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莱文史姓氏篇·所氏家谱

 姓氏文化藏谱馆 2022-12-09 发布于山东

​           平里店《所氏家谱》

               (二零零零年五月)

                              目次    

1.所氏家谱续修前言 

              壹     

2.(壹)所氏宗亲世系图   

 3.所氏家谱续修后记    

4.所氏族谱前叙——旧谱抄   

 5.所氏族谱前叙(译文)    

6.合族堂后叙——旧谱抄    

7.合族堂后叙(译文)    

8.订正服制得失——旧谱抄    

9.订正服制得失(译文)  

  10.续修谱系录——旧谱抄      

11.续修谱系录(译文)

                 貮

12.(贰)祖先再现---    


    所氏家谱续修前言     

《所氏家谱》是记述所姓家族的史册,是先祖的文化遗产,而不是封建思想迷信。我族父兄历来重视先祖流传的文化遗产,包括其他优良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它、继承它,每逢清明佳节以扫墓,敬献花篮、默哀祭祀仪式。纪念先祖功德,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今年清明节阳光明媚,我族兄弟会聚一堂,畅所欲言,商议续修家谱事,并发出《通告》征求在外乡的兄弟参与修谱活动,交流感情,和睦家族,这是我族一大盛事,可喜可贺。

       《所氏家谱》从创立起,流传至今,经历一百三十年,随着历史的变迁,所族繁衍生息,壮大族门。从始祖往下代代相传至我辈为二十代,先祖们为了生存,东西奔走,嚐尽人间酸甜苦辣,遭受磨难。老辈在世一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少辈奋力拼搏,建功立业,他们的名字及其功绩写入家谱,传名流芳,岂不理所当然吗?按旧谱推算,由“凤”字辈往上二代人逝世后未写入家谱,到升陛参与修家谱竟有八十二年,若再延迟下去,死者将被湮没。俗话说:孙子忘记爷爷并不夸大。    

   《所氏家谱》创立一百三十年间,社会变革,翻天覆地。一代名流伟人。有志之士致力于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推翻清王朝,政治维新。革命向纵深发展,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消灭“蒋家”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拔除愚昧贫穷的根源,我族子弟顺应社会潮流,跟随革命队伍,或奔赴全国各地,或据守农村。现在以立户为单位填表统计,居住柳行村的铠、恩二派31户,落户外乡的23户。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革命出现一段插曲。以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为旗号,声势浩大地开展“文化大革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打倒“封资修”,阶级斗争激烈,人民伴随着遭殃。在意识形态领域批判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克己复礼反动,凡粘着封建色彩的物及形均在取缔之列,拆毁祖庙归公,平坟墓归农田,家谱、祖祢付之一炬,最终宣告十年浩劫而结束。在此期间,我《所氏家谱》珍藏完整无缺,是今日修谱的依据。幸甚!      

         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纠正“文革”冒进行动,迈入经济改革,口岸开放时期,经历二十年取得辉煌成就。高科技大发展,雪港、澳百年国耻。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空前提高,国力增强,激动人心的“依法治国”“科技兴国”的大政方针出台,打下强国富民的基础,使我们看到了我国今后发展的远景。

      同时一个天,同时一个族,政通人和,家乡原来的旧貌焕发新颜,家家户户住进新房,吃上细粮,人人穿着新衣裳,安居乐业,在太平盛世的当年三月,我族兄弟倡议续修家谱,取得了大家的赞同,然后乐于参与活动。

       名是修家谱,实则纪念先祖,也相似给后代子弟写备忘录,先祖开先立志创立家谱,先后数十年,尊师求教,坚忍不拔,熬尽心血;他乐育为怀,讨社会公平,为所族人才降临放声呼吁!在《所氏家谱》的字里行间透出他的良功苦心,把族门昌盛的期望寄托在后代子弟身上,为我辈做出榜样,我们要不辜负先祖嘱托,自强不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用现代精神文明为所族增光。

      《所氏家谱》续修组成员:

二十代孙凤台    草稿。           

 二十代孙凤高     审核。                            

二十代孙凤元     助审。                         

       二〇〇〇年五月   


   (壹)世系表册      

一世:汉      傅氏

二世:早 (藻)     尹氏 

三世:强      姜氏 

四世:文昇      冯氏 

五世:廷玉      邹氏 

六世:大林      宗氏      ——大林之后别为西支 

         大朝      徐氏      ——大朝之后别为东支 

         大贤      杨氏      ——大贤之后别为南支 

         大臣          氏无考 

七世:天才      张氏 

八世:邦绪      沈氏 

九世:应名      杨氏  

十世:居敬       任氏 

十一世:方来       生氏。继配杨氏

              方顺       刘氏 

              方兴       赵氏 

十二世:凤           邓氏 

十三世:茂屏        李氏 

十四世:谦           高氏 

十五世:得贵       邓氏 

十六世:荇          陈氏 

十七世:元美      战氏 

十八世:开先      迟氏  

              开钦       杨氏

              开第       李氏 

此一支派也。


 七世  :  天福       赵氏 

八世  :邦密       陈氏 

九世  :应仕       杨氏

             应召        吴氏          绝后 

十世  :继亮       李氏  

十一世 :方松       杨氏  

十二世 :纯            杨氏  

十三世 :茂伦        郝氏

四世  :本           姜氏 

十五世 :得荣       郝氏、继配高氏  

十六世 :恺           郝氏 

十七世  :元祓       宗氏 

                元禄       李氏 

                元祜 (寿)      李氏、继配郝氏

十八世  :升林       程氏     绝后

                升相       戚氏 

               (以上二位元祓子)

