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宏山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巧妙结合

 昵称15221501 2022-12-10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现代教育教研》2017年11月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巧妙结合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邓宏山        邮编:444324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势在必行。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不只要靠社会的关注,教育的改革,更要靠学生的创新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科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方法改革;   高中数学;   创新思维能力

        一、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为什么要培养创新思维

        综观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发明者,他们往往兴趣广泛、思路敏捷,具有独到的创新思维能力。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明与创造层出不穷。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培养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尤其强调“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创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创新思维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能动力量。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让学生有创造的原动力,愿意自觉地去创造。因此,如何在高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应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会不知不觉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并且对于克服困难具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兴趣是使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主动”发生于学生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首先应培养学生对困难和失败的正视。数学是由一些冷冰冰的数字、字母、符号、图形构成的,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且困难重重,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如果及时克服了困难,就会向前迈出一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习也就会更积极、主动。把学习上的困难看作是取得更大成功前的必要的心理情绪,而不是失败的前兆。其次是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积累经验或教训。敢于尝试的人,他的兴趣必然会越来越浓厚,学习的干劲越来越充足,成就感会越来越高,他也会很快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二)应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学生对学习中不能解答的问题、对老师讲解不透的内容、对奇特的现象都会产生疑问。怀疑感强的学生,他们表现为不轻信既有结论,能够大胆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出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本手段。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对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教师应给予积极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有创新的体会。

        (三)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取得成就的主观信念。

       有信心的人能克服重重困难而最终取得成功。而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就要让学生时刻体验到成功,因为成功意味着人们的理想和抱负得到实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华得到他人的赞赏等。作为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时刻想着所有学生的成功,善于观察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才会在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应给学生以独立的空间和时间

         应试教育挫伤和扼杀他们的创新意识。素质教育提出“减负”,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让学生根本没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更谈不上去创新了。但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并不是放任自由,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自由的同时,应准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

        有创新意识不等于就会有创新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创新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培养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或习题,主要告诉学生应如何去想,从哪方面去想,从哪方面入手,怎么样解决问题。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是一种领悟事物内部联系的直觉思维,常常是证明与计算的先导,猜想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其真实性最后还要靠逻辑或实践来判定,但它却有极大的创造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简单的、直观的入手、根据数形对应关系或已有的知识,进行主观猜测或判断,或者将简单的结果进行延伸、扩充、从而得出一般的结论。

        (三)训练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信息寻求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不墨守成规,沿多方向思考,然后从多个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导成分。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课时对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方位讲解或给出不同的答案。在对知识总结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概括。如一题多解就是典型的发散思维的应用。

        (四)充分利用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正命题研究过后,研究逆命题;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它有利于克服思维习惯的保守性,往往能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逆向思维的方法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 注意阐述定义的可逆性;

        第二, 注意公式的逆用,逆用公式与顺用公式同等重要;

        第三, 对问题常规提法与推断进行反方向思考;

        第四, 注意解题中可逆性原则,如解题时正面分析受阻,可逆向思考。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以有关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渗透和突出数学思想,自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势在必行。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不只要靠社会的关注,教育的改革,更要靠学生的创新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科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