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亮 高中物理小组合作性探究教学法的研究

 昵称15221501 2022-12-10 发布于湖北

高中物理小组合作性探究教学法的研究-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在地图中查看王亮    王亮    邮编:1241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发展了高中物理教学,对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从实施有效分组、提供有效的活动规则、实施有效全员参与、提供有效的合作评价等四个方面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评价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有效性

  倡导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高中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强调合作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物理的解题方法,若不能把握高中物理知识的实质,也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去交流合作学习,很有必要。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能力、审题能力和物理评价能力以及提问的能力等。      

  一、实施有效分组

  合作学习离不了分组,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分组五花八门,如何让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最大限度地互助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应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组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小组成员应进行一定的分工,担任一些特定的角色,以利于小组的合作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提高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效率。在小组的数额方面,经过试验,相对大班而言,四人小组是比较理想的。美国教育家杰克布斯曾明确指出:“一般而言,不论从教师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方面看,四人小组都有许多便利之处。”四人小组成员坐得彼此比较靠近,便于交流,这样也有利于资源共享而不容易影响到他人。四人小组最好应该是面对面而坐,共同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提供有效的活动规则

  在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地顺利进行,教师应设计一套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合作学习的规则,创建一个自由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建立稳定的教学和学生合作学习的秩序。因而,教师是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者、设计者和策划者。

  教师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合理、科学、循序渐进的整体规则。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在合作性学习中,“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倾听”在合作性学习中的重要性,“倾听”既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能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别人发言时可以用点头、微笑等表示赞赏,不随意插话,先听后说,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教学环节不仅和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所倡导的同时互动、平等参与、人人尽责的基本原理。活动的规则是为课堂教学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服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要在活动的规则下有效、有序地开展。活动的规则对学生个体、小组之间不是束缚,而是更好地促进小组内部学生个体的最佳发挥,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三、实施有效全员参与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避免学优生“包场”的现象。因而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小组内的那些学困生,为他们更多地创造发言的机会,特别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在合作性学习中真正地做到全员的有效参与。如果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讨论,是不能收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课堂学习中,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只有积极有效地参与了活动,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小组内的交流、讨论,才能保证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诚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教学中认真组织,要让每一个个体都切实有效地参与到小组内的交流合作中来。

  四、提供有效的合作评价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高中物理的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自然就是一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有效的合作评价是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的。在评价时,教师不仅要看学习的个体,更应该看到课堂合作学习的小组情况。个体与个体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评价时,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诚意、合作技能技巧和小组总体成绩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形成组内合作、组内竞争、组间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这样就能让大多数学生从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合作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1、提示目标

要向所有学生讲明本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对不程度的学生给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提出小组间的竞赛方式、小组内的合作方式。

2、小组学习

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性况,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每个小组以3-5人为宜。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一是要保证全组的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二是要求各级要在全体成员都进行了部分自学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小组学习;三是全组同学要有一位组织者。

3、小组反馈

主要是教师了解各小组及小组内各层次成员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4、精讲点拔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用生动、直观的手段,精要的讲解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到,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并对其中的重点、难点加以点拔。

5、学习检验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学习测验,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给以不同的成绩。

6、小组评价

教师根据这节课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以及个人的检测成绩给出各小组的成绩,并以小组的平均成绩给每位学生计分,以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合作意识。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很有必要进行课堂改革,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益。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以改变课堂的社会心理结构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基本教学组织结构。但在实际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交流与合作活动遇到很多的难题,主要有:如何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课堂中有限的45分钟与学生合作学习需要较长时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优生与学困生的不同需求;如何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益等。如果我们缺乏研究,不能扬长避短地科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导致的结果是比常规的教学方式更加效率低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