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等教育教学督导与评价的探索

 cf沧海风 2022-12-09 发布于黑龙江

一、问题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关注,对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一些高校借鉴基础教育的教育督导制度,组织专门督导机构,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即教学督导。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督导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关于教学督导的研究和探索日益活跃起来,但文献分析表明,目前关于教学督导的各种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系统性和深入程度不够,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对教学督导与评价模式研究还不完善等等,在这种背景下,本课题组本着边研究边实践的原则,着手对高等教育教学督导与评价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研究设计

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研究之初必须明确二者的关系。教学评价是教学督导的功能之一,教学督导是教学评价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本研究的目的一是探讨教学督导的功能及体制等问题,二是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以教学督导评价为核心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一)研究内容

1、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2、构建教学督导与评价运行机制;

3、构建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

三、研究实施

(一)教学督导意义与背景研究

通过对教学督导背景和意义的研究,旨在提高全社会对高校教学督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学术基础。

(二)教学督导与评价运行机制的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学督导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功能定位等进行研究,以便形成良好的教学督导与评价运行机制。

(三)教学督导与评价的实践

 1、组织机构建设

 我校于1997年建立教学督导室,设主任1人、干事一人,并聘任2名离退教师为教学督导员,其功能主要是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2002年,本课题组对教学督导与评价进行了立项研究,对教学督导功能有了重新认识,在原有功能上又增加了指导培训、研究咨询、管理决策等功能。2005年,我校将教学督导室和高教研究室合并,成立教学评估办公室,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督导功能,概括出教学督导“六功能说”,即监督评价、指导培训、学术研究、建议咨询、管理决策和沟通协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督导与评价体制。

2、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教学督导与评价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课题组在教学督导实践中,着重抓好制度及标准研制工作,如制定了教学过程各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管理规程,建立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形成“三化”,即“教学环节标准化,过程管理规范化,质量保证体系化”的运行机制,为开展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提供了保证机制。

3、开展教学督导与评价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校逐步形成了以教学督导评价为核心,学生评价、管理干部听课评价、系部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四主体评价结构”。

1)教学督导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教学质量信息最可靠的来源,其结果经我们的研究也被证明是最具可信性的,其评价依据是各种类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其它各种质量标准。教学督导评价主要通过听课、检查、调研等各种方式进行,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坚持督导检查与指导培训相结合,全面督导与专题督导相结合,重点督导与一般督导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评价工作。

2)学生评价每学期开展一次,研究表明,只要宣传教育到位,组织方法得当,评价项目适宜,其结果总体来看也是可信的。目前我们采用学生填写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卡、机器阅卡并统计汇总的方式进行。

3)管理干部听课评价能够体现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更为重要的是管理干部通过深入一线听课等方式的评价,能够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状态,解决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工作。我们制定了管理干部听课制度,对包括校领导在内的各级管理干部(主要是教学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听课数量做了明确规定,并将其听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干部考核的依据之一。

4)系部综合评价是指系部对教师基本素质、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对教师较为全面的评价,其依据是教师教学业务考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4、建立信息反馈体系

上述“四主体评价结构”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教学督导评价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管理干部听课评价学术权威性欠缺,学生评价难免片面,系部综合评价容易流于泛泛等,因此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建立高素质的学生信息员队伍,采取各种必要的信息反馈手段,畅通各种教学信息反馈渠道,是构建完善的教学督导与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

(四)教学督导与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同行评价和教师自评没有开展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同行评价和教师自评的认可程度都不高,因此我们没有开展这两项评价。但如果按照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这两项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督导与评价中没有这两项评价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今后我们将尝试这两种评价,以便使教学督导与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2、监督评价有余,指导培训不足

虽然我们崇尚监督评价与指导培训相结合,但是工作中仍然出现重监督评价而轻指导培训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督导与评价实践中,我们会努力纠正此倾向,切实发挥教学督导的各种功能。

3、专题督导开展不够

本研究过于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对专题督导研究不够。课题组计划在本研究基础上,对实践教学环节、考务管理、整合课程等方面的督导与评价进行立项研究,以期取得更大的突破。

四、应用效果

课题组于20046月就开展教学督导与评价有关问题在师生中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96.7%的教师和97.5%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教学督导与评价是很有必要或有必要的。②超过75%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建立教学督导室”、“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教学质量管理规程》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对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起决定性作用或重要作用。③10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实施教学督导与评价后,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教学行为规范程度有很大提高或有一定提高;超过8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教师综合素质有很大提高或有一定提高;超过75%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教学管理规范程度、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程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大提高或有一定提高。

本课题的实践效果还得到了学校教务处、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五、几点思考

1、创新是研究的命脉

本课题研究创新之处有三,一是概念创新,对教学督导概念重新认识,特别是对教学督导的功能进行了拓展;二是体制创新,在高校中较早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构——教学督导室,并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集教学督导与教学研究于一体的教学评估办公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三是内容创新,如课堂教学质量APPE评价标准、教学过程各环节质量标准以及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创新是研究的命脉,正是由于有了上述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才得以体现。

2、领导重视是研究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

研究成果的取得固然需要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努力,但如何说服学校领导接受课题研究的思想观念及内容方法,取得领导的大力重视和支持,是研究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

3、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问题

教学评价包括两类,奖惩性评价容易使教师产生畏惧、焦虑、抵触、麻木、交易等消极心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不利的。发展性评价在目前看来是先进的,但问题是教师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每一个体都能根据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进行自我刺激和自我控制;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由于财力、物力所限,尚无法完全满足所有教师在职称晋升、工资住房等方面的各种需要,对教师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并适当划分等级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因此现阶段完全摒弃奖惩性评价是不现实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评价取向应该是发展性评价。在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之间是否还会存在某种中间过渡状态,既保留奖惩性评价中的实用因素,又融入发展性评价的先进因素,这是我们教学评价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4、研究与实践的接续性问题

任何研究都无法穷尽所有相关问题。本研究虽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但由于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对教学督导与评价的一些更深层面的问题研究还显不足,如前所述,对实践教学环节、考务管理以及整合课程等专题教学督导与评价研究不够,这是课题组下一步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重点,以便形成更加完善的高等教育教学督导与评价体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