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新冠发病警惕“高热惊厥”,中医药有何应对方法?

 勇敢的芯2 2022-12-10 发布于湖南

胡希恕经方医学

图片

“高热惊厥”的中医溯源

高热惊厥属于中医“急惊风”的范畴,病证名首见于《太平圣惠方》,北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将惊风分为急惊风、慢惊风。清代儿科名医陈复正,辟惊风旧论,倡“三搐”新说,即以急惊、慢惊、慢脾易为误搐、类搐、非搐。误搐,即伤寒病痉;类搐,即幼科惊风余证,为杂病致搐;非搐,即幼科之慢惊风、慢脾风,为竭绝脱证,对于惊风证治分析的方法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参考。吴谦的《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中记载“感冒病时触惊异,心惊胆怯睡不安”,描述了感冒夹惊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由于小儿神气怯弱,遭受外感后,又被外界异声异物所惊吓,或化热生风,邪热刺激可致惊证。

“高热惊厥”的中医治疗
内治法

1.金粟丹
【组成】母丁香1两,草龙胆1两,厚朴(生姜汁制)1两,好朱砂(细研,水飞)1两,青黛(研)1两,干蟾5枚(涂酥炙焦黄),夜明砂(微炒)半两,诃子皮(微炮)半两,蝉壳半两,川黄连(冬用)2两,(夏用)1两,(上为细末),麝香(研)半两。
【出处】《幼幼新书》
【功效】化痰息风定惊
【临床研究】有研究用加味金粟丹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对照组70例予布洛芬降温、地西泮或者苯巴比妥镇静抗惊厥、治疗原发病、在惊厥复发方面不予处理。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同时服用加味金粟丹的治疗组能有效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

2.安宫牛黄丸
【组成】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出处】《温病条辨》
【功效】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临床研究】《安宫牛黄丸急重症应用专家共识》中推荐本药可用于防治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研究显示安宫牛黄丸在退热、改善神志、控制抽搐等方面体现出优势。

3.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角片(先煎)4.5g,霜桑叶6g,京川贝(去心)12g,鲜生地15g,双钩藤(后入)9g,滁菊花9g,茯神木9g,生白芍9g,生甘草3g,淡竹茹鲜刮,与羚角先煎代水15g。
【出处】《通俗伤寒论》
【功效】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临床研究】有研究用羚角钩藤汤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可以更加及时有效的控制惊厥症状,能有效的减少惊厥复发次数以及癫痫次数,同时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外治法

1.中药灌肠法:有研究显示中药汤剂灌肠法(连翘15g,薄荷5g,豆豉10g,山栀10g,桔梗6g,炒牛蒡子6g,钩藤10g,生大黄3g,甘草3g)辅助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对照组予物理降温、退热、抗感染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观察两组就诊时及治疗后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缓解程度、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治疗后抽搐发作次数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2.针刺及穴位按压疗法: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常用穴位有:涌泉穴、水沟穴、风池穴、肩井穴、合谷穴、太冲穴等。

有研究用提插捻转法针刺涌泉穴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1.5寸毫针分别直刺两侧涌泉穴,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双手同时行针至抽搐停止。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平均止痉时间优于对照组。另有研究用穴位刺激辅治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取常规急救处理,治疗组加用穴位针刺及穴位按压,针刺取人中及涌泉穴,给予提插捻转强刺激5~10s,同时在惊厥发作时予每分钟20次的强刺激按压合谷及人中穴,另外配以按揉风池及肩井穴以退热。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对照组。

3.穴位贴敷法:有研究用止痉散(生大黄3g,山栀子10g,僵蚕10g,细辛3g,川 牛膝10g)治疗小儿高热惊厥,贴敷于涌泉穴处,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各类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