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刚艾灸的朋友反应,知道艾灸是很好的调理方式,可是自己一艾灸就老上火,这怎么办? 中医认为,艾灸上火是因为体内病邪盘踞,淤堵了阳气通行的经络,而阳气得不到疏导和传输,就会出现类似上火的现象。 当灸后出现上火时,千万不要半途而废,而是要区分症状,坚持艾灸,等到病邪被祛除,阳气疏导好了时,自然就不会上火,就会得到艾灸的理想效果。 ![]() 在灸后易上火的人群中,上热下寒中气虚这类人常常中招,上热指的是本身就有上火的表现;下寒是指畏寒、手脚冰凉,尤其是脚部冰凉;中气虚指的是脾胃差、消化吸收差人群。 还有一类就是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特别累的人群,通常都是气血不足,这类人灸后也容易上火。 在上火中,也分为很多种不同的上火症状,具体表现在不同器官的上火状态。 一般来说,夏季心火多发,分为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则是典型的肺火体现。 还有一种分虚实的“火”为胃火,胃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胃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 有个成语叫“大动肝火”,一般来说,肝火大通常有以后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最后就是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 当灸后出现这些上火现象时,别对艾灸轻言放弃,科学合理的做法是通过不同的应对措施来减缓上火症状,坚持艾灸,直到身体调理好。 最简单直接的措施是控制灸量,减少艾灸时间,这样对上火会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中医调理方式那么多,不是仅仅只有艾灸一种,艾灸时配合按摩、刮痧、拔罐等方式对单纯艾灸容易上火,不仅调理效果更好,也不会轻易上火了。 灸后易上火人群可以关注下八髎、足三里、涌泉这几个穴位,施灸过程从上到下,打通身体中间经络障碍,补中益气的同时,引火下行,减少上火发生。 另外,还有一些小知识值得注意,如在灸前适当多喝温水,平时注意劳逸结合,少吃辛辣重油的食物,这样也会避免产生灸后上火的症状出现。 当灸后上火导致人很难受时,可以采用刮痧缓解,大椎穴处刮痧,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火作用。除此之外,刮痧还有利尿排毒、发汗排毒、清除毒素、舒筋活络等作用。 上火从本质上说:就是人体阴阳失衡产生的症状。如口角糜烂、口干舌燥、尿液黄、牙、咽喉痛等。
对艾灸、灸后上火来说,当寒邪被驱除,上火症状就自然会消失。 艾火通过穴位的作用,激发了真元的功能,真元又借助艾火的力量去除寒邪,一旦寒邪被驱净,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从根源上解决上火或灸后上火的症状。 艾灸调理不仅需要取穴准、辩证施灸等方面,还需要坚持,一次两次施灸后觉得没太大作用就放弃其实是最不可取的,给艾灸多一点调理时间,给自己的身体多一店反应时间,同样给健康多一点时间。 |
|
来自: 艳阳天nu9m1b35 >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