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云深论形意拳·注解·点评(十)

 tjboyue 2022-12-11 发布于四川
《太白阴经卷一·主有道德篇第四》以上述之论奇正法说,正者,道也;奇者,权术也。正者,体也;奇者,用也。然“正”者亦分“道、德、谋、力”四体之情,权术之用“奇”,亦分“帝、王、伯、强”之四种。而得出结论乃“强兵灭,伯兵绝,帝王之兵前无敌”。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亦为人主之道,以正治身、以奇用兵,信其然矣!古云:“习拳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功用到此,文兼武全将相身,更必出处有道焉!”这就说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就是“相将”之事。以正治身,乃宰相之事,即十年练拳十年养气之精义;以奇用兵,乃将帅之事,即柔化刚发,以柔用刚之精义。皆遵无为道法,无不为之事也,乃帝王之治之师。下面以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四种攻防功夫艺境,与“以力胜,以谋胜、以德胜,以道胜”之说法,进行一下比较,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就会对“以正治身,以奇用兵”之说法的精义,有个明确的认识了。外家拳法,即尚血气,用横力,以力胜者之强。施招用手,施手用招,以力胜,求力大;以快胜,求速度;壮欺弱尔,求外形之强壮。孰不知“强兵灭”之论乎?老子曰:“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施强力手段以胜人者,一而弱,再而衰,三而竭。故曰:“强兵灭。”因其非德非道。外家尚力拳法之弊病所在显明矣!内家拳法之形拳招熟艺境,虽然因形练形,后天之功,能以先天之神为体用、亦足以向机御变,只在攻防招法至妙变化之自出而实施、还在运用“欺诈、诓骗、引诱、惊骇之式;横竖、斜直、吞吐、奇正之机”的谋略而胜之,此乃机谋之胜、其乃有形,亦可为人所乘而胜之。故施有形机谋者,反被人乘之,正所谓“机谋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之精义也。故曰:“伯兵绝”。内家拳法的形拳招熟之弊病亦显而易见矣!故拳家将内家拳法的形拳招熟视为筑道之基础功夫阶段视之。如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停留在此艺境而不前进,乃自取绝“道”之拳也,故行家里手不取也。故倡导继而精进之风尚,以求日日新!内家拳法的气、意拳懂劲乃以“健顺德之体”以为“道之用”,道用阴阳,即阴柔之外形的顺之德;阳刚之内气的健之德。柔外刚中、至柔至刚、柔化刚发、以柔用刚、阴阳迭神其用;阳动阴静,驱静以动,动中亦静、动静互为其根。则正奇进退之机,迟速幻转之势,悉出出无心,系自然之运用。困时致变,见境生情,因力制人。至于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此乃以德胜者王之精义也。因王法阴阳,故以德厚而以道胜,只此攻防功夫艺境,方能始代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宣行天下知者也。内家拳法的神拳神明,以其“本乎天之一,养气于至清;则乎地之一,融精(形)于至宁;此于艮之一,涵神于至灵。又以灵神,浑化清,宁而一之,更至空灵。是统三才于一致,内而精、气、神无少缺欠,外而筋、骨、皮一息坚融,至是则内空灵,而外灵便。内外三宝合一,浑化归一,化乎一气而流行。其所用者,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化为无有矣!神明艺境,化境之极也。已致神武不杀之境。此乃语曰:“将相明,固无兵”之精义。综合观之,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气、意拳懂劲”和“神拳神明”之艺境,乃以德胜者王和以道胜者帝,帝王之兵前无敌,不正是“身完天下无敌手,拳成四海少敌兵”之精义吗?故我下面解释“奇正”法说之精义,全以“气意拳懂劲”的“健顺德之体”之内容以论其用的。在全面论述之前,先论一些“形拳招熟”的“奇正”法说之内容。可使“奇正”法说的应用较为完善,也便于初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掌握。形拳招熟的拳法中有“正奇正,奇正奇。奇中正,正中奇,奇中又奇,正而复正,六门法之分别。所宜辨别清楚而纯熟演练之。凡高势,双势为正;旁门,低势、小势为奇。低忽高,旁忽正,单化双,奇中正;高忽低,正忽旁,双化为单,正中奇。左腿为正,右腿为奇;剪并奇,飞步正。颠换步奇中正;丁字步正中奇。前弓势奇中正;七星式正中奇。四平势,伏虎势为正,钓鱼问献为奇。三揭为正中奇,抹眉红为奇中正,指裆锤为奇中奇,插花盖顶为正中正。是皆阴阳变化,在当洞澈,可阐发而彰明。论阴阳手法,阴来阳敌,阳来阴敌。若阳变阴,阴变阳,还得看他阴阳虚实之数。