              升平       少亡 

                 (元禄子)

               升选       王氏

               升俊       萧氏  

                 (以上二位元祜子)

十八世 :升相 

十九世 :汉清                壮亡

              汉章       郑氏 

             汉卿       杨氏 

二十世 :凤梧       郑金亮

               凤洲                 壮亡

              凤桐(官)    卢凤先


  承十八世:升选       王氏 

十九世:汉功        程氏

              汉勋        孙氏 

二十世:凤楼        王氏

              凤阁 

              凤殿              少亡

              凤台                         

                     (以上汉功子)

              凤谦              少亡

                      (汉勋子)

 承十八世:升俊        萧氏 

十九世 :汉鼎               少亡  


十六世  :恩              鲍氏 

十七世  :元祉(铭)           杨氏、秦氏 继

             元祺            程氏

             元祚(修)           郑氏             绝后    嗣子升鑑  

十八世 :升兰(堂)          李氏、周氏

             升芝(鑑)          战氏

             升逵           王氏

             升陛          鲍氏

                 (以上元祉子)

            升庭           鲍氏 

            升三           战氏 

                   (以上元祺子)

承十八世  :升兰(堂)

十九世  :汉江          高氏 

二十世:凤仪 

            凤池 

            凤进

 承十八世 :升芝 (鑑)

十九世 :汉业         赵氏、孙桂芳 

二十世:凤高

              凤桐

 承十八世 :升逵 

九世:汉桂(祯)      周治英

              汉柱                张淑秋

 承十八世:升陛 

十九世:汉材                王氏、曲氏、杨氏               绝后 


茂伦     派(大支)

十六世:恺            妻:郝氏          子三:元祓、元禄、元祜。

十七世:元祓        妻:宗氏          子二:升林、升相。

十八世:升林        妻:程氏           绝后。              升相        妻:戚氏           子三:汉清、汉章、汉卿。

………

…………

…………


              所氏家谱续修后记

经续修组成员深入细致考察说明如下:

一、我《所氏家谱》分淳于首创册(包括世系册、众多资料)、柳行续修册二部分。

淳于首创册在“文革”期间怕担政治风险隐藏,此处又怕不妥,转而隐藏另一处,经过多次转移隐藏而佚失,只有世系册遭水湿后残余一册的四分之三,柳行续修幸运地保存完好,载有《所氏族谱前叙》、《合族堂后叙》、《订正服制》、《续修谱系录》四篇文字,它把我们引入前百年的社会,从而看到当时社会概括,也看到先祖开先创修谱系的良工苦心,为后人敬仰,显然非常珍贵。

      凤毛寨的所族现约八十户,这一支流的所氏祖庙就是在《合族堂后记》指出的“北面有庙所氏建修”的祖庙。在抗日战争年代被日本侵略军烧毁,所氏家谱及其他史料存在庙内,随即化为灰烬。然后,每个家庭春节祭祀的传统祖影(按户主支系先祖名字排列的表)在“文革”期间由大队(乡政府管辖村的变称)集中烧毁,无据考察,现在凤毛寨所族兄弟与淳于、柳行所族兄弟论辈排行传统文化遭践踏,已说不清楚。

二、世代称呼与世系分支 

     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本身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为九族。旧时立宗法,定丧服皆以此为准。又由本身往上的前辈到始祖,通称为“世”;由始祖往下的后代通称为“代”,对上称“世”,对下称“代”,有时相互通用。兄弟平辈称排行。

    古代宗法制度,为始祖后者为大宗,为高祖、曾祖、祖、父后者为小宗;大宗一,小宗四,合称“五宗”。

    宗法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天下大宗。天子的庶子有的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诸侯)国为大宗,诸侯的职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他们以国名为氏。诸侯的庶子有的分封为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职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他们以官职、邑名、辈份等为氏。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掌握本族财产,负责本族祭祀,管理本族成员,同时代表贵族统治人民。后来,地主阶级长期利用这种制度,以巩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 所氏家谱》旧册记载:从一世始祖往下到第六世分支:西支大林,东支大朝,南支大贤、大臣并列于三支。西支大林为嫡系,今所氏世系图依此编制,其余世系删略。

      大臣传到第七世天福,据老者传说:“因有继母继承不属系缘故。”所以并列。第八世邦密始有北支的划分,传自何世系无据考察,旧谱记载:未审所出。后来,淳于续修谱系时就记载:“北支老魁书始祖邦密,余修谱书查邦字辈无邦密,不知所出,兹列入,邦密之后别为北支。”北支邦密后第九世应仕、应召,第十世继亮,第十一世方松,第十二世纯,第十三世茂亭、茂伦;茂伦“举家迁柳行”,由此确认茂伦是柳行所族的第一代祖宗。

据老者传说:茂伦随母改嫁七甲派衍十二世郝瑞迁到柳行,但与继父郝瑞言明属所家的后代。第十四世本,第十五世得荣,第十六世分:恺、恩二派,往下再传,旧谱详细记载。总而言之,由淳于始祖本源考察,传到“凤”字辈是二十代。

三、修谱尝试      

当今社会革命维新,依法治国,人口政策,法律条款,提倡男女平等,提倡节制生育,只准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生男或生女均在规定名额内,若因病残情事,经政府主管部门准许可以生第二个孩子。因此要求人们转变旧观念,移风易俗,遵守法律行事。

      平等之下,男女享有同样的政治地位及权利,但男女有别,女大出嫁属外姓人,以男为主继宗传代的传统仍然生效,假如一对夫妇生一女,据守一门单传必然绝后。 

     由此修谱产生二种情况:

