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列亚斯·施莱歇尔: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sun918 2022-12-1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安德列亚斯·施莱歇尔

10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2022年教育概览》报告,旨在让大家清晰地了解全球高等教育的现状。在过去20年里,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年轻人数量猛增。在卢森堡、葡萄牙、爱尔兰、韩国和土耳其等国家,增长趋势极为明显,而在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变化不是特别显著,因为这些国家在这方面长期保持着很高的水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了更高的学历,而由此带来的重大问题是,更高的学历带来了怎样的个人经济回报?

我们知道,对部分年轻人而言,获取高等教育学历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坦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都完成了学业,但在很多国家并非如此。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最终未能完成学业,甚至在修业年限结束三年后仍未完成,这表明高等教育并非始终如我们所想的那样高效,它缺乏应变性和灵活性,没有给年轻学生足够的自由决定权,让他们决定自己学习的内容、方式、地点和时间。有时候,一些短期培训计划以及在大学外获得的“微证书”也许会更有效。当代年轻人拥有更广泛的兴趣,或许还有更加多样化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更加灵活、多元的高校,而不是只会颁发文凭和证书的高校。

另一方面,性别差异明显。在教育和社会福利领域,女性明显处于少数;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亦是如此。当然这跟个人选择也有关系,但重要的是要向男性和女性提供同等的机会。

虽然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干扰,但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仍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远赴海外开始或继续高等教育学业。海外留学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从本科到博士阶段,这一趋势愈加明显。同时,留学地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所变化。20年前,大多数年轻学生会去美国留学,美国是当时的热门选择,从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上来说都是如此。如今,美国已不再是首选留学地,而是处于中位。年轻学生会选择其他国家,有时甚至不是英语国家,如卢森堡和奥地利;瑞士是博士阶段的热门选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是备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尤其是对攻读硕士的学生而言。

总体来说,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也在变化,这一趋势不仅有利于学生本人,留学生源地和目的地国家都能从中受益。留学生源地国家可以借此提高国民教育水平,而留学目的地国家则有望留住毕业的留学生,即使他们没有留下来而是选择回国,他们建立起的业务关系、了解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也能给目的地国家带来很大的好处。

从教职工时间支配来看,大部分国家的大多数高校教职工需要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也有一些国家,如墨西哥或美国,大部分教师只从事教学工作,部分教职工仅负责科研工作。

从性别构成来看,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都是女性,但在大多数国家的高校,大部分教师都是男性,唯一的例外是北欧国家,例如拉脱维亚、立陶宛和芬兰。实现性别平等任重道远,尤其是在日本等国家,女性教职工仅占30%。但自2005年首次统计该数据以来,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师生比例也同样很重要,不同国家的数据差别很大。比如在印度,每40名学生才能对应一名大学教师,而在卢森堡,这一比例是4比1,这肯定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在实验室能够得到的指导。讲师的作用很重要,私立院校在这一点上往往优于公立院校。

还有资金问题。聘请更多教职工需要花费更多资金。不同国家的学费差异明显,卢森堡和美国的学费都非常高,每名学生每年的学费在4万美元以上,英国、瑞典、挪威和加拿大也是如此,而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希腊的学费极低。同样,学费也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科研水平、教育体系的规模等。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学费由谁支付?

中小学的学费通常由政府支付,因为我们相信人人都应站在同一人生起跑线上,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但到了大学或高等教育阶段,大多由私人支付。英国的这一比例已接近四分之三,在澳大利亚、韩国和智利,这一比例也已过半。有时候教育花费直接由家庭支付,有时候政府会向家庭发放补贴,再由家庭支付给学校,这就是从公共领域到私人领域的资金转移。总体上相较于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的学费多由私人支付,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知道在基础教育领域,受益的是公众,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受益最多的往往是学生本人。

不同国家的学费差别很大,但这和教育阶段也有关系。通常而言,攻读硕士和博士所需的学费高于本科阶段的学费。一些国家会采取措施给予学生经济补贴,包括公共财政补贴、奖学金、公共或政府担保的私人贷款等。有些国家,比如挪威、芬兰和瑞典,高等教育是免费的,但政府仍在财政上补贴学生,因为政府希望所有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知道这些人以后可以支付更多的税金,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瑞士、丹麦等有公共财政补贴或奖学金的支持,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则提供了公共或政府担保的私人贷款。英国就是很好的例子,助学贷款和个人收入挂钩。政府向学生提供贷款或担保贷款,而学生只需要等到收入超过一定标准后再来还款就行了。如果你没有找到好工作,也不至于背负沉重的债务。智利和美国等国家的政策则不同,助学贷款是一大难题。

有些国家本国学生和留学生的学费有所区别,留学生的学费远远高于本国学生的学费,而有些国家两者基本一致。问题是,谁制定的收费标准?很多国家是政府机构,也就是公权机关制订了学费标准,然后大学按照标准收费。有些国家,高等院校的学费标准是通过立法确定的,有一套一致认可的规定,所有学校基本上都要遵守。有些国家,学校可以自行决定学费标准,但政府会规定上限,学校可以在上限范围内自由操作。有一些国家则完全免除学费。

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选择去上大学或接受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而学费可能很高,这就带来了一个重大问题,这样做值得吗?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学历是免于失业的重要保障。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高中学历以下的人群失业率迅速攀升,而且很久之后才恢复,拥有高中学历的人群也是如此,但接受过大学或高等职业教育的人群,失业率则低了很多。这说明当危机发生时,高等教育学历可以提供良好的保障。这类人群能力更强,更能适应新情况,能够找到新的工作。当然并非人人都是如此,在某些国家,即使接受过高等教育,要找到好工作也很困难。用人单位找不到具备所需技能的员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岗不匹配”。针对就业率进行的实地研究表明,社会福利或教育领域就业需求并不旺盛,而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则表现出了旺盛的需求,90%以上拥有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文凭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所以这取决于你学的专业是否符合社会和劳动市场的需求。

最后是薪资待遇。在所有国家,一张高等教育文凭都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长期收入,本科毕业生是这样,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更是如此。不同国家之间有所区别。在智利,高学历带来的收入增幅高达280%,而在挪威和奥地利等其他国家,收入差别则没有那么明显。那些拥有高等教育文凭的人拿到更高的收入,这是否公平?在收入差距很大的国家,人们倾向于认为这不公平,尤其是那些未能完成学业的人群。而在收入差距较小的国家,人们似乎对此更为包容。这说明社会的确有必要保持这种由受教育程度带来的收入差别,从而确保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但这种差别不应该超出合理的范围。

【本文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技能司司长安德列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11月26日在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主论坛上的报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