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瞄准“百亿项目” 迈向“千亿园区”,汕头高新区总规划面积扩展至60多平方公里,加速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

 徘徊求知 2022-12-09 发布于广东

高新区核心区六合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受访者供图

近日,汕头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同意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至六合产业园,新扩区范围为:东至滨海海堤、南至莲阳河、西至金鸿公路、北至义丰溪,面积约为30.1平方公里。这是汕头高新区继2018年在西片区扩区后的第二次扩区,总规划面积由29.94平方公里扩展至60多平方公里。

扩容后,汕头高新区面积翻了近一倍,对其自身发展可谓是历史性机遇,将开启新一轮开放发展的大格局。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高新区空间拓展而来的,不仅是“物理扩区”这么简单,而是更深远的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未来将释放强大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在这背后,不仅可以看到汕头高新区蓄势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更透露出汕头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汕头大型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六合产业园具备临海临港天然优势,是发展腹地最大的空间单元,也是汕头未来重大产业项目的承载地和主战场。六合产业园将集聚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为汕头实现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提供强劲动力支撑。

在新产业变革中,汕头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集聚创新资源,发展产业集群,持续提高产业竞争力乃至区域经济竞争力,着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跃升。

政策利好

产业“新中心”向东扩容

高新区应创新驱动发展需要而建,向来承担着先行探索示范的使命。若稍加关注国家、省、市对高新区的相关政策指引,便能知晓汕头高新区此次扩区并不出乎意料,而是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以国家高新区为主体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省级高新区或各类工业园区。这为国家高新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方向。

再将目光转至广东。201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就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出台实施意见,鼓励高新区实施扩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创新发展。2021年,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再次对高新区扩区扩围予以明确支持。

紧跟时代号角,汕头高新区扩区箭在弦上,只欠东风。而汕头高新区的发展走势,不仅受宏观政策影响,更遵从了客观发展规律。

随着全省一盘棋的统筹机制不断完善,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1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规划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印发《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形成若干大型产业集聚区的意见》,推动形成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江门、湛江、肇庆等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加紧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据了解,汕头大型产业集聚区设于汕头市域东侧,聚焦“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发挥临海临港优势,依托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线布局,整合汕头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华侨试验区三个国家级功能平台,以及市域内重点产业载体及关联空间,实现连片、协同发展,总体形成“一带一轴五区”战略布局。

无疑,汕头的产业“新中心”如今正在向东扩容,经济增长的新极核正在进一步构建。在重磅规划、产业集聚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新的利好正在汕头东部加速兑现,亟待集聚人才、科技、资本等创新资源赢得先机。这也意味着,汕头高新区的扩区正当其时。

攻坚破题

打造经济总量跃升主战场

当前,汕头高新区迈向未来的步伐与汕头和国家的脉动同步,亦有着属于自己的调性。在汕头打造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宏伟蓝图下,汕头高新区扩区六合产业园也刷新了自身发展腾飞的想象空间,意义非凡。

这是汕头市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需要。

打造产业高地需要“借力”,更要自身“给力”。扩区六合产业园之后,汕头高新区将承担起改革试点、集聚创新要素、拓展平台功能,为全市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子,推动全市产业蝶变升级,打造汕头经济总量跃升主战场,为汕头实现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提供强劲动力。

这是汕头市加快六合产业园开发建设的需要。

六合产业园除了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在规则衔接、机制创新方面也将进一步深化。六合产业园30.1平方公里纳入高新区扩区范围,高新区全面履行经济管理职权,负责六合产业园的规划、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运营管理等经济管理工作。

也就是说,明确汕头高新区扩区至六合产业园“四至”范围后,有助于汕头高新区进一步理顺与行政属地之间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园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这是推动汕头高新区做大做强的需要。从历史的维度看,汕头高新区也到了破题区域发展短板的关键时期。汕头高新区东片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有用地已基本开发完成。2018年9月,汕头市委、市政府决定高新区第一次扩区,西片区由原来的2.15平方公里扩大范围至29.09平方公里。尽管如此,西片区具备招拍挂条件的存量产业用地较少,难以满足汕头高新区全域产业谋划和中长期规划的需求。

六合产业园作为汕头大型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是汕头目前空间规模最大、发展腹地最充足的产业片区,汕头高新区扩区至六合产业园是破解产业用地制约的关键,为高新区乃至全市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载体。

在一个全新的起点,讲述一场全新的逐梦故事。在这大有可为的时代,汕头高新区正拿出更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强的信心开路。

深化融合

明确智慧型产业园区定位

各要素聚集,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集聚区。实际上,此次汕头高新区扩容对于自身发展而言只是一个开始,伴随着空间拓展而来的,是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紧抓“时”与“势”,六合产业园的发展仍需下“苦功夫”,亮“真本事”。

翻阅媒体公开报道,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多次实地调研六合产业园,提出包括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功能;科学规划标准厂房,满足不同入驻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精准招商引资,重点招引牵引力、带动力强的头部企业;理顺体制机制和工作流程,建立完善上下贯通、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等内容。

一次次的实地调研和专题会议,从侧面回答了有关六合产业园建设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推动发展的关键点在哪儿?

