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老师带班 | 如何做个被孩子接纳的家长

 康老师心育 2022-12-11 发布于河南

玉蝶班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

经过漫长的暑假,您一定比孩子更盼望着学校马上开学吧?

今天学校已正式下达通知,我们新升八年级9月8日上午择校开学。)

是啊,在两个多月的假期时间里,你全权负责孩子的生活,与孩子朝夕相处,是不是“快乐与烦恼齐飞,欣喜共争吵一色”?

当然,如果你的家庭没有烦恼与争吵,我猜想会是两种情况——

一、您是一位懂孩子、会教育的合格家长,能与孩子好好沟通,亲子关系和谐,孩子开心自由。

二、您长年在外地工作,假期根本没有与孩子共同生活,自然没有烦恼与争吵。

我希望是第一种情况,但现实中,第二种情况,也很普通正常。

我理解,作为家长,我们不但有养育孩子的责任,还有养家立命的需要。

我们班留守学生、半留守学生比例过半,这给家校沟通造成一种不利的局面。

在实际的带班过程中,我们无法更多的当面交流,共同教育学生。

好在现在网络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交流教育孩子的问题。

新学期到了,孩子将进入八年级,这是初中阶段很关键的一个时期,是学业的分水岭,性格的定型期,心理的转型点,我们更需要时常沟通,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学期开始,我将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大家交流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以达到“统一目标,共护成长”的教育目的。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

如何做个被孩子接纳的家长?

假期里,有家长微信留言,说孩子状态不佳,学习被动,不愿与自己交流,“说什么都不听”,真是没办法!

我能从话语中感到家长的无奈与无力。

孩子不愿听家长的话,不想与我们交流,我们“说什么都不听”,这是一个孩子不接纳家长的问题呀。

他 / 她不接纳你这个人,就不会接受你的教育,哪怕这些教育是处于关爱孩子的好心。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家长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却做着伤害孩子的蠢事,却不自知。)

我们怎样做一个被孩子接纳的家长,恢复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家长威信呢?

以下六点,我们共同交流,一起尝试改变。

1、要被孩子接纳,先接纳孩子

俗话说:两好合一好!

同龄人之间交往是这样,亲子之间交往也可以是这样。

你对我好,我才能回馈你好。

我们要想让孩子接纳自己,做家长的,要先接纳孩子。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这也符合那条马克思说过的黄金交往法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孩子在我们营造的家庭环境下,一天天长大,他 / 她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不正我们家长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结果吗?

孩子就像一面忠实的镜子,无时无刻不在映照着我们家长的教养方式、生活理念、价值观念……

要想让孩子接纳家长,家长得先接纳孩子。

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的翻版呀!

2、要孩子听话,先听听孩子的话

我们总希望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安安稳稳。

这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家长的愿意:希望培养出听话的孩子。

换个角度想想,我们希望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听孩子的话了没有?

这个问题多么朴素,又多么现实!

有家长会反问:难道大人还各听从孩子的?孩子懂个啥!

这话也许有一定的道理。

早在八十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强调过孩子的无限潜力——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

毕竟孩子还小,人生经历有限,大人在生命的时长上,是有优势的。

但不管大人与孩子,首先都是人,都有倾诉的愿望,也都有被倾听的念头。

有一次,学生晓强与同学打架,老师要家长来学校处理。

晓强的妈妈来到学校。

孩子低着头,站在办公室,看样子也知道错误了,但不知道怎么向老师表达决心,不知道怎么向妈妈承诺。

我停下工作,等待他的表态。

没一分钟,妈妈就不耐烦了,不容孩子思考,就巴拉巴拉说了一通:你就不能向老师认错……你就不会说……

说了整整五分钟。

我暗想:难怪孩子打架!八成在家里,都没好好让孩子说过话,心里有想法就被唠叨的妈妈压下去了,跟同学也不会好好说话,只好动手来发泄情绪。

爱唠叨,这是中国妈妈的常态。

但在妈妈表达完自己的想法、教导、关心、叮嘱之后,一定也要能够闭会儿嘴巴,静心地倾听孩子说些什么。

为什么孩子不听家长的话?

孩子想说话的时候,我们以种种不经意的方式给挡了回去、批了下去、压了下来、堵了回去、噎了回去……

当初,孩子多次想走过我们,想表现自己,我们没有接受,没有倾听,慢慢地孩子自然会把心门关闭,也不想与你交流,不愿向你表达,也不愿听我们“唠叨”!

3、不只关注成绩,更关注生活

有的家长会说:

我能听孩子讲话呀,我在孩子周末回家时,经常问他——考试了没有?考得怎么样?

可孩子每次都说差不多,啥是差不多,再问他,就不说了。

对于这样的交流,我只只呵呵了。

换位思考一下——

你在外工作一回到家,家人总问你:今天发工资了吗?发了多少呀?比别人多了多少奖金呀?……

你舒服吗?

生活中的内容那么丰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话题有很多,为什么只谈成绩一项呢?

当然,家长关注孩子成绩,无可厚非,学生还是以学业为重嘛。

但每次周末回家,或者一见面就问这个话题,可见亲子之间的契合度有多低呀!

