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吴春秋》07:神童出世太公愁 泰伯逃位拓东吴

 梦想童年594 2022-12-11 发布于江西

07 神童出世太公愁 泰伯逃位拓东吴

吴国离奄君地不远,同样也是远离中原,不被人注意的蛮荒之地。可这吴国人的始祖,却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不仅跟中原的周国有着一些亲戚关系,而且来历还不小。他是周太王的长子,季历和仲雍的兄长,周成王的太伯祖——泰伯。

看到这里就有人不明白了:中国的传统一般都是立嫡长子为王位继承人的,那泰伯既是周成王的太伯,怎么不在周国做君王,却来到这块蛮荒之地,反倒做了吴国的君王了呢?

据说泰伯是出亡到吴国来的,而出亡的原因跟周文王姬昌的出世有关。

周国是一个古老的游民部落,是夏的后裔。部落首领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朝之先祖。他广施仁政,宽厚待民,因此很受人们拥护,有不少部落自愿归附于他。后来周武王灭掉商朝后,认为“王气”始于姬亶父,因此追尊亶父为太王。

传说太王古公亶父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就是泰伯,二儿子叫仲雍,老三叫季历。古公这三个儿子,个个都贤能有才,都绝非一般等闲之辈。但长子泰伯、次子仲雍是鸽派,主张和平,不赞同古公的那些激进的政治主张,同时泰伯又无有子嗣,因此不受古公的喜爱。而三子季历则属于极富攻击性的鹰派一族,跟古公的观点一致,政治主张相同,因此古公心里就想,这三子季历若是老大就好了。

古公会有什么政治主张呢?

原来,夏被商灭后,夏的后人古公亶父被商王武丁封为“西伯歧周”,被命令去镇压那些不服商管的犬戎、鬼方等少数民族。古公也是谨听吩咐,小心行事,极力完成商王交给的所有任务。但商王非但不记赏古公的功劳,反而还经常欺压歧周,奴役歧周的子民,掠夺他们的财产。灭国之恨和辱国之耻家仇交替在一起,令古公悲愤郁闷,感觉生不如死,因此古公暗暗发誓一定要灭掉商朝!

但当时的周族还只是个小部落,国力微弱根本无法与商朝抗衡,因此古公要做长远打算。审时度势之后,古公知道自己这辈子是不可能实现灭商的远大理想了,因此他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接班人来接过自己的权棒,以实现翦商兴周的伟业。

光阴似箭,转眼间三子季历也长大成人,娶了一位叫太任的挚任族姑娘做妻子。太任是个高雅贤淑的女子,怀孕后,十分注重胎教。眼不看凶恶不雅之物,耳不听粗野庸俗之声,口不出狂妄放肆之言,生怕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就这样一直坚持,直到孩子出生。

太任生儿子的那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只红色的雀鸟,嘴里衔着丹书,径直飞到太任的屋外,把丹书放在她的窗口就飞走了。

这丹书很是奇怪,由轻薄的竹简制成,上面用朱笔写着一些细小的文字,大家便认为是瑞书,于是就把这件怪事禀报了古公。

古公命人拿来丹书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恭敬上天而不懈怠者大吉,怠慢上天而不恭敬者灭亡;奉行道义而克制私欲者天下会顺从他,满足私欲而抛弃道义者终无善果。以仁义取天下,以仁义守天下,则可传之百世;以暴力取天下,而以仁义守天下,则可传之十世;以暴力取天下,又以暴力守天下,则会一世而亡。

说明白点,其实这是教人如何管理国家的治国之道。古公看了非常惊喜,认为是天子的祥瑞出现,便亲自为这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叫做“昌”,也就是姬昌。姬昌出生之时有此“圣瑞”不算,面相也长得非常怪异,胸部竟长有四乳。姬昌后来长大后,不仅聪明好学,举止应对也是稳重大气,很有王者风度。古公见了很是欣慰,认定姬昌将来一定会成大器,于是更加对他另眼相看,宠爱有加,有意要将周家的天下传给他。他还时常跟同族的元老说:“我们姬氏将来一定会有所发达,而这个希望可能就在姬昌身上!”

