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有6子4女,而在4个女儿之中又尤以李敏、李讷最为人熟知。
但对于毛主席的这2个女儿,想必不少人都会有疑惑之处,那就是她们既然是毛主席的女儿,为何她们都姓李而不姓毛,这背后又有何深意呢?
李敏、李讷的出生
1936年,经过20天的长途跋涉,贺子珍转移到了陕北志丹,也正是在这里她生下了女儿李敏。
当时,贺子珍的分娩十分顺利,以致于当邓颖超、康克清等人前来祝贺时,身为父亲的毛泽东都不忘幽默风趣的开玩笑说道:“子珍生了一个大鸡蛋”,众人听罢也不由得哈哈大笑。
可是,当时陕北的情况不容乐观,条件也十分的简陋,这个新降生的小家伙难免也要遭受一些苦难。想到这里邓颖超在抱起李敏时便心疼的说道:真是个可怜的小娇娇啊。
听到这个“娇娇”的爱称,毛主席不由得便一愣,随即姣姣便成为了李敏的乳名。而在李敏出生几个月后,贺子珍便因为一些原因远赴苏联。李敏也被托付给了老乡照料,如此一来便是近四年。
4岁时,考虑到缓解贺子珍的失子之痛,毛泽东将李敏送去了苏联,有了李敏的陪伴贺子珍的的情绪也得到了极大的舒缓。
此间,李敏也一直跟着贺子珍姓贺。而在李敏到了北京之后,毛泽东便考虑给她改名,不过却并未让李敏姓毛。
话分两头,1938年毛主席再婚,1940年8月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出生。老来得女,毛主席很是开心,在取其名字时考虑了《论语》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一句,故而也就有了李讷的“讷”名字由来,而作为姐姐的李敏便用了“敏”的名字。
为何姓李,而不姓毛?
关于这个问题,事实上李敏在从小学学校毕业要上中学时,曾经就此询问过父亲毛泽东。而对于李敏的疑问,毛主席给出的理由是他曾经在解放战争转战陕北时化名李德胜,这个“李德胜”谐音“离得胜”,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对于这个化名,毛主席也是十分喜欢,其实单从战况而言任是谁会不喜欢呢?有趣的是周恩来化名胡必成(取革命必然成功之意),任弼时则化名史林。
1947年3月,眼看全面进攻伤亡巨大,蒋介石不得不调整战略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山东。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当时延安可谓是圣地一般的存在,它不仅是党中央所在地,也是我党毛主席在内众多领导人所在之地。若是能够一鼓作气拿下陕甘宁边区,无疑等同于斩首行动。但是,不得不说领袖人物有的绝不是寻常人有的胆识和决策能力。
面对蒋介石嫡系胡宗南的25万大军,数百架轰战机,毛主席沉着冷静,并没有着急撤离延安。要知道,当时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野战军加上地方保卫人员也不过2万余人。敌我比例10比1还多,可是毛主席还是泰然自若的在窑洞之中处理文件,甚至于敌人的炸弹在附近爆炸都是如此,警卫员捡回弹片他都不忘调笑道:“真是块好钢,可以打两把菜刀嘛!”
而在得知各个机关、群众安全转移之后,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才撤离延安。临行前,还嘱咐彭德怀将延安打扫干干净净,抽屉里还为胡宗南留下了字条“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至于胡宗南则在占领空城延安后,眼见毫无战果,便捏造了一系列的“战俘营”、“战利品”等了事。
不过,在王家湾时毛主席一行还是遇到了危机的,当时国民党29军刘戡察觉到王家湾电波频繁,率军直扑王家湾。彼时的毛主席身边只有700余人。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做好交代,一旦暴露,三人分别朝三个方向突围。好在,彭老总派遣王震前来救援才算缓解了危局,不过敌人仍在追击而毛主席则效法蜀汉诸葛亮故事来了一出空城计,在黄河支流葭芦河附近上书“毛泽东由此上山”大字,国民党怀疑有诈不上山追击,才成功脱险渡过黄河。
可以说毫不谦虚的说,转战陕北中毛主席数次深陷险境却又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当真让人惊为天人。就连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中都夸赞到,毛主席、周总理的结合,是我党的大幸,人民的大幸。
而在听完父亲的讲述后,李敏也心悦诚服的明白了父亲给予自己名字的特殊含义。当然也有人推测除此之外,当还有因为江青性格原因,让女儿李敏以李为姓也便与相处,给她衣蛾和谐的家庭环境。
至于李讷,则有必要说的一点是她的母亲江青本就姓李,其会以李为姓也多有此种意思,而且两个女儿以李为姓还可以避免她们太过耀眼,安全上也更有保障。
小结
不得不说,李敏、李讷之所以会姓李,而不姓毛一事上,尽显毛主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一面。
这里面有他对于革命往事的纪念情愫,亦有他希冀女儿安全、健康成长的为父之慈。
参考资料: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