1、生一女,据守一门单传绝后,这女大出嫁就不在所族修谱之内;

2、生一女据守一门聘婿登门接代传宗。这女的后代属于所族并赋予所姓者,就在所族修谱之内,否?解放思想,大胆思考,宗族遗传走向混杂其势必然。并期望后代子孙斟酌。

四、规范名字

      我先祖世世代代启名规范一字在姓名中,如老前辈范“升、汉、凤”字,启(起)名方便,也不重名,族风文雅,经过大家商议决定:“文、繁、庆、严”四字,自二十三代孙启名开始,就范“文”字,往下每代启用一字。

五、简化丧事殡仪 

     昔日病间节药,死后厚葬,殡仪繁琐。本族富裕家庭人亡当天,丧主子孙伴着火把送亡灵入土地庙,奏报地府,讣告亲友,停尸数日殓棺,择吉日葬入墓穴。出殡时,分起灵、路祭、下葬三大祭礼,亲友哀乐伴奏,跪拜叩首。灵柩以花轿八杠十六人肩抬,孝子孝女穿棉衰持杖护送;旌表旗幡,纸制童男童女、牛马器具各种陪葬品列队;鼓吹喇叭鸣炮开道,一字长队浩浩荡荡。今日从简治丧。一般聘村政府或工作单位派人主持,发布讣告,召开追悼会,告别遗体,亲友臂袖黑纱,胸挂白花,敬献花圈挽联,表示哀思,遗体火化,骨灰盒殓,或存纪念堂,或穴埋立碑,或洒江河,节俭文明,移风易俗。

六、老事新办 

     打破本族兄长主管裁决修谱的常规,老事新办。临时成立“所氏家谱续修组”,向居住家乡和居住外地的本族兄弟通告修谱盛事,让他们乐于支持开展活动。因此,凡有心做好事者回音志愿资助,垂名流芳!

      备注:所氏家谱续修组的成员分别:资助办公费、食宿招待费。诸城已故所凤宽之妻李占堂资助办公费:10元。费用项目:路费267·5元、招待费77元、食宿费无法统计(本续修组成员家中供给住宿吃饭)、纸笔费9·4元、复印费33·9元、邮寄费24·8元。       


            所氏族谱·前叙(原文) 

     夫木之有本也,本一而支分焉。水之有源也,源一而派分焉。支既分,而支又生支;派既分,而派又别派,苟不一求其本源所自出,而支派迄无所附丽。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此由支派而溯本源也;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孙,此由本源而及支派也。

又考《礼经》云: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祖祢者,五世则迁者也,人之异于禽兽者,实在于此,精之则为五常之德,充之则有三纲之尊,凡此纲常名教,顺之则吉,逆之则凶,天道出于此矣。顺之则赏,逆之则刑,王法出于此矣。顺之则褒,逆之则贬,圣教出于此矣。

天道、王法、圣教三者皆准乎人情,情见于亲,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塗人也。

夫所谓塗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杀,而至于塗人其势然也,而欲以塗人之谊联而至于兄弟。此族谱之修,所以不容己也。

所氏旧无谱,自明迄今历十余世,门少缙绅流风渐湮先生也。晚惕惕然惟恐不克扬先人之功德是惧,亦尝按其世系,考其行事,而父老无有记者,盖吾门之式徽甚矣。      

同治庚午游京师肄业太学时,與名公钜卿相问答,得纵观诸家族谱履历,独喜诸城刘相国御赐清爱堂辑为家谱,既详且明,先师其意。

光绪丙子旋归,遂以其事白于董公,董公难之以为事出于创,恐远无可追也。先曰:“不然,疑者阙之,知者详之。凡吾之举,将以救后来也,董公唯唯阕二载得广搜各支世系,以辑为稿,而西支莪公、北支元瑞公、东支烇公、淑修公、金华公、成珠公,亦继起而赞其事,遂告成焉。此所谓散众支於一本,而係百派於一源也,呜呼!幸哉似续古人洽比族党先之也,而董公诸人尤乐为之故。余叙焉。以誌阖门之盛事云耳时” 。

     光绪壬午中和月既望榖旦

        西支十八代孙    开先      謹識  

注释:

亲等——衡量亲属亲疏远近的尺度。

别子——古代指天子、诸侯的嫡长子以外的儿子。

祢——为亡父在宗庙中立主之称。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五常——封建时代妇女道德规范。

三纲——封建时代三种道德规范。

缙绅——旧时指官宦的代称。

      以上词义注解,引《辞海》词目注释。  

          公元二〇〇〇年五月          凤台。


        所氏族谱前叙(译文)

    树木有一躯干而分许多枝,水有源头而分流派。既然分支,而支又生支;既然分流派,而流派又分派。假如不追求一本源,而任其蔓衍,支派终究无所附丽。 

     从人们天然的亲情开始,依循亲疏关系,一级一级地逐渐往上推及,可以到达最远的祖先。亲情越往上就越薄,这是由支派追溯本源。从据理所作的推断开始,依循与祖先的关系,顺次往下推移,就到了父亲一代,亲情越往下就越重,这是由本源到支派。一轻一重,宗法的义理就是这样。

      又参考《礼记》:以庶子为祖的,继承庶子的则为大宗,继承庶子子辈的则为小宗。有百世不迁入大宗庙的,也有五世就迁入大宗庙的。百世不迁入的,是庶子的后代;以庶子的嫡子为宗的,百世不迁入。以继承高祖者为宗的,五世就迁入大宗。尊崇祖先所以要敬循宗法,敬循宗法是尊崇祖先的义理。