从今年11月16日起开始实施的《汕头六合产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规划》”)中,可以更进一步窥见破题的密码。

据汕头高新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局长冯培谦介绍,自今年3月以来,高新区结合六合产业园战略定位,充分考虑起步区发展规划,逐项建立土地征收出让、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高质量编制详实可行的六合产业园起步区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规划》,六合产业园起步区位于澄海区东部六合产业园六合围南片区,规划范围西至金鸿公路、东至六合围海堤、北至金狮路、南至莲阳河海堤,面积约15.42平方公里。

在规划功能上,明确起步区定位为:以聚力保障“生产”要素产业化、集群化为使命担当,着力构建以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主导,以智能产业为特色的“3+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服务配套完善的智慧型产业园区。

对标打造“千亿级园区”的发展目标,冯培谦透露,六合产业园规划产业用地约占七成,以保障大产业、大项目的落地需求,并统一考虑道路、市政、水利、环保、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学校、商超、人才公寓等项目,不断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据悉,六合产业园还将依托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高校平台资源,构建“科研+产业化”基地产业发展模式,引领汕头产业蝶变升级。

笔者还关注到,六合产业园起步区的建设将生态优先的观念融入规划中,坚持生态立区原则,将充分利用滨海岸线与滨河生态资源,推动六合产业园区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冯培谦介绍,在推进《规划》过程中,考虑到六合产业园主打智慧型产业,目前此类企业用地总体趋向是朝着大且综合来发展,因此要兼顾刚性管控和弹性引导内容,在地块合并上留出可能性,为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从更长远的视野来看,汕头六合产业园的发展,意义深远。比如,六合产业园空间规模之大、腹地之深,在汕头市推进深度融湾中,能够以产业融合为重点,建设珠三角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地,全力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据了解,六合产业园区将争取列入珠三角产业转移省级重点建设主平台。

此外,汕头市六合产业园起步区首宗“带设计方案”工业项目用地也于近日顺利完成土地摘牌,这标志着六合产业园开发建设的成效逐步显现,也标志着汕头高新区的再次创业迈出新步伐。

建立机制

惠企政策辐射扩区后全部区域

回顾近30年来汕头高新区的发展,不得不感叹,汕头高新区正跟随着时代“起舞”,在经历了拓土开荒、楼宇林立、升级扩区、立法改革等一系列里程碑式发展后,再次迎来扩区扩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机遇与使命。

尽管机遇与挑战并存,但也正是受益于此,汕头高新区往往能先行推动转型,在更高层次的产业生态位上寻找发展机遇。在扩区之后,备受人们关注的是,汕头高新区下一步工作将如何开展?

汕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扬表示,为更好发挥行政区和功能区两种体制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强化对新扩区域的规划管理,加快推动六合产业园开发建设,接下来将与澄海区建立协调机制,按照《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的事权划分和汕头市政府下放的权力事项清单,认真制定交接方案,做好工作移交;理顺管理体制,将高新区现有在品牌、体制、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制度优势覆盖至六合产业园,同时,按照汕头市委的要求,重新调整高新区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和人员编制等事项,适应扩区后的工作需要。

事实上,近年来,汕头高新区充分利用国家级平台现有的制度优势,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已“抢滩登陆”。

汕头高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局高级工程师闫义彬介绍,汕头高新区按照汕头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科技经济结合紧密、创新创业生态优良、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知识产权规范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体制优势,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等政策措施,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认定保持增长,有效破解区内企业在高新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的难点堵点。

“扩区之后,汕头高新区既有惠企政策红利将辐射到扩区后的全部区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企业,为六合产业园建设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闫义彬说道。

李扬表示,接下来,汕头高新区将按照汕头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汕头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总目标,引进“百亿级项目”,聚力打造“千亿级园区”,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为重点,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与深圳共建深汕六合产业合作区,精准导入项目链、资金链、产业链,力争吸引大体量大堆头产业项目落户园区,切实把六合产业园建设好、管理好,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尽好国家高新区的责任、体现国家高新区的担当、展示国家高新区的作为。

汕头高新区加快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

科创成就“产业森林”

近年来,作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载体,汕头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加快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如何以数字信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汕头高新区选择了“聚资源、建平台”,完善适应科技企业发展的数字生态服务体系。

立足发展现实,汕头高新区首先筑牢实体经济这块“压舱石”,以创新驱动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技术水平,不断做大做强。在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上,汕头—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汕头产业技术研究院、汕头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接连落户汕头高新区。2021年,“汕头高新区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纳入科技部火炬中心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为全省4个国家级试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承载产业发展,2021年末,汕头高新区启动深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这一产业园立足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打造“粤东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高地”。目前深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已完成主体装修,已有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优质企业入驻,预计至年底入驻企业达20家,年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

此外,汕头5G产业园入选全省首批3个5G产业园之一,高新区5G产业园作为汕头市5G产业园的核心区,高起点高标准启动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5G产业园,推动5G创新资源集聚。目前引进了“全自动金属制罐系列装备产业化制造项目”“5G智能交通电子设备及大数据分析中心建设项目”等8个项目,拟投资17.6亿元。

在强化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2021年,汕头高新区修订实施《加快创新驱动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科技创新、壮大规模、扩大进口等方面真金白银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同年出台的《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促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精准惠企聚才,营造浓厚引才、育才、用才的氛围。2022年配套实施的《汕头高新区优秀企业家评选办法》等三个评选办法,进一步提升优秀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发展热情,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汕头高新区创新驱动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2022年,汕头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量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较去年又有一个较大幅度的跃升。作为成果的体现,汕头高新区在2022年认定汕头高新区瞪羚企业4家;东西片区总计31家企业申报高企,同比增长63%,其中东片区25家,同比增长47%,区内现有72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推荐93家区内企业申报广东省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已入库93家,同比增长29%。2022年认定市级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区内共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市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孵化器1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