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幽灵电台:40年不间断发送信号,美国中情局追查至今无果

 用户cch17005 2022-12-11 发布于中国台湾

倘若将手边的收音机调至“4625千赫兹”的信号上,一连串颇有节奏且鼓点明晰地“嗡嗡”声便会随之传出。

自1973年开始,这一信号就由一个“幽灵电台”一直发出,几乎从未中断。

除去嗡鸣声外,各式各样的俄语单词也会时不时地跳出来,吸引着众多电台爱好者和北约情报官员。

那么,这一“幽灵电台”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老式电台)

一、神秘的信号

在电台爱好者的群体中,“4625千赫兹”的信号是他们心中最为渴望获取的秘密之一。

作为一个物理学意义上的短波信号,“4625千赫兹”不仅仅代表着一段讯息,更代表着昔日苏联、今日俄罗斯埋藏最深的信息。

自从1973年开始,只要你打开身边的收音机,将信号调至“4625千赫兹”,那么你就会收到这段四十年来一直未被破解的神秘讯息——每六十秒内,这一信号会接连发出25次蜂鸣声,虽然每次的蜂鸣时间极为短暂,但是恰恰能被人耳捕捉。

倘若收听者足够幸运,还能听到类似于“房屋”、“家具”、“魁北克”等一类的俄语单词,但是这些词语毫无关联。

(记录短波信号的电台)

曾有收听者蹲守数个月,记录了自己听到的所有俄文单词,但最终才发现:它们没有一个是重复的。这就意味着这段讯息暂时没有破译的可能。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曾有电台爱好者“幸运”地捕捉到了几个数字,她曾认为那是坐标,或者是密码之类的明文,但是最终不了了之。

尽管它的声音单调而乏味,且长时间里甚至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传出,但它无疑成为了冷战时期美国军方、后冷战时期民间团体最想探求的秘密之一。

因此,从1973年开始,这一电台究竟在传达什么讯息就成为了一大未解之谜。

(老式电台)

既然密文的内容难以被揣摩,那么确定电台的所在地就成为了一个可行之法。

二、锁定位置

自从1973年开始,无论各方势力、各位爱好者们如何努力,他们就是无法获取这一电台的具体位置。

直到1997年,这台神秘电台突然失去了“声音”——昔日那“嗡嗡”的扰人声竟是消失了,一大堆追求其许久的人们心里难免空落落的。

随后乱相迭生,很多人宣称这一神秘电台就是自己的电台,为的就是愚弄这堆无知的人。大众一时间真假莫辨。

然而在三个月后,这一神秘电台竟是再度发出声音——一名男子用俄语说了一段简短而干练的讯息。

言罢,这一电台再度以“嗡嗡”声示人。

谜团再度回归,而电台爱好者们却是显得欣喜若狂。对于他们而言,昔日的“乐趣”又回来了。

也正是这一次的声音,人们终于确定了这一神秘电台的位置——俄罗斯首府莫斯科郊外的一处农场。

当时,冷战已经结束,但人们仍是将猜测放到了“俄罗斯人的阴谋”上。

而这一次的定位,也让美国人和北约人更为好奇——这一电台,究竟是否有阴谋呢?

因为即使是在冷战时期,美国人就拿这一电台毫无办法,甚至很少从苏联获取到有用的情报,难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神秘技术?

三、美国人的疑惑

美国人的担忧其实完全不是凭空而来的。

(美苏冷战)

在冷战时期,苏联对于美国人而言就像是一个“暗世界”——几乎什么有用的情报也难以获得。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人只能在“苏联之外”获取有关于苏联的情报。

比如说,美国人靠的是中国出版的期刊。如在《苏联的经济政策》这一情报评估中,研究人员就用一些中国方面出版的经济刊物来论述此时的中国和苏联经济政策和经济思路的不同。

除了中国的报刊,还有其它所谓的“卫星国”的报刊,比如在1955年,研究人员在论述科涅夫对朱可夫苏联军方挑战的时候,就曾经引用过1955年《华沙生活报》对于科涅夫的赞美:“科涅夫元帅,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乌克兰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柏林的征服者……不可战胜的苏联军队的象征。”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人其实才突然发现:其实电台也是个不错的情报获取手段。

在苏联爆发各大政治事件的期间,西方的情报来源是比较缺乏的,“西方几乎完全依靠苏联的电台和报纸来跟进这个事件。”

在分析苏联的党军关系中,美国情报研究小组专门关注了一个苏联方面的针对军队的宣传电台——伏尔加电台。

这个电台平时有14个小时的对外播放时间,其中绝大多数时间是“转移莫斯科的信号。”不过每天有三个小时是对军队上政治课。

因此,美军从电台中获得的消息少之又少。他们也就很难把“4625千赫兹”这一信号加以重点研究——因为需要处理的信号实在是太多了。

而冷战结束后则是不同了,尤其是电台信号中断又再次复苏。

(冷战局势图)

美国中情局给出了自己的推测:这一电台所传达的讯息是“情报联络信号”,其实这一猜测早已广泛存在于民间。

但是,美国人一直无法为这一推断提供合理的佐证——是什么样的信号,几十年来从未重复呢?难道每次的接头人都不一样?究竟是什么样的任务,每次的信息都截然不同呢?