    “五常”的仁德精华;“三纲”的充分尊崇,则是道德规范。人与禽兽不可相提并论,确实在这里。凡按纲常教化,服从就吉祥,违背就凶险,天道从这里产生;服从就奖赏,违背就刑罚,王法从这里产生;服从就褒赏,违背就贬斥,圣教从这里产生。天道、王法、圣教三条是社会人情关系准则。

      社会人情关系表现在至亲,沾亲带故。亲表现在丧服、服期、服式——始由衰麻至缌麻、至无服止。无服则亲结束;亲结束则情结束;情结束则是塗人。古今成为传统。

    所谓“塗人”是指过路行人的意思。并以此为例:从前有兄弟二人,兄弟二人从前只单身一人,可悲的单身一人败坏,人格降低,其势就是这样走上塗人道路。图谋以塗人的友谊联系,而达到兄弟亲情,修所氏族谱所以不容纳这类情况。

      所氏旧无家谱,自明代到今,经历十余世,本族门下少缙绅,他们的流派遗风渐渐被堙没。本人开先在世,晚辈惕惕然!惟恐不胜任扬先人的功德,常常按世系考察其事迹。但父老无记载,由此看来,族门甚衰落。

清同治庚午(九年,公元1870年),我游学京城,肄业太学,常常与名公高官相互问答,纵观各家族谱、履历,独喜诸城刘相国御赐“清爱堂”编辑的家谱,既详细又明确,就以此为样本,效法其大意。

清光绪丙子(二年,公元1876年)旋回家乡,向董公说明此事。董公表示为难,因出于首次创修,恐远不可追认。我说:“不然,有疑问暂且不论,知者详给指点,凡此举措以补救将来。”董公应诺。满二年,广搜各支世系,编辑成稿。西支莪公、北支元瑞公、东支烇公、淑修公、金华公、成珠公继起赞成,于是完成修谱事。唉,幸运啊!此所谓散众支于一本,係百派于一源。

      似续古人,洽比族党,我的志愿,董公与诸多人尤其乐于支持修谱。因此我写前叙,以誌全族的盛事。

      时光绪壬午(八年,公元1882年)中和月既望      元旦          西支十八代孙        开先    谨识  

公元二〇〇〇年五月        凤台      译文。


              合族堂后叙(原文)

      所氏族谱,谱所氏之族也。所氏系出于曲阜春秋有鲁公子儋父,所者又隐公九年经侠卒,杜註:侠,所侠也。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所之命氏,以是始。至西汉孝武时,有近臣谏议大夫所忠,帝命司马相如为之传《史记》封禅书载,齐人公孙卿为妖札,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谢之,不纳则其行事可知,已予独疑。

所氏既係出于鲁零丁于汉,而自汉以后,若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其姓名不少,概见何哉?问之遗老,曰:“明初平蜀,遂徙蜀民于登莱而籍之,今邑北进士乡民自蜀迁者,多出于成都府资阳县鉄碓臼处。”而吾氏亦云。

又问所氏自蜀迁掖,初隶于可门社之午城乡居,无几,兄弟遇灾分迁,一迁于凤毛寨,一迁于淳于。又云:迁淳于者,由凤毛寨,二说未知孰是?俟考至今午城胡家西近村处累累四荒塚,乃先墓也,其北有庙所氏建修也。兹不具叙。

叙其迁于淳于者即始祖汉之迁也,因有岳翁傅氏家遂依而居焉。其后傅氏或绝或去不可考。然村南尚有傅家塚。

云:兹以今谱定之自一世至六世,有世无系,而六世大林别为西支,大朝别为东支,大贤别为南支及西支之再传,则又有北支、西北支之别,此分支之始也,西支自六世至十世有世无系,而十世居敬后分为三支,东支自六世至九世皆单传,而九世景春后分为五支,南支自六世至八世亦单传,而八世国明后分为四支,北支邦密系未审所出,而十二世纯后分为二支。

若西北支无分派据守一门,此皆支派之不容紊者也,于是小子先泣而言,曰:作善降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天道不可易也,而人事亦随之思,夫祖德宗功所以绵延,而无替者其皆有由。

今历观分支以来亡者、存者日以众或绝或续,绵延数百年以势考之,大约其家道厚者,其子孙必昌,刻者其子孙必愚,强者其子孙必弱,大俭之后必生奢子;大奢之后必生俭子;以诈取者,以诈败,以暴求者,以暴应。富为贫之,基贫为富之,渐馀、殃馀庆皆其自取。有志于光前裕后者,其亦思兴衰之机,而积善以俟之欤。

      时光绪八年清明前二日      西支十八代孙    开先          谨志。


      合族堂后叙(译文)

      所氏族谱是写所姓家族的史册,所氏系由春秋时代曲阜鲁公子儋父所姓。鲁国隐公九年(公元前714年),经侠客死后,杜註:该侠客是所姓。五世亲尽,分为公族,所氏的命名自这开始,至西汉武帝时,有近臣谏议大夫所忠,这是出现于《史记》的官吏。皇帝命司马相如写《史记》,就有这样的事载入《封禅书》:“齐国人公孙卿颇相道士,纵情迷信方术,说:'今年得宝鼎在冬季辛巳冬至日,与黄帝当年时间同。’并写出书面《报告》,欲托所忠上报皇帝,投其所好,所忠见《报告》不循常规,内容荒唐,怀疑陈辞,谢绝请托。”就其行事可想而知。

    我怀疑所氏系既然春秋时代出现于鲁国,伶仃于汉代。自汉代以后,如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所姓不少,大概居住何处呢?访问遗老,回答:“明朝初平定四川,就由四川民众迁来登州、莱州落下户籍,今县北进士乡民多是从四川成都府资阳县鉄碓臼处迁来。”而我姓人也这样说。

