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抗衡北洋军到对付不了北洋军一个旅 清末民初的甘军为何混得这么惨

 哈哈狮的信箱 2022-12-09 发布于广东

图片

1920年12月8日,西北的马福祥联络西宁马麒、凉州马廷穰、甘州马、宁夏新军司令马鸿宾,终于在直皖战争皖系战败的前提下,鼓起勇气,打出了“甘人治甘”的口号,和甘军的汉族军头一起把皖系军阀的张广建赶出了西北。这一事件的主要参与者就是清末民初煊赫一时的甘军,它孕育了马家军等军阀,还一度是慈禧等人抗衡北洋军的工具,但在民国初年却被带着一个北洋混成旅的张广建降伏多年,算是越混越差的典型。

图片

甘军的创建者是董福祥,他在西北动乱中带着各族军头投降了左宗棠,从清朝那里要到了编制和名号。甘军最初有5000多人,作为湘军的分支打过新疆,也参与过甲午战争。湘军军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甘军被慈禧等人看重,成了制衡袁世凯北洋新军的工具。甘军的兵力从八个营变成了足足25个营,成了保卫京师和直隶的武卫后军。戊戌变法时,荣禄还特意视察甘军。当时的甘军兵强马壮,遇到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也很有底气,至少袁世凯可不觉得自己能秒杀甘军,于是才有了戊戍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

图片

真正让甘军和北洋军拉开距离的事件就是义和团运动,袁世凯的北洋军充当了侩子手,躲在一边猥琐发展,甘军上下都热血上头,当了爱国汉子。董福祥在刚毅的指示下义和团联合作战不说,董福祥还亲自和义和团大师兄李来中结拜。甘军的士兵也积极参与了攻打使馆区的战斗,日本公使馆秘书杉山秋树就是被甘军士兵击毙的。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甘军将领马福禄等人也战死沙场。慈禧跑路时,董福祥还充当了随扈大臣,保护着慈禧撤退。八国联军提出福祥是战争元凶后,满清朝廷还力保了他,给了他“革职永不叙用”的惩罚。

图片

在随后的八年时间里,甘军撤回西北,兵力也从20个营变成了八营,其中五营驻甘、三营驻陕,全军归陕甘总督节制。董福祥则自带两营回乡隐居,不问政事。而袁世凯则因为站队功夫了得,成了官场明星。袁世凯自己是直隶总督,他和满清四大总督中的另外两家也是亲戚,两江总督周馥(也当过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端方(端方也当过两江总督)都是袁世凯的儿女亲家,袁世凯和他的亲家们控制了满清地方财权的半壁江山。北洋军自然能依托大半个中国的财力进行扩军,按照袁世凯的规划“一镇经费由直隶提供 , 第二、三、六镇开销出户部拨给 , 第四镇所需主要由山东供给 ,还有一部分取之于湖北 , 第五镇则由山东和户部共同维持”。袁世凯手中还有大量近代产业,是晚清军头中最大的财神,他养大北洋军的同时,还抱养了淮军系统的毅军等部队。

图片

清朝末年北洋六镇占据了新军的半壁江山,拥有新式火炮314门。而甘军总兵力只有4个标,8000人左右,兵力是北洋军的八分之一。在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中,甘军也成了配角和丑角。袁世凯知道革命家不好惹,甘军的马安良却认为西安光复不过是“几个学生娃娃闹事“,匆忙把军队扩充到十个营就跑掉西安作战,结果和陕西刀客、哥老会组成的民军打得难分难解,大清皇室下台后,甘军才停止战斗。

图片

借助辛亥革命的东风,甘军兵力扩充为31个营,分别是马安良等人手下的十个营,汉人张行志扩军的16个营(炮兵两个营),还有崔正午率领的回军5个营。民国初年甘军总兵力1万5000人左右,炮兵火力是火炮30门左右(不清楚炮兵营地具体编制,当时有一个炮兵营12门和18门两种编制),只是北洋军的八分之一。

图片

袁世凯夺取全国政权后,兵力变成了39万人,火炮数量变成了1314门。1914年北洋军的势力开始进入甘肃,淮军老将张广建带着北洋军一个混成旅进入甘肃,因为袁世凯要求他教育一下自称总统的马安良。北洋军的混成旅编制很乱,但基本的操作是一个混成旅下辖步兵两到三个团,骑兵一个连到一个营,炮兵两个连到两个营,机枪一到两个连,工兵、辎重兵各一个连。在1914年左右北洋军的混成旅编制还不是太乱,又是袁世凯亲自点将,这个混成旅采用的应该还是两个炮兵营的编制,也就是说张广建的一个旅火炮力量就抵得上甘军全部。张广建带兵进入甘肃后,甘军的陆洪涛也带着48个哨(4000人左右,后来扩充一个师)的人马投靠了他,加上张广建的扩军,甘军上下只能俯首帖耳,甘肃马家军的首领马安良不得不宣布下台。

图片

到1920年,直皖大战结束,安徽人出身的张广建没了靠山,马麒等人才鼓起勇气要张广建下台,马家军因此走上了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