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歌”的魅力(电波里的经典记忆之二)

 渺渺m69vnzsah9 2022-12-11 发布于上海

上海言话讲述
普通话讲述

    

“每周一歌”的魅力
(电波里的经典记忆之二)

作者:王兴法

讲述:杨丫丫

“听众朋友,现在是《每周一歌》节目时间。这次节目,向大家介绍歌曲……”这段广播节目的开场白,对于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而又记忆深刻的。

是啊,那一代人,谁没有听过《每周一歌》呢?顾名思义,这档节目就是在一个星期的周期内,每天反复介绍、播放同一首歌曲。从大陆流行歌曲到台湾校园歌曲,从电影插曲到国外歌曲,节目制作精良,老少咸宜,给人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啊。记得改革开放30年之际,央视推出了“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演唱会,那些熟悉的旋律,几乎都曾在《每周一歌》节目里回响过。

《每周一歌》是一位尽心尽职的音乐老师。这档节目时长大约十分钟左右,期间一般播放三次原唱,中间穿插介绍歌词、特点、演唱风格。而每档节目每天又分早、中、晚播放三次,一周下来,同一首歌曲会反复播放二十次左右,这首歌曲便成了大街小巷人人都会哼唱的流行歌曲。

《每周一歌》是一曲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节目精选的歌曲一般都是歌手原唱,也是他们的代表作或成名作,如张敏明的《我的中国心》,苏小明的《军港之夜》,吴增华的《驼铃》,王结实、谢莉斯的《外婆的澎湖湾》。这些歌曲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成为那个时代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还有至今仍在广为传唱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万里长城永不倒》《乡恋》等等。“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多么优美动人的曲调,多么欢快流畅的旋律,多么奋发向上的歌词,一下子激发了人们无限的工作和生活热情。

《每周一歌》是一座孕育匠心的人生课堂。每到节目开始时间,许多忠实听众就会早早地守候在收音机旁,甚至拿出纸和笔,一边认真聆听演唱,一边专心致志地记录歌词、曲谱。更有甚者,还准备好了录音机和空磁带,把节目录下来,抽空反复播放、欣赏。这些,都在无形中培养了人们保持专注、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我虽然五音不全,更不懂得曲谱,但是,随着《每周一歌》频繁的教唱、解说,我不仅一遍又一遍地认真聆听,而且还会把歌词逐句逐句记下来,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把整首歌的歌词全部记下来、记准确为止。然后,我把这些歌词工工整整地抄写在小本子上。有时自己感到记在小本子上的字写得不好,还会撕掉了重新抄写,直到满意为止。

《每周一歌》指引人生,伴我成长。想当年,我乘着歌声的翅膀,奋进在青春路上。

朗读者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保护汉语方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和社会安定。
在上海,爱上海,讲上海言话。

“言话”基本解释:说话,谈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天锡见其风神清令,言话如流。”宋·苏轼《归去来集字》诗之三“言话审无倦,心怀良独安。”此与今日上海话中“言话”的用法是一致的。

“闲话”基本解释:指闲谈;背后议论他人是非的话;不满意的话,有关私人的谣言、传闻、幕后消息等。见陆游《雪意》诗:“闲话更端茶灶熟。”

图片:网络   |   编辑:渺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