又问,回答:“所姓自四川迁往掖县(莱州府治所在地),初隶属可门社午城乡居住,兄弟寥寥数人,后遇灾难分迁外地,一迁凤毛寨,一迁淳于村。”又说:“迁淳于的是由凤毛寨迁的。”二说不知谁正确,迨考察午城胡家西近村处,累累四荒塚是我先祖墓,其北面有庙所氏建修,这不具体叙述。

主叙迁往淳于村的即为始祖,是汉代迁来的,因有岳翁傅氏家居住为依据,以后傅氏有的绝后,有的离去,不可考察,村西还有傅家塚。

    这以今谱规定:自一世至六世有世无系,六世大林分为西支,大朝分为东支,大贤分为南支,及西支的再传就有北支、西北支的划分,此是分支的开始。西支自六世至十世有世无系,十世居敬后分为三支,东支自六世至九世皆单传,九世景春后分为五支;南支自六世至八世也单传,八世国明后分为四支。继世系六世往下传,北支邦密系传自何世系?未审察。十二世纯后分为二支,若西北支无分派,据守一门,此是支派不容紊乱。

      于是,小子开先泣而言之:“作善降祥,作不善降百殃。天道真谛不可改变,而人事关系要服从适应思想,祖宗功德所以绵延,而无止歇有其来由。今阅历分支以来,亡的和存的日益众多,有的断绝,有的延续,考察数百年的兴衰形势,大约其家宽厚的子孙昌盛,刻薄的子孙愚昧,强者的子孙必弱,大俭之后必生奢子,大奢以后必生俭子,以诈取以诈败,以暴求的以暴应,富是贫的根基,贫是富的渐蓄馀殃庆皆由自取,立志光荣祖宗富裕后代也思考机遇,以积善做好事等待它降临。”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清明前二日   

       公元二零零零年五月      凤台    译文。


                 订正服制得失(原文)

      服有正服、义服、加服、降服、报服。凡五等正服者於情於分皆当为之服,如子为父母服:斩衰之类;是义服者亲虽异于所生,而其分同则以义为之服,如妇为舅姑服斩衰之类;是加服者本非其所服,而礼主于进故,自轻以从重,如嫡孙为祖父母服斩衰之类;是降服者,情不可杀,而分有所制,故自重以从轻,如男子出继,女子已嫁,为本生父母降服期之类;是报服者,分虽系于彼而情不可忍,故自上以及下,如父母为子妇服期年之类,是此皆斟酌尽善大中至正之理。

帝王以是为律,本不可过,不可不及也,今吾乡既少缙绅之家,讲明乎此,而风俗相沿。失于过不及者亦有之矣。试申揭之男为人后,为其本生父母,不杖期也,而斩衰三年其失一也;女子已嫁为其本生父母,期年也,而亦斩衰其失二也。

夫为妻齐衰杖期,父母在,不杖期也,而不持服其失三也;妻为夫斩衰三年也,而今之为少年夫者用缌麻,老年夫并无袒免,其失四也;

父母为其长子、长子妇期年也,而无服其失五也;绝服之外皆为袒免。亲遇丧葬则服素、尺布缠头也,而今之戴孝帽者,分别辈行其失六也;此皆本宗失之大者,若其他外祖父母、母之兄弟、母之姊妹,小功也;母舅之子、两姨之子、姑之子,缌麻也;妻父母为婿,婿为妻父母,亦缌麻也;今皆失之,凡此诸失皆干法律不可不知也,亲父之外有所谓三父者,一曰同居继父,谓幼随母嫁与继父同居,则有抚养之恩,两有大功亲,则服期年,两无大功亲,则齐衰三月;二曰不同居继父,先曾与继父同居,今不同居,则齐衰三月,若自来不曾随母与继父同居五服;三曰从继母嫁谓父死继母再嫁他人随去者,则齐衰杖期。

亲母之外又有八母:自幼过房与人为养母,妾生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父之后妻为继母,生母死,父令别妾抚育者为慈母,亲母因父死再嫁他人为嫁母,亲母被父出者为出母,嫡有子以兄弟之母为庶母,父妾乳哺者为乳母,嫡母分尊继母义重、慈母、养母,其恩至重,其服与亲母同,嫁母虽义绝于父,出母虽为父所绝,而子无绝母之义,皆服齐衰杖期,庶母亦然,乳母虽父妾乳哺,但与生母死,父令别妾抚育之慈母不同,故止缌麻,此皆或有之服,服之变者也。

注解:1·丧服五种:斩衰——用极粗麻做成不缝边,服期三年。齐衰——用粗麻做成,不缝边,分别亲疏服期一年。大功——用熟麻布做成,服期九个月。小功——用较细的麻布做成,服期五个月。袒免——白布带缠头。

2·杖期——杖,居丧时拿的棒;期,满一年之丧,即为“期年”。

3·姑舅——儿媳妇的公公、婆婆。词义注解,引《辞海》词目注释。

    公元二零零零年五月      凤台。


      订正服制得失(译文)

    服有正服、义服、加服、降服、报服五等。    正服:于情分(量)厚薄都应当穿的丧服,如子为父母穿斩衰这一类;    义服:亲虽比生父母差异,但情分相同,则穿义服,如妇为舅姑穿斩衰属这一类;    加服:本不是非穿不可,而是礼主提高一层的缘故,以轻从重穿丧服,如孙为祖父母穿斩衰属这一类;    降服:情不可降低,情一依礼守丧的缘故,以重从轻穿丧服,如男子出嗣,女子出嫁为生父母降期属这一类'    报服:情分虽系在彼方,但情不可忍心害礼的缘故,自上至下,如父母为子妇服期年属这一类;    此皆斟酌尽善,大中至正之理。

