二大升,拌药末令尽,乾讫后。七八月采莲子草,取汁一大升,亦拌药末令乾。又取杏仁一大升,取好酒研,取汁五大升,於银器中煎,令杏仁无苦味。次下生地黄汁半大升,真酥五大两,鹿角胶五大两,炙铸末都入前汁中,略煎过。又下五子末,一时以柳篦急搅,看乾湿得所得所,众手丸之,如梧桐子大。每日酒下三十丸,如要加臧,以意斟之。忌猜肉、蒜芥、萝卜等。服之百日,先服金石药毒并尽,亦益金丹气通流,於五藏润泽,血肉万毒悉除,髭鬓如漆,返老成少,皆因制其丹,阴阳气两性,彼此相备矣。秘之。

通玄先生制五子守仙丸歌,以赞其妙。

歌曰:

反老成少是还丹,不得守仙亦大难。要见鬓斑令却黑,一日但服三十丸。

松竹本自无艳色,金液因从大制乾。五子可定千秋旨,百岁如同一万年。

阴真人论三品大丹之灵效,亦云五味守仙之草药,尚能守生相助。如不得上升,且为地仙,永不死矣。为其制一切丹砂,及解诸石毒,永不发动。

又益灵丹之功,大行於荣卫也。央定无疑矣。阴君之意,言五子草药,尚能令人不死,即神丹之功可知矣。今以旁有助於守仙丸,故附之于后。

在嘉靖年间,张时彻再从民间搜得此方,临床应用后发现“男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有助于繁衍子嗣,故张氏将其记录在自己编撰的《摄生众妙方》中。

原方药物:

甘州枸杞子(八两)菟丝子(八两,酒蒸,捣饼)辽五味子(二两,研碎)覆盆子(四两,酒洗,去目)车前子(二两,扬净)。

按:这几段出处是听吴雄志老师讲座而知,记载了唐朝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传玄宗五子衍宗丸之的事情,也比较有意思,可以看出同时代的医家的共同认识,张果与王焘,孙思邈,同时也是道家服食之法,可延年益寿。

千金[卷十九肾脏方\补肾第八] 八味肾气丸    治虚劳不足,大渴欲饮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

地黄(八两)萸肉山药(各四两)丹皮茯苓泽泻(各三两)

桂心附子(各二两)

上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

(仲景云∶常服去附子,加五味子。

姚公云∶加五味子三两,苁蓉四两。

张文仲加五味子、苁蓉各四两。

《肘后方》用地黄四两,泽泻、附子各一两,余各二两)。

按:后世的肾气丸的大多数加减变化由此而来,先有金匱肾气丸,到六味地黄丸,都气丸,杞菊地黄丸,济生肾气丸,

再到蒲辅周九子地黄丸治疗眼科疾病(熟地黄60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

茯苓15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

五味子15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5,覆盆子15,车前子15,

沙苑子15克,决明子15克,青葙子15克,茺蔚子15克),

此外三皮老师刘波,在治疗贫血白细胞低,单纯补血之法效果慢,指出六味地黄丸,熟地和山药比例调换,亦是一法。(例:仙鹤草60g 松节60g 大枣十枚 熟地30g泽泻30g 山药18g 山萸肉18g 丹皮12g茯苓12g 生炙黄芪各30g)

又方此方胜胡公肾气丸及五石丸
地黄茯苓元参(各五两)
泽泻山药山萸肉桂心芍药(各四两)

附子(三两)
上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以知为度。(《翼方》有丹皮四两)
按:此为肾气丸另一法,加大了滋补津液的作用。

地黄,山药,山茱萸,

玄参,芍药,茯苓,泽泻,

肉桂,附子

[卷十九肾脏方\补肾第八] 肾气丸    治虚劳肾气不足,腰疼阴寒,小便数,囊冷湿,尿有余沥,精自出,阴痿不起,忽忽喜悲方。

地黄(八分)远志 防风 干姜 牛膝 麦冬 葳蕤 山药 石斛 细辛 骨皮 甘草 附子桂心 茯苓 山萸肉(各四分)苁蓉(六分)钟乳粉(十分)羊肾(一具)

上十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古今录验》无远志、防风、干姜、葳蕤、牛膝、骨皮、甘草、钟乳,有狗脊一两,黄四两,人参三两,牛膝,泽泻、干姜各二两,大枣一百枚)。