故曰:悉明天地盈虚数,便是伏牛亲自传。习至如此,乃能全身远害,战胜守固也。”上乃摘录《浑元剑经》之“奇正”法说,权变为拳法的“奇正”法说,略有改动,亦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知其用法而已。如刺猿、飞仙,改为拳招法说之。其“奇正”法说之精义未变。上述“奇正”法说内容,适用于形拳招熟之攻防功夫艺境。下面要论的是“气、意拳懂劲”的健顺德之体的“奇正”法说之内容。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应认真领会才是。前已论述,正者,名法也,体也;奇者,权术也,用也。孙子曰:“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唐李问答》指出:左右者人之阴阳,早晏者天之阴阳,奇正者天人相变之阴阳,若执而不变,则阴阳俱废,如何守牝牡之形而已。故形之者,以奇示敌,非吾奇也,此谓奇正相变。奇正者,体用也。以体言,健之体,顺之体,健顺合德之体。健顺之体分,健者正,顺者奇。健顺德之体正;健之体,顺之体两者为奇。此体用,奇正法说,应得细辨知。孙子论“奇正”以势;“唐李问答”论“奇正”以形。故知拳法中的“形”和“势”都可以“奇正”论之。不出内气、外形之体、用尔。综合观之,“奇正”可以言“体”论“用”了。以乃明“奇正”法说的着眼点。又《唐李问答》中说:“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苟将不知奇正,则虽知敌虚实,安能致之哉!”此论“奇正”对敌之用法,乃以正击实,以奇击虚。以正击实者,乃以重击中之法式;以奇击虚,乃以定用手之法式。不明:“奇正”用法,虽知对手之虚实,亦不能胜之,但要知到“奇正”互变,即正者变奇,奇者变正。此乃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之精义。于此可知:“奇正”法说对传统拳术的修炼、建体、至用的重要作用。“奇正”法说乃传统拳术练、用的重要的大法之一,不亚于动静、刚柔、虚实法的内容!故拳谚云:习拳不得奇正法,临阵皆是糊涂打。可谓研究奇正法,就是研究攻守之道了。老子在《道德经.五十七章》说:以正治治国,以奇用兵。如以传统拳术之体、用论“奇正”。此处言治国之国,乃自身之“身”尔。即传统拳术以正治身之正,具“洛书”之义,乃一、三、五、七、九之阳气也,其居中正之位,表明以内气治身之正。以奇用兵,以内气用外形也,然攻敌者刚发也,乃以外形之柔法运用内气刚劲之势击敌也,即以柔用刚之法式。故知,治身者,内气为相,谓之以正治国;敌斗者,内气为将,谓之以奇用兵。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奇正”之道理明矣!拳通兵,兵法即拳法,明矣!然尚须细论,方明“奇正”法说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方方面面之体、用的具体内容。传统拳术以正治身,方有传统拳术攻防中的“奇正”之用。在传统拳术中的“以正治身”有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为以形治身,即因形练形,通过攻防招法的拳架式之练习,将身体修炼的具有传统拳术攻防变化至用价值的六合一体之“形”,此外形有名“顺之体”。此形必中正安舒,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必备“牝牡之形”,即攻守之形,乃阴守阳攻同时存在之形。即攻守各半来看,乃形用半,即一半形体攻,一半形体守。拳术功防招法变化万千之用,此六合一体之形的宗旨不变,此六合一体之“形”是为“正”,而六合一体之“形”中的“攻之半形、守之半形”则为“奇”了。此乃单从“形”上来论“奇正”的。一为以内气治身,然在传统拳术中“内气”在身形内独立存在为“一”,又名“乾之体”、“健之体”。然“用”时则分为“二”,此“二”即是“对五”之意,即一、三、五、七、九,为五阴,乃含天地之阴。内气之“对五”为一之“一”是内气之“正”。内气分则为二,五阳用于攻击之“半形”中;五阴用于防守之“半形”中。五阴五阳之“五”者为“奇”。能明此内气、外形的“形用半、内气用对五”之名法者,可以明白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体、用之“外形、内气”的“奇正”法说之内容,则练之有法可明,用之有法可依循了!此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奇正”法说的根本之理法尔,精华尔。“故形之者、以奇示敌,非吾正也。”此言传统拳术较技过程中“形”虽显示出攻守之架势,但只显示出“奇”而已,是看不到形的“正”的;“胜之者,以正击敌,非吾奇也,此谓之奇正相变”。此乃言传统拳术较技过程中,能够战胜对手,不管是“以定用手”,还是“以重击中”,是因为我之形“正”的因素,不是我用的攻防方法之“奇”也。此乃以奇示敌以正胜的用形之奇正相变的道理。能明白上述道理,就能明白传统拳术中的“形”的奇正相变的运用法则,就明白传统拳术用形的奇正相变的道理。即以奇示敌,以正胜之;以正示敌,出奇制胜。正者奇,奇者胜,不可胜穷之理明矣!