帝王以这为国家法律,本不可超越,也不可不及标准。我乡既少缙绅宣讲,难于家喻户晓。沿着风俗丧失超越而不按标准制订服丧的事例揭示如下:    男子为他人后(出继)为本生父母不杖期而斩衰三年,一失传;女子已嫁为本生父母期年而斩衰,二失传;夫为妻齐衰杖期,父母在不杖期而不持杖及服,三失传;妻为夫斩衰三年,今是少年夫的用缌麻,老年夫的并无袒免,四失传;父母为长子、长子妇期年而不穿丧服,五失传;绝服之外皆为袒免,亲遇丧葬则穿素服、尺布缠头,而今戴孝帽的分别辈行,六失传;此皆本宗大失传,若其他外祖父母、母的兄弟、母的姊妹是小功,母舅的子、两姨的子、姑的子是缌麻,妻父母为婿、婿为妻父母也是缌麻,今皆失传,凡此失传皆犯法律,不可不知。

    亲父之外所谓“三父”分述如下:一·同居继父,指幼年随母嫁与继父同居,则有抚养之恩,两有“大功”亲则服期年,两无“大功”亲则齐衰三个月。二·不同居继父,先曾与继父同居,今不同居则齐衰三个月,如果自来不曾随母与继父同居则无服。三·从继母嫁,父死继母再嫁他人,随着去的齐衰杖期。

      亲母之外又有“八母”分述如下:一·自幼过房与人为养母;二·妾生子女称父的正妻为嫡母;三·父的后妻为继母;四·生母死,父令别妾抚养的为慈母;五·亲母因父死再嫁他人的为嫁母;六·亲母被父出(离婚)的为出母;七·嫡(正妻)有子以兄弟的母为庶母八·父妾乳哺的为乳母。

      嫡母情分尊,继母义重,慈母、养母恩最重,丧服与亲母同;嫁母虽因父死后绝义,出母虽被离婚父断绝,但子无断绝母的义,皆服齐衰杖期,庶母也是这样,乳母虽然父妾乳哺,但与生母死后父令别妾抚养的慈母不同的缘故。停止缌麻或穿缌麻的此皆丧服的改变。 


               续修谱系录(原文)

    尝读书至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未尝不疑於天也,曰:嗟呼!世岂有剥极而不复者乎,亦岂有否极而不泰者乎,何独於吾氏有靳也。自春秋鲁隐肇基上下凡数千百年,未尝有名公钜卿一焜燿乎,史策亦未有高人韻士黼黻乎,昇平所谓魁奇磊落潜修,独行之士伏处山巅水湄混迹,渔樵负败之中,概无其人求一乡先生之矜式闾里时,以考德稽疑亦卒,不可得吾憾焉!记曰相观而善之谓摩,又曰:君子以友辅仁天地,生才锺於他族而不锺於吾族何哉!余悲门族之无人也,宗祀之将坠也,任人命名之太滥也,不得己而创修谱系未终稿,而仍赴京师供职,镶黄旗官学见旂门子弟率多聪慧俊逸,与吾乡之顽僻愚鲁笨牛逈异窃,叹京师为首善之区,且当王者贵,锺毓自逈異,凡庸也,贫贱也,衣食於奔走,由京师而古北口而热河而辽东,终劄委甯海州学正,居年余而大清亦革命矣。呜呼!痛哉我先祖受先皇帝之抚育饮和食德二百年来,尧天舜日,今虽革命有年,然粃政稠叠诚不知是何世界?但愿死之日,题其墓门:清处士所某人之墓。吾愿足矣!他何论哉,夫自修谱以至今日垂三十六年,少者壮,壮者老,老者没,欲续修之而襄事不得,其人族弟昇陛居柳行,愿效劳焉。予曰:佳哉!佳哉!是吾之指臂也,他日迈祖亢宗以昌炽而光大其门楣者,非斯人莫与属也,吾有厚望已。 

     戊午年三月初三日榖旦          

西支十八代孙  开先    谨誌         

北支十八代孙  昇陛    襄校          

东支十七代孙  连捷      校      

注释:1·否泰——成语。否去泰来简写。

2·锺毓——成语。锺灵毓秀简写。

3·学正——教官。明、清二代州学设学正,教育属生员。

4·以友辅仁——语出《论语》:曾参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矜式——效法,尊敬。语出《孟子·公孙丑下》:我(齐王)想在城中给孟子一所房子,用万钟粟供养他的弟子,使我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有效法的榜样。(齐王的话原是古文写的,这里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6·旂门——满族人的家庭。但在《辞海》词目中无“旂门”。

7·处士——无正式任命官衔的知识分子。

      词义注解,引《辞海》词目注释。    凤台。

          公元二〇〇〇年五月 


               续修谱系录(译文)    

曾经读书,读到无平地,就无斜坡,无往就无回,相辅相成,对于天道未曾怀着某种疑问,令人感叹而呼吁!人类世界岂有被剥夺得非常贫困而一直衰落下去呢?否极泰来、兴衰运转循环复始,岂能穷的扎下根,富的结了种?为什么?惟独吝惜我所族降临出类拔萃的人才啊!

