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太上感应篇》:施恩不求报,予人不追悔

 惟虫能天 2022-12-11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牛劲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施恩就是布施的意思。布施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类。财施是布施财物给他人,法施是给他人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无畏施是帮助他人排忧解难、去除他人心中的忧虑和恐惧。这句话的意思是,布施要做到两点,一是不求报,二是不后悔。

真正的布施,纯粹是为帮助他人,不掺杂私心在里面,而伪善则自己获利动机。实际上凡希望得到回报的,都不是真正的布施因为这与商品交换没有本质区别。例如,有人捐钱给慈善机构,又是录像报道,又是自我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这种做法,别说没有功德,福德也不多。搞得太过还会遭人诟病,被讥为伪善。再者,布施后心生后悔,也不是真正的布施。后悔无非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布施之后得不到回报就后悔。二是布施后心疼布施之物而后悔。

布施有没有福德、功德,不全在所施物的多寡,而在发心或曰动机上。凡求报的充其量有点福,不求报的不仅有福而且有功德。若能做到三轮体空布施的话,所积功德就无量无边了。什么是三轮体空布施呢?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无住相布施,即施时,内不见能施之我,外不见受施之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

事有因果,但因果“1+1=2”这么简单,也不像白纸黑字那么一清二楚。比如说,发财不发财有时与个人的努力不努力智慧不智慧并非总呈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主要成因在德性在付出在奉献或曰布施上。财布施得福报,法布施得聪明,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就是老子讲的“相反相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道理所在。在这个意义上讲,布施或曰奉献,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受施之人而是奉献者。这个道理简单而又深奥,真懂得,不仅是智慧的人更会是幸福的人。

还有在布施中是勉强做还是积极做是以有所求的心态做还是以清净心做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还是同时考虑受施者的感受这些不同的因不仅所得果报会大相径庭,而且也体现布施者的教养层次。比如,有的布施者大张旗鼓地宣传给某人做了多少多少好事,救济了多少多少东西。其实这对受施者而言,是不够尊重的表现,或曰是伤人自尊的。

下面讲个真实的事例。一个山村的男孩子去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列车车厢里很热,男孩买了一罐饮料。他用水果刀用力地翘易拉罐,也无法把它打开。这时对面的妇女,让儿子递过来一罐相同的饮料,在男孩的面前用力的拉动拉打开了饮料。这个男学着妇女的做法,也打开了饮料。可是妇女喝了一口之后,再也没去动那个易拉罐饮料。男孩明白了,其实那个妇女并不口渴,他只是变相地教自己如何开启易拉罐

不让他人难堪,不炫耀自己的能耐,好的帮助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这位妇女虽什么都没说,但她对儿子和对那位男的教育或曰布施,是刻骨铭心的。

谦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