“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传统拳术较技过程中的攻守除“形”之外,就是气势,亦名劲势,而攻守之劲势的变化亦不出“奇正”之理法的。已知劲势的五阴、五阳之“五”者为“奇”,对五为一之“一”为“正”。则知传统拳法攻守之阴阳劲势变化,是在劲势之“一”正的基础上完成五阴五阳之“奇”的运用。劲势的“奇正”相变的运用亦是无穷尽的。即五阴之攻守尽势转化成五阳之劲势的攻击,原五阳之攻击劲势转化为五阴之防守劲势,上述亦为劲势“奇正”相变的机理。然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必乃“形、劲”合一为用,故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必以形劲合一之“奇正”法说论攻击与防守的。故得此奇正法说的拳法之妙者,与人较技可以做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手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知此“奇正”之理,尊“奇正”之法,故凡战之,必“以正合,以奇胜”。知此理乃得传统拳术的“奇正”之体、之妙用矣!传统拳术中的“以重击中”乃正兵之法,即以正合之法为用;“以定用手”乃出奇制胜之法为用。正兵之中可出奇制胜,出奇之法中可以正合制胜。奇正相生,正合以出奇,出奇以正合,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之精义见矣!“奇正者,天人相变之阴阳”。此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奇正法说的画龙点睛之笔。在传统拳术中言天者,乃乾阳之内气也,即言健之体;言人者,乃言人之形体也,即言顺之体。故此而知:“奇正者,外形、内气相变之阴阳、是说。内气、外形的“阴阳逆从”法式的。换句话说就是:“传统拳术之攻守者,即内气、外形的阴阳逆从的”奇正“相变法式也。”此理法化“循使”法说中在详细论述。而此法式,现在知道是内气、外形的阴阳逆从法、又名“劲形反蓄法”。三种理论方法皆可用之,各有出初焉!在传统拳术的意拳懂劲之艺境汇中,运用内气、外形是分攻守不同而匹配方法是有区别的。这一点,《陈谱.刚柔第十》中说:用刚不可以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以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从这段刚柔法中,论明:防守用内劲接人,必有外形柔化,才能化解对手之攻击;攻击用外形,必有内劲之刚发,才能迅捷制胜。在《拳经.千金秘诀.歌诀问答》有:问曰:势雄腿不稳,何也?答曰:在势去意来。势若去时要稳狠,意旋回时身步稳。百骸筋骨一齐收,后手便顺何须愁。从问答.歌诀中,以动变平衡法,说出了内气、外形的阴阳逆从,劲形反蓄的方法。我将此法名之为“遁使”法。运用“劲形反蓄”法的功夫在与人动手较技时,可从他力取法、才能真正做到粘连粘随,随屈就伸不丢不顶,方能随对手变化而用招法,或顺从以为进退,四两拨千斤;或逆力以为揭献,借力打人。则奇正进退之机,迟速幻转之势,皆可因时而变,见境生情,因力制人而胜之。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所说的“形劲合一”而用,然此“一”者,简言之,“拳”也。诀言:造乎神者,方称为“法”;化乎一者,始谓之“拳”。以德体言之:健顺和之至,太和一气也,万物之通理,名之曰:“太极”。以道体言之,本乎天之一,养气于至清;则乎地之一,融精于至宁;此于艮之一,涵神于至灵。又以灵神,浑化清,宁而一之,更至空灵。是统三才于一致,浑化归一。此“一”者,道体也。道体者何?即“放之则弥六合,其大无外;卷之退藏于密,其小无内;卷放得其时中,丝毫无差。”此乃拳道合一之境。为神拳神明艺境。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能明上述之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乃得正眼法藏了!亦能明“形意”即为拳之立义了。能明传统拳法的奇正虚实之用了。形神兼备,即言此意拳懂劲的内气、外形之“阴阳逆从,劲形反蓄”之功夫艺境的。化一则为道境了。艺境如此分明。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传统拳术中的身形、内劲、拳势的奇正之法的运用,必须针对对手的虚实与之相应而运用为法则。对手实,则我必“以重击中”的正兵法破之,击之。此乃见虚不打见实打的正兵法,亦名“对法”,即照彼来处而击之,破之可即时见效;敌虚,则我必出奇制胜,直捣其虚,即“以定用手”法击之、攻之,可速胜。“以重击中”和“以定用手”可相互转化为用,遵此“奇正”相变之法则,见境生情,随机势而用之、在攻防较技中能稳操胜券。即以正为奇,以奇为正之相变法尔。否则,“苟将不知奇正,则虽知敌之虚实,安能致之哉!”