    自春秋时代,鲁隐公当上国王开始(公元前722年),凡数千年,我所族没有名公、高官的荣耀,史册也没有身穿礼服的高人韻士赫赫在世。戊戌变法康有为提倡的升平世社会,所谓伟奇磊落的读书人隐山巅水湄独自专修,踪影在渔民、樵夫、商贩中,一概无那样人。即使访求常常考德稽疑的乡里先生作效法的榜样,终然不可得,我很遗憾。

《礼记》记载:相互学习而得到好处,称为切嗟。曾子说:有道德的人,以文章学问聚会朋友,通过朋友的帮助而培养自己的仁德。然而,仰天地造就的人才,钟情于其他族,而不钟情于我所族,这是为什么?

    悲痛啊!我所族无人才,祭祀祖宗的祠堂将毁坏,任人随意给与名目泛滥,面对陋俗无可奈何而修谱。创修谱系未完成草稿仍赴京城镶黄旗官府所办的学校任职,见满族人家庭的子弟大多数聪慧、俊秀与我乡玩童愚鲁笨拙相差很远,私下感叹京城是首都,且是王公老爷看中的钟灵毓秀之地,自然与平庸贫民因养家糊口奔走京城古北口、热河、辽东相比,天壤之别。终于上面下达文书,被委派宁海州(治所现在山东省牟平县)任教官,教育属生员。居留一年余,大清朝廷也实行革命了。唉!痛苦啊!我先祖受先皇帝抚育饮食恩德二百年来,享受太平盛世,今虽革命一年,但糟粕政治稠叠,到底不知是何世界?愿本人死后墓碑题:“清处士所某人之墓”就满足了,何必论其他呢!

    自修谱至今日,流传三十六年,少者茁壮成长,壮者走上晚年,老者逝世,欲续修谱系无人帮助,族弟升陛居住柳行愿效劳。我说:“很好,很好!他是我的左右手。”他日荣耀祖宗,昌盛光辉照门楣的,不是(升陛)这样的人没有谁替代了,我有厚望。

    戊午年(公元1918年)三月三日    元旦  

        公元二〇〇〇年五月    凤台    译文  

备注:宁海洲的“洲”,应是“州”字,疑原文误写,今文改之。    凤台

          公元二〇〇〇年七月


                 (贰)祖先再现                

                    ——二〇〇四年修谱 

十三世:      茂伦是柳行所族第一代祖宗。据传说,他随母改嫁迁来的,《所氏家谱》老册子未记载。据《郝氏族谱》记录七甲派衍十二世郝瑞娶所纯之孀杨氏等语,究竟是真还是假?但实据考察,只可参考。

十四世:      茂伦(娶柳行村郝永登之长女为妻生)的儿本,本(娶妻姜氏生)的儿得荣,二代单传,家庭人员不兴旺。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祖孙三代依靠农业耕作收入维持生活,家庭富裕,知声在外,乡邻羡慕。

十五世:    得荣:乾隆22年(公元1757年)生,道光10年(公元1830年)病亡,享年73岁。娶妻柳行村郝启福的女儿,享年记录不详细,何年生死,未记入家谱。据考察推测,得荣妻中年生子恺以后,不幸病亡。恺适少年、幼稚,需要照顾、抚养,得荣恐怕天灾再临头上而断绝“烟火”,娶后妻柳林头村高仁祖的姑姑。后妻登门多年不生育,恺儿长大成家。得荣要儿独立门户,并分给部分家业,住进祖籍西侧六间草房;留下大部分家业保障夫妻渡日耗费,待百年之后安息地下,也就冥目了。临晚年,时转运来,得荣71岁生恩儿,第二年小孙子元祓降生,终然,实现一生宿愿。从此,传统分为二支:大支恺;二支恩。

十六世:      恺为大支之首,生死年月未记入家谱,疑问产生,无据考察。      恺娶妻柳行村郝秀的女儿,生三子:元祓、元禄、元祜(寿),三个女儿,庄户人家,人口增添,负担加重。恺为一家之主,更多地为儿女婚事操心,目睹老前辈身世,家教启发,随从风俗,给元祓娶了比儿大四岁的媳妇,早结婚早生子早得济。

    元祓结婚后,17岁生儿升林,过了8年又生儿升相。生升相后,29岁病亡。    年轻轻的爸爸丢下幼小的二个孩子,依靠33岁的妈妈抚养。寡妇顶立门户,无劳力,家景如何呢?遭遇可以想象。

    元祓:道光8年(公元1828年)生,咸丰4年(公元1854年)病亡,享年29岁。娶妻水南村宗绕清的姐姐,道光4年(公元1824年)生,光绪28年(公元1902年)病亡,享年77岁。生二子:升林、升相。

    元禄:行二,娶妻朱石村李英的女儿,生子升平,少亡,绝后。 

    元寿:行三,道光17年(公元1837年)生,光绪26年(公元1900年)病亡,享年64岁,娶妻西郑家李钦的女儿,生一女后病亡,又娶后妻柳行村郝中行的女儿,39岁即公元1890年病亡,生二子:升选、升俊,生三个女儿。

    元祓、元禄、元寿兄弟三人,怎样分家各居,未记入家谱。后来,元寿居住祖籍六间草房,元祓居住祖籍南西四间草房。

……

……

十六世:      恩:是二支之首。道光7年(公元1827年)生,民国7年(公元1918年)病亡,享年92岁。娶妻婴里村鲍如公的女儿,道光3年(公元1823年)生,民国3年(公元1914年)病亡,享年92岁。生三子:元祉(铭)、元祺、元祚(修),生一女儿。

      恩在当年,社会交际广泛,乡里名望,被推举为地方上的“乡饮”,副吏职务。

十七世:      元祉是恩的长子,道光23年(公元1843年)生,推测民国10年(公元1921年)病亡,享年79岁。娶妻麻渠村杨国桐的女儿,道光26年(公元1846年)生,光绪7年(公元1881年)病亡,享年35岁,生二子:升堂、升鑑;生一女儿。妻亡的当年,升堂儿13岁,升鑑儿7岁。第二年(公元1882年)妻后妻霍旺村秦克顺的女儿,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生,后妻登门后,生二子:升逵、升陛,生一女儿。