很多孩子是不希望家长一见面就被问题学习、问成绩的。

回想一想我们上中学时的心态,就知道孩子现在的关注点在哪里了。

不能站在孩子视角上去交流,难免出现“你说狗,我答鸡”的尴尬。

“道不同,不相为谋”嘛。

你总说一些孩子不想谈的话题,孩子自然不想和你谈。

甚至很多家长还不认同孩子玩游戏、交朋友、看电视等行为,交流更是无法正常继续下去。

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也不想与只交流学习,只知道教训自己的爸妈沟通,当然也就不会接受你的教训。

哪怕这些教训是有益的,孩子也会选择性屏蔽!

4、不只关注缺点,更看到优点

家长朋友,如果现在我们做一个测试,你能保量完成吗?——

请写出你孩子的20个优点!

什么?20个?三个、五个还写得出,这么多,孩子那有呀!一个也不好写呀!

心里有这个念头的时候,可能你还侧头看了看身旁正玩手机的孩子。

看,现在还在玩手机,找优点,缺点倒是一大堆!

是呀,中国的家长心中总有那么一个榜样: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有那么多优点,自己家的孩子却“乏善可陈”。

果然是这样吗?

你想过没有,可能在邻居家长眼里,你家孩子也是那个“别人家长孩子”呀!

我们总喜欢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家的孩子。

孩子考试得了95分——这次试题容易吧?那5分怎么丢的?怎么就不能考100呢?

孩子给你把饭做好了——除了干点活,你还干啥了?要是学习这么自觉就好了!

孩子自己把衣服洗了——早该洗这些衣服了!怎么不把你爸的衣服也洗了?

……

我们总是在求全责备,还自认为是“严格要求”。

其实,我们是可以做到时常看到孩子的好,也能表达出对孩子的欣赏的。

但是,我们不敢

我们生怕一夸奖孩子,他/ 她就“骄傲”了,就“飘”了!——才不是他咧!

家长朋友,要知道,有一种心理学效应叫“期待效应”。

就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就会得到积极的评价,增强自信心,孩子慢慢就会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

孩子不会因为我们的夸赞而变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反而是我们的无视、沉默、挑剔,让孩子变得没有了自己!

5、敢于赞美,也要讲究技巧

关注孩子的优点,学会多夸奖孩子,孩子才会更与我们亲近,我们家长才会成为被孩子接纳的人。

有些家长会说:我也总是夸孩子“棒”呀!——但效果不好呀!

家长朋友,孩子是成长中的人。

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夸他 / 她“你真棒”“你真聪明!”是有效,但对于十三四岁的少年,再用这种办法,连孩子都会感觉“太幼稚”“太low”了!——爸妈是在哄我吧!

夸赞孩子,是要讲究技巧的。

青春期的孩子,自认为自己快成为大人了,有自己独立的意识了,面对这样的“准成人”,我们怎么夸赞、表扬他呢?

赞美要态度真诚。

把青春期的孩子当“小大人”看,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欣赏和赞美,不要以为我们在“哄”他 / 她。

孩子拿给爸妈看他画的画。

爸妈正在刷抖音,抬头看了一眼,随口说了一句“不错!”然后,接着继续低头看手机。

你觉得这是真诚的赞美吗?

在这件事中,想要孩子得到肯定,至少你得——

放下手机,目光在画上多停留几秒钟,然后不停地点头,微笑,(甚至竖起拇指,来个拥抱)说一句:“画得真逼真”!

这样是不是更让孩子感觉舒服些?

中国人感情内敛,不善于通过语言表达,完全可以用自己行动表达欣赏和赞美呀。

赞美要针对行为。

要让孩子感到家长与他亲近,接纳家长,赞美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可感。

赞美他的行为,不要赞美他的品质。

孩子是不断成长的,是通过自己言行表明自己的进步的。

做家长,就要学会通过欣赏孩子好的行为,强化这种优良品质,并不断巩固这种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赞美孩子不只敷衍地夸“真棒”“聪明”“能干”,而要对具体的行为进行夸奖。

夸孩子“学得认真”“洗得干净”“考试进步”“写得工整”……

赞美要找出特点。

与其泛泛而谈,大而无当,不如针对孩子具体的行为,找出特点,进行夸赞。

这就需要家长静下心来,走近孩子,也走进孩子,真正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孩子,找出孩子言行的特点,真实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关注和赞美。

每个人都希望被“看到”,也希望“被欣赏”!

只有针对特点的夸赞,才显出家长的真诚与关注,才能表达自己的接纳,同时,换来孩子的认同和接纳。

6、父母各有责任,亲情才完整

我们班的留守孩子中,多是父亲在外工地,母亲在家带孩子。

但我要提醒,尤其是爸爸朋友们——

我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家庭的“定海针”。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妈妈的陪伴,更离不开爸爸的介入。

爸爸是男孩最切近的男性榜样,是女孩最信任的异性伙伴!

父母在家庭扮演着不同的家长身份,也有着不同的家庭责任,缺一不可,这样的亲情才完整

父爱的缺失,是导致很多青春期孩子问题的一大根源。

我接触过很多问题学生,多是因为父亲长年在外,亲情欠缺,问题不断。

长期不交流,自然孩子不亲近,不接纳家长!

孩子

相信,如果家长朋友能做到以上几点,

我们的亲子关系一定会得到改善,

您一定会成为被孩子接纳认同的好爸爸、好妈妈!

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吧,希望对每位家长有所启发。

让我们共同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班主任:康磊老师

2021年9月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