古公于是生出一个念头:把王位传给三子季历,然后通过季历再传到姬昌手里。古公这个想法还真是用心良苦,然而这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姬昌的父亲季历的上面还有泰伯、仲雍两位兄长。如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嫡长继承法办的话,是怎么也轮不到季历的。古公想归想,但到底也不敢一意孤行,生怕会落人口实招来战事。为此,古公很是纠结,每天愁眉紧锁,茶饭不思,结果没多久就抑郁成疾了。

古公的大儿子泰伯,其实是个贤德的大孝子,眼见父亲郁郁寡欢,非常的着急。当他得知父亲的心思后,决定帮他达成心愿。为了不让父亲为难,泰伯就借口为父亲采药,然后就出逃了。他心想,我走了,父王就可以传位给三弟了。为了不让父亲为难,泰伯走的时候,还把二弟仲雍也一并带走了。这样一来,阻挠季历继承王位的两大障碍都不存在了。

就这样,泰伯兄弟历经千辛万苦最后从渭水之滨逃到了荒凉的江南。为了让古公和季历不受自己和二弟的影响而实现兴周大业,他选择了离周、商都非常遥远的荆蛮之地——衡山梅里(今江苏西南部的南京和安徽东南部的芜湖马鞍山一带)。

泰伯来到衡山梅里之后,只见这里的人还过着荒蛮的生活。没有衣服可穿,拿点树叶、兽皮遮羞;身上画满了辟邪的蛇、龙;知道用鱼叉捕鱼,但是叉到鱼后却不知道用火煮熟,直接生吃。大伙见到梳着发髻的泰伯、仲雍,表现得非常好奇,以为是天外来客,对他们恭敬有加,热情地争相迎入自己家中,当贵宾招待。

受到当地人的款待,泰伯非常感动,就想着报答,于是就把周国在黄河流域开创的先进技术奉献了出来。想那周国本是一个农业国家,种地打粮食,纺纱织布是他们的强项。就这样,泰伯先是把带来的种子播撒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教会当地人种植和储蓄粮食,改变了人们长年寻找食物的困难;接着又教他们用火煮熟食物,不再吃半生不熟的东西,因而减少了一些病菌瘟疫的产生;后来还把种桑、养蚕、纺织的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使他们有衣服蔽体保暖,从而大大提高了人口繁殖率。

泰伯这些中原带来的先进技术让荆蛮人很是受益,当地人都非常感谢和拥护泰伯,热心地问他:“泰伯,你姓啥啊?”泰伯不方便说出自己的姬姓,想到自己的父亲曾被封于陕西吴山,于是就随口回答说:“勾吴。”泰伯也就这么随口一答,没想到后来就传遍了整个梅里,从此,人人都称呼他为吴泰伯。

看到当地人们摆脱落后逐步走向文明,泰伯也是非常欣慰,更加大刀阔斧地大干起来。接着,泰伯把原来的“搭棚为窝”改为“建村立巷”,改善了居住条件;他还“以石为纸、以炭为笔、以歌为教”,传播和发展中原文化……

在泰伯的教化和当地住民的努力下,这一带的经济发展很快,数年之间,人们都富足起来。泰伯因此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同时泰伯的高贵品质也让人民敬仰,于是纷纷拥立泰伯为国君。

“吴泰伯,您一定是上天带给我们的神士,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使我们脱离了野蛮和无知。不如您做我们的君主吧,我们太需要一位像您这样的贤人来带领我们了。”

泰伯一听,不由得心里一动,却并没有马上答应,只是说:“多谢大家的抬爱,不过建国必须有建国的规模,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

泰伯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他发现衡山梅里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无法长期满足太伯和仲雍两族人的生活给养。因此太伯与仲雍分工,由仲雍留守衡山,自己则往东和北继续拓展疆域。泰伯走到哪,就把先进的技术和文明的种子撒在哪,就这样,一直走到衡山梅里东北方向一百五十里的朱方(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从此泰伯、仲雍分别在衡山梅里和朱方一带占领了一定规模的疆域,具备了立国的条件。