    元祉:学历,科举制学位“贡生”,深受封建礼教熏陶,是所家的秀才,继承祖上留下的家业。家庭富足,靠着老爹的名望,在社会上又有地位,儿女绕膝,欢乐满堂。适逢恩老爹61岁当年,元祉兄弟三人正处壮年,四子升陛降生,汉柱降生后,孙子五人,另加夫人和弟媳、儿媳多人,攀上“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待升陛儿媳登门后,家庭状况则发生变化。升陛儿媳刚强,不忍受封建礼教约束,公公被污水浇身;由于种种家务缘故,致使升陛不遂心,一夜之间突然暴死,早晨发觉睡死在炕被里,元祉见四儿升陛遭此厄运,气愤填膺,儿媳带着11岁的孩子被撵出家门。从此以后,元祉抑郁致死,以“回灵”殡礼埋葬。(殡礼仪式话载《后记》)    元祉的后妻在四个儿子分家各居后,仍然住在祖籍正房,推测公元1945年病亡,享年84岁。

    元祺:行二,咸丰2年(公元1852年)生,娶妻柳林头村程作祥的女儿,咸丰元年生,夫妻二人在何年病亡,未记入家谱。元祺19岁生儿升庭,后7年生儿升三。

      元祺:行二,继承祖上留下的家业,以农产品收入维持生活,家庭富足。

      元祚(修):行三,咸丰5年(公元1855年)生,民国25年(公元1936年)病亡,享年82岁。娶妻东郑家村邑庠生郑有斐的二女儿,咸丰4年(公元1854年)生,死在何年未记入家谱。生二个女儿,绝后。侄儿升鑑为嗣子。

      元修继承祖上留下的家业,持家有方,以农产品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家庭富足,娶邑庠生的女儿为妻,姻缘亲家,门当户对,非同一般。 

     所氏家庙建筑的时候,元修慷慨献出大量财产用于家庙工程,又献出五亩耕地给家庙,以收租兑换现金,作为清明扫墓、活动基金,精神可佳(嘉),品德高尚。

      所氏家庙的建筑格局:      正门中线朝南,高崇宽阔。木石结构,三间瓦屋,院门匾额:“所氏宗祠”。影壁后面,松柏掩映,砖铺小径,直至大堂;堂内供案摆设端庄;“慎终追远”横匾高悬。如此传统文化建筑,在“文革”期间,以“封资修”货色为由,拆毁归公。至今,残留一堵东山墙,有目共睹。

      元修其人,宽肩膀,粗胳膊,身量壮实。晚年适“共和制”年代,实行“割辫子”运动,传统观念保守,割辫子不彻底,形成“髡头”妆束,白发、银须。

      元祉、元祺、元修兄弟三人何年分家各居,无人知晓。

十八世(元祉系):       升堂:同治7年(公元1868年)生,民国13年(公元1924年)病亡,享年57岁,娶妻朱由村李崇的女儿,同治9年(公元1870年)生,公元1915年病亡,享年46岁,生一子:汉江;生一女儿。后来,女儿出嫁战家洼村战乐庆,汉江仅6岁时,妻病亡的。又娶后妻诸流村周纪义的女儿,光绪10年(公元1884年)生,何年病亡,未记入家谱,生三个女儿。

       升堂继承祖上留下的家业,持家有方,家庭富裕。又在莱阳经营饮食业,字号:“魁元福”,当掌柜的,生意兴隆,挣得财产。随后,其儿汉江接替父辈的事业不久,收摊归乡。

十九世:       汉江是升堂的儿子,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生,公元1997年病亡,享年88岁,娶妻西郑家村高文学的女儿高殿欣,光绪29年(公元1904年)生,公元1967年病亡,享年64岁。生三子:凤仪、凤池、凤进;生二女:秀荣、凤荣。

       汉江继承祖上留下的家业,仍然家庭富裕。在平里店开设制做布鞋业,商号:“谦受益”。后来,“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局势不稳定,生意萧条,停业回家。

       当年,国难当头,抗战形势灼灼逼人,摆在青年面前的唯一的出路,投身抗日救国运动;等待、观望、躲避的行径都走不通,汉江选择光明大道,挺身而出,担任地方上的“乡长”职务,并参加共产党。公元1942年,侵华日军占据平里店“延真观”庙地内外,设置吊堡,按时出洞扫荡、烧杀,民不聊生。艰苦岁月,出生入死。汉江奋斗不息。公元1948年解放战争,被派出支援前线,任“担架队”管理员。部队领导重视他的才华;身躯魁梧,组织能力强,启发他留部队工作。结果,汉江留恋家乡儿女幼小,完成任务回乡。

      汉江性格豪放、耿直,公正无私,爱好京剧艺术。临晚年后期,患眼疾而失明。

 十八世:      升逵,行三,光绪9年(公元1883年)生,公元1939年病亡,享年57岁。娶妻贾邓村王锡瑞的女儿,光绪8年(公元1882年)生,何年病亡,未记入家谱。生二子:汉桂(祯),汉柱;生三个女儿。

       升逵继承祖上留下的家业,与二位兄弟同等,也有骡拉大车,一生务农,耕种管理方式非同一般,谷子成熟而迟抢收;骡瘦毛长,车驾不出,常常弄巧成拙,得不偿失,年积月累,以致家庭渐渐走上贫困。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