按:防风,桂心,干姜,细辛,

石钟乳,肉苁蓉,羊肾,狗脊,

山药,山萸肉,地黄,石斛,麦冬,玉竹,甘草,人参,远志,茯苓,

牛膝,地骨皮,泽泻,

有了前方的铺垫,下来是大名鼎鼎广为流传的无比山药丸。

卷十九肾脏方\补肾第八] 无比薯蓣丸   治诸虚劳百损方。治丈夫五劳七伤,头痛,目眩,手足逆冷,或烦热有时,或冷痹骨疼腰髋不遂,食虽多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胀满,体涩无光泽,阳气衰绝,阴气不行,此药能补十二经脉,起阴阳,通内制外,安魂定魄,开三焦,破积聚,浓肠胃,消五脏邪气,除心内伏热,强筋练骨,轻身明目,除风去冷,无所不治,补益处广。

山药(二两)苁蓉(四两)

五味子菟丝子杜仲(各三两)

牛膝山萸肉地黄泽泻茯神(一作茯苓)

巴戟赤石脂(各一两)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食前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无所忌,惟禁醋蒜陈臭等物。服七日后,令人健,四肢润泽,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彩,消食,身体安和,音声清朗,是其验也。十日后长肌肉,其药通中入脑鼻,必酸疼,勿怪。

若求大肥,加炖煌石膏二两。

失性健忘加远志一两。

体少润泽加柏子仁一两。(《古今录验》有白马茎二两,为十六味。

按:从肾气丸到无比山药丸,到刘完素地黄饮子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再到傅青主的并提汤大熟地30克,巴戟30克(盐水浸),土炒白术30克,人参15克,生黄芪15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6克,柴胡1.5克),

陈士铎的引火汤熟地60g,巴戟30g,茯苓15g,麦冬30g,五味6g共5味药组成,为治疗肾阳虚衰,虚火上浮诸证之方。

李可善用其法。我用引火汤,有17种临床应用场景

此外千金[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薯蓣汤    治心中惊悸而四肢缓,头面热,心胸痰满,头目眩冒如欲动摇方。

薯蓣 麦门冬 人参(各四两)芍药 生地黄 前胡(各八分)枳实 远志 生姜(各三分)合)

上十六味咀,取江水高举手扬三百九十下,量取三斗煮米减一斗,纳半夏复减九升,去滓,下药煮取四升,分四服。无江水处以千里东流水代之。

薯蓣丸    治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方。

按:千金的薯蓣汤薯蓣丸,除了治疗虚劳,腰痛,风头眩,还治疗神智疾病,出现了惊悸,头面热,头目眩晕,身体震颤。可与前文互参。
    

至此,本文对薯蓣丸的理解大致如此,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我们看外台第十四卷到十七卷中,

《病源》:虚劳者,脏气不足,复为风邪所乘,邪正相干,冷热击抟,故令心腹俱痛。

《病源》:劳损之人,体虚易伤风邪,留于肌肤,发为偏枯。

《病源》: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屈伸,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亦有血气虚,受风邪得之者。

《病源》: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诊其脉,虚弱者,亦风;缓大者,亦风也;浮虚者,亦风也;滑数者,亦风也。

我们看《外台秘要》的相关篇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当时本人学的一般的《金匱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

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穀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

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中风历节》: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

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

邪在于经,即重不胜;

邪入于腑,即不识人;

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

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

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抟,即疼痛如掣。

《血痹虚劳》: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

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

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

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

所涉及到的方剂,中风历节篇,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头风摩散,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续命汤,白术附子汤,八味丸,越婢加术汤。

血痹虚劳篇,黄芪桂枝五物汤,天雄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薯蓣丸,酸枣仁汤,大黄蛰虫丸,炙甘草汤,獭肝散。

所涉及到的病种,从《金匱》的血痹,虚劳,中风,历节,脚气,肉极,惊悸,冷劳,鬼疰

再到《外台》头面风,风头眩,风癫,风惊恐,风惊悸,风狂,补肾,腰痛,五劳六极七伤诸篇,慢慢串起来一条线,如珠在手。

有人说外台是金匱的全文,金匱是外台的精华,至此我深有体会。

千百年来,一脉相承而已。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止于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