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诗词曲赏析 2022-12-10 发布于河南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儿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的诗不仅语言浅近,而且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有些“朦胧”味儿,确是他诗的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首二句即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从后二句的补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后二句颇使人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看,明显地又不是说梦,“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与“情”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再生发出两个新鲜的比喻。

尾二句实在又是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发出疑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散,于是又发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以上这种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的诗,又叫“博喻诗”。博喻,就是每个比喻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般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用“博喻”的例子很多,但一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用作比喻之物,不知被喻之物,好像一个耐人寻思的谜。正因为如此,诗意也就“朦胧”了。

此诗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全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组合而成。这是唐代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其功用是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像后来的小令。所以,白居易之后有人采用此诗句式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而言,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词更倾向于对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