四、冷战后的问询

中情局对于这一局面一直难有头绪,曾在二战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已经退休的情报专家甚至都被召回,参与这一讯息的破译工作,然而进度缓慢。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美国人一无所获。相反的,美国人提出了一个冲击力十足的观点:所谓的“嗡嗡”声并非是什么信息,它代表着俄罗斯最高领导人的心跳。一旦“嗡嗡”声消失,那么俄罗斯军方的最高指挥官就能发布号令,发射核弹。

(电台)

如此结论,无疑是掀起了千层巨浪。

在此后,美国人动用了颇多的卫星,意图对相关信息加紧破译,但是一无所获。

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此付诸东流,美国人显然是心有不甘,他们甚至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越难以被发掘的秘密,就隐藏着越大的玄机。

为了探求其中的奥秘,美国人甚至在苏联解体后主动询问,这个电台究竟是干嘛的?结果俄罗斯人却是一副浑然不知的表情,搪塞而过。

俄罗斯人的态度是的美国人更为好奇了——这一“幽灵电台”,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呢?

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美国人的破译工作不仅没有松懈,反而是更加的努力。

五、神秘的电台讯息究竟代表着什么?

在冷战时期,美国曾召集了一大批情报专家专门从事神秘电台的破译工作,但是除了得出一个令人震惊却毫无根据的结论之外,其他的一无所获。

(军用电台)

在进入21世纪后,北约组织的其他国家也开始思考其中的秘密,与美国一道,共同担任着破译工作的“急先锋”。

然而,在抽调了一大批技术精英,甚至派遣卫星全天候监视神秘电台之后,美国与北约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却是越拉越大。

很多专家开始持“电台内容无效论”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所谓的“幽灵电台”确实存在,但是它所发出的信息实际上并无意义。

“幽灵电台”为什么一直在发布信息呢?这很有可能是俄罗斯人计划的阴谋,想要借“虚虚实实”的兵法迷惑北约诸国,让各国不敢轻举妄动,实则是“空城计”罢了。

(军用电台)

这一观点如洪水一般席卷整个研究组,让人认为“幽灵电台”不过是个愚弄情报工作者的幌子罢了。

但是,有人再度抛出了之前的观点:“幽灵电台”得“嗡嗡”声,代表的是苏俄最高领导人的心跳。

一时间,情报科的人员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项破译工作,究竟要不要持续下去呢?

最终,情报组将“幽灵电台”定位成一个“死亡自启动系统”——这就是说,如果这一电台收到了攻击,那么就意味着几十里之外的莫斯科危在旦夕,俄罗斯的核武器系统将自动锁定目标,开始回击。

情报员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项开启于苏联时期的绝密计划,但也是摆在台面上的“透明计划”,威慑与挑衅的意味俱在:

电台在,就意味着俄罗斯的希望还在;电台亡,就意味着俄罗斯可以毫无顾忌地攻击全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密码学教授茨威格·哈尔洛夫曾引用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的一句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如果俄罗斯已经不复存在,所有的盟友,所有的敌人,又有何存在的意义呢?”

(普京)

而“幽灵电台”和俄罗斯接下来的动向,似乎又暗中证实了这一点。

六、谜团重重

2012年6月,俄罗斯圣彼得堡建成了全球第六大的信号发射塔。而在此之后,“幽灵电台”曾一度销声匿迹,任何讯息都不曾发出。

而在六个月之后,“幽灵电台”的位置竟是转移到了圣彼得堡的郊外。

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幽灵电台”没有发射过一次讯息,但是世界依旧安然无恙。当它再出现时,身边却多了一个信号发射塔。

一系列的变故使得“幽灵电台”的身世更加惹人好奇。

(圣彼得堡)

英美的研究专家再度做出推断,他们认为:在“幽灵电台”的转移期间,俄罗斯人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防御策略,既能保障“幽灵电台”顺利抵达圣彼得堡,也能守护全境的安全。

为了真正地揭晓“幽灵电台”的奥秘,英美没少派遣“专业人士”前往俄罗斯,想要一探究竟。

不得不说的是,英美的情报人员很有耐心,尽管等了几十年,也不曾焦急丝毫——他们没有去圣彼得堡直接寻找“幽灵电台”的下落,而是去了莫斯科的郊外,研究它的“老巢”。

但当地满是凄凉——堆砌的建筑垃圾一眼望不到尽头,废弃的房屋鳞次栉比……最终一无所获。

“幽灵电台”究竟传达着什么信息呢?这成为了众多电台爱好者和情报专家最想知晓的谜底之一。

结语:

时至今日,“幽灵电台”仍在工作,神秘的频道中仍有怪声传出。

但它究竟来自哪里?它所传达的信息究竟是什么意思?无人知晓。

想要真正地破解其中的秘密,恐怕遥遥无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