如果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不知拳法“奇正”相变互用之法的运用之方法,在动手较技过程中,虽能知对手攻防之虚实所在,亦不能实施“以重击中”之正兵,“以定用手”之奇兵,怎么能战胜对手呢?在此用强调了奇正法在拳法中的重要作用了。乃习拳必知必会之法式。兵法云:非正兵,安能制远,安守制敌之谋;非奇兵,何能出其不意,何能攻其不备。此段所言“正兵、奇兵”的论述,阐明了奇正法说中的“主宾”和“体用”的关系。此处所言的“正兵”,乃指拳术中,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平时对拳法的训练,外形,具备娴熟的六合一体的进退攻防变化能力,掌握形用半和上下相随四象变化运用的技巧,中土不离位的招法攻防变化的功夫;内劲,一气贯穿的腾挪功夫,劲用对五,吸提呼放,升降涨渺的功夫;劲形合一的阴阳逆从,劲形反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攻防机动灵活变化能力。上述一些内容,汇总而说,即柔化刚发,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乃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之正法,即为正兵,是攻防必备的主题功夫内容。即建体的内容。奇兵,即指自身各部位具备的攻防技术、技巧、功夫、皆属于奇兵,是宾辅的功法内容。总的来说,整体的攻防实力,做为正兵;局部的攻防势力,做为奇兵。此乃从体、用分别之认知。在动手较技的运用中,正兵和奇兵的具体内容,可以随时变化的,又可以正为奇、以奇正的,皆在权宜之用尔。这就是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之道理。但基本上在较技中,一般皆是以正兵之法与对手周旋和较量,方能为出奇制胜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但也可用奇兵诱敌之法,以正胜之。皆属权宜之术尔。自当视实情而出之。“运用之妙,出手一心”之精义者,此也。能以正兵周旋,具备条件,即以为定用手出奇制胜,而达出奇不意攻其不备之效果;当用奇兵,对手有备而不就范,即以正兵胜之,即以重击中之法而攻之,击之,逼其自乱,再创出奇制胜之机势。正所谓:“非正兵,安能致远,安守制敌之谋”之精义。传统拳术较技是以正兵战法为主,为战胜对手而创造,积累出奇制胜的机势、条件。故拳决云:按定正方隅手用”,就说的是正兵与奇兵之主宾法则的。正方,即正兵;隅手用,即奇兵。以太极拳门所设的四正四隅八法立论:正兵者,棚履挤按四正手;採挒肘靠四隅手、奇兵者也。如果与人较技,没有具备棚履挤按四正手的功夫与对手周旋和较量,就不能听探对手的虚实,不能顺随对手的虚实变化,何能使出採挒肘靠四隅手的奇兵之法而制胜。然只会棚履挤按四正手之正兵,不知採挒肘靠四隅手之奇兵;或只会採挒肘靠四隅手之奇兵,不知棚履挤按四正手之正兵。这样的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与人较技,多数因不知“奇正”相变、互用之法而落败。因为习拳不知“奇正”法说中的奇正法还有“以奇为正、以正为奇”的“奇者为正、正者为奇”的相变为用之法式呢!即“隅者为正,正即是隅”的用法。可知“奇正”法说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了。“奇正”法说,是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必修的课题之一。以上“奇正”法说之论述,虽多引用兵法之论以解拳之奇正,然练功则为《易经》之理法。只因兵法人多知之,故借以阐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种种之“奇正”法说之内容,乃取简便之径的意思,实乃阐明易理以明传统拳术之理法,则拳理易明、拳法易知,便可练而用之,自无误矣!明白了“奇正”法说的“形势”论,还要知道“五者三正二奇;十者,七正三奇”之法。诀云:“前三后七,天下无敌”!就是论述“七正三奇”之法式而言的。还有“洛书”的以正为奇,以隅为正”的健顺奇正颠倒之法式内容,基本上可以知道其势乃劲形主从、方位了。以上论“奇正”法说之内容,可谓之全矣!明奇正法说可知对手是高手,偏门的高势,低势,及其相互转化的要点了。这时掌握施招用手的曲化直发,攻防要领,变化规律,达到意在人先之施手用招,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妙处。如能以奇正法用招变化攻防,则可达到简化用招成为有序变换。为达到不期而然,不期致而致的自动化神化之功,打下了坚实基础。故应洞彻奇正法说之内容,方明传统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阴阳变化之精髓,故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精研“奇正”法说之内容,乃明拳道之妙法尔。精读此篇文章的内容,则能得到拳门“奇正”体、用之精旨妙谛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