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多年前,靠“问”、“蒙”收古董的两件趣事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2-12-10 发布于江西
  1984年,我18岁中师毕业,受周围环境影响,和朋友相跟着收古董。当时,收古董刚刚兴起,还是较容易的,老百姓都比较纯朴,收的价低,卖的价也便宜。但我几乎不懂,收古董基本靠“问”和“蒙”。
一次和朋友串乡收古董,跑了半天,我也不敢轻易出手。和朋友会面时,朋友花了四十元买了一对光绪年间喜字瓶,非常高兴,绘声绘色讲收瓶过程。我不甘心空手回家,问清他买的地点后,走进这家。进门一眼就看到对面桌子上放着两个底座。和主人交谈时,主人介绍说,这上面原来摆放着一对瓶,刚刚卖掉。我试着问:这底座从哪里来的?主人说:老辈留下的,记得有瓶时,就有底座。我拿起底座,上面刻着花纹,手掂时,还较沉。心里想,瓶值钱,这底座也该值几元钱吧。于是与主人搞价,花二元钱买下。结果回去后,朋友瓶只挣了十元钱,我的底座挣了十八元钱。
还有一次,朋友在一堆旧书中,花五十元买了一套完整的书。我知道后,花五元钱去把剩余的不完整的旧书,残缺的字画,用两个塑料袋装回。结果收购“客人”说我的东西比朋友的书有价值。当时挑了几张残缺字画,就给了我八十元。剩余的我存了几年,又卖了六百多元。在当时,老师工资只有三十多元,六百多元也是巨款了。

刚开始收古董,没本钱,挣起赔不起,出价一般不超十元。由于自己不懂行,基本上靠感觉、靠问、靠打“擦边球”来蒙,朋友说我:鬼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