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树梅花满庭芳(李建强)

 老沈阅览 2022-12-11 发布于广东

但凡来过河南尉氏的人,都会记得住一个人的名字——刘青霞。

犹记得去年隆冬腊月的一天,我独自一人来到尉氏县城西大街的刘青霞故居。这是一座晚清时期典型的三进式院落,院落中间有一株树冠颇大的蜡梅,据传这是一百多年前故居的主人刘青霞亲手栽下的。走近这株蜡梅树,一股梅花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这一树梅花有的怒放,有的含苞,色调虽然只是单一的蜡黄,但那些开放在枝丫间的朵朵梅花却独成一树风景。此刻,寒气虽然咄咄逼人,但梅花却不惧严寒盛开,我驻足观赏,心中顿生一种敬意。难怪刘青霞那样喜爱梅花,这梅花不正是她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和品格吗?

尉氏刘青霞故居大院场景

刘青霞本姓马,她是清代两广巡抚马丕瑶之女,清光绪二十年,她嫁于尉氏县当时的中州首富刘耀德为妻,随夫姓,后人称之为刘青霞。据资料记载,先生知书明理,擅诗能画,为人豁达,乐善好施。她处于晚清的乱世之中,没有选择做一个活在当下、充耳不闻的弱女子,而是充满豪气地做了有担当、有作为、有爱心、有正义感的一代女杰。

尉氏刘青霞故居内盛开的蜡梅花

她喜爱梅花,也希望自己像自家庭院的梅花一样迎着酷寒独自开放,做一个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人。当年在刘家庭院里,这一株刘青霞所亲手栽下的蜡梅,也正是她孤傲于世的精神所依托,试想当年先生应该对其茁壮成长寄托了自己多少殷切的希望啊!一生钟爱梅花,刘青霞不仅钦佩梅花的傲然于世的风骨,而且欣赏梅花向往自由的浪漫情怀。

刘青霞一生可谓是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她自嫁入刘家以后,就因夫婿刘耀德身体有疾,而成为一家之主。她不仅修建了刘家祠堂,还开办了“孤贫院”,创办“平民工厂”,并创设“刘氏义庄”,以资助贫苦民众,她还铺路修桥,方便八方乡邻。她坚信自己一定能为穷苦大众找到光明和出路。她于1907年去日本考察教育和实业,还加入了同盟会,资助革命刊物《河南》《中国新女界》等杂志。回国后,她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女子学校——华英女校。

刘青霞故居内的卧室摆设的人物画像

1923年,刘青霞长眠在娘家绣楼上,终年47岁。一代女杰如梅花陡然凋落。

漫步于青霞故居,观赏这株充满其精神品格的蜡梅,我内心不仅仅是敬仰,还有一种深深的感动。如今虽然斯人已去,而其精神永存。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先生虽然离开人世近百年了,但其庭院的蜡梅仍然年年开放,因为她的根已经深深扎进泥土中,也深深植入了我们后来人的心中。

(作者单位:河南省尉氏县第二实验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