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未有单独列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关理念主要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评价等内容中进行渗透,例如关于学习、教学、评价的建议 等。《标准》则从十个方面对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作了详细说明,这在我国数学教育史上 也是少见的。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 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 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 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 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 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 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 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 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 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 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数 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 用。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 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 价值,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 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方面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 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 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 扩展学生的视野。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 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 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 识,提高实践能力。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21世纪的高中数 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形 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例如,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数学课程应增加 算法的内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 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 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 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 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 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 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 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 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 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 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 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 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 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 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 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 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 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 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 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例如,过程性评价应关注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过程的评 价,关注对学生数学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 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对于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要建立 相应的过程评价内容和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