泰伯从衡山梅里迁徙到朱方后,便定居在这里,正式宣告泰伯南奔已经完成,一个新的国家,也是江南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勾吴”国诞生了(此时大约在公元前1140年),泰伯就把国都建在朱方城,开创了吴国的历史。

泰伯定都朱方城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然而有一年的梅雨季节,连续降了十几天的暴雨,使得田里的稻苗全部被淹。泰伯带人虽连夜筑堤防守,最后仍是被洪水冲掉,这让泰伯焦急万分,赶紧召集四地头人进行商量,最后决定“以堵为疏”。泰伯不辞辛苦,亲自带领人们日夜劳作,开凿了遍布吴国境内的诸多人工河。这些河流既可灌溉良田,又可排涝,还可以通航运输,这些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吴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勾吴国因此逐渐发展壮大,终于在江南站稳了脚跟。从此泰伯被尊为吴国始祖,称为吴泰伯。泰伯考虑到二弟仲雍千辛万苦跟随自己来到江南,为了回报他,泰伯不愿称王,只让人们称他为“伯”,也没有留下后代,为的就是把王位让给弟弟仲雍。

泰伯淡泊名利,为民谋利,深得百姓爱戴。泰伯去世那天,吴人无不悲恸欲绝,哭声震天。百姓纷纷向他的遗体敬献鲜花,直到把漫山遍野的花草全部采光。许多去得晚的无花可采,可又不愿空手而归,于是大家商议:泰伯生前最喜欢种植大麻,用大麻代替鲜花也是一样的。于是人们纷纷割束麻绳系在腰间、戴在头上,磕头跪拜,向太伯表达敬仰和哀悼之情。后来,这种风俗直到数千年后,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形成了中华民族为去世的长辈披麻戴孝的丧葬礼俗。

泰伯无后,他去世之后,王位自然就传给了二弟仲雍,仲雍因此成为勾吴国传代始祖。仲雍死后传位给儿子季简,季简死后又传位给叔达,叔达又传给了周章。就这样早期的勾吴从仲雍开始父子相传四代直到周章。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远在中原的周国。

因为泰伯、仲雍两位兄长的有意承让,季历果然继承了王位,也就是王季。王季虽坐上了王位,但心里始终明白是不合礼法的,他曾多次派人到吴地请泰伯回去继承王位,但都被泰伯给拒绝了。为了打消王季归还王位的念头,泰伯索性入乡随俗,断发纹身融入当地的传统中,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份子,以表示自己不再回去的决心。王季眼见事情无法逆转,只得勉为其难当了一阵子的过渡君王。后来季历被殷商王太丁杀害后,季历的儿子姬昌又再次请求泰伯回中原继位,泰伯仍然坚持不回,再次让位于姬昌,就这样,吴泰伯从南奔开始三让王位,史称“泰伯三让”,传为佳话。最后,姬昌终于如太公所愿顺利称王。他就是前面介绍过的,大名鼎鼎的周文王。

姬昌做了周文王后,广施仁政,匡扶社稷,国力逐渐强大。到周武王时,终于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大封天下,封三类人——周王亲族、灭商功臣、历代先圣后裔到各地做诸侯。人发达了就喜欢寻亲,周武王从父亲周文王那知道他们家族在江南还有一支亲戚,而且自己的王位也是拜这个亲戚所赐,于是就派人寻找泰伯、仲雍的后裔,打算把他们封为诸侯。

寻亲之路其漫漫兮,武王上下而求索。直到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即位,周朝使者们才找到了他们的至亲勾吴一族。此时的勾吴国君主已经是周章了,而且周成王和吴君周章的辈份还是相同的。使者们很意外地发现周章统治的地区很大,马上回报给周成王。周成王也很高兴,觉得这亲戚还很给自己长面子,马上顺着“勾吴”这个名字正式给周章封了国号为“吴”,这样春秋吴国也就名正言顺地进入了周朝的封建体制之内。同时,周成王还册封了周章的弟弟仲为“虞侯”,被封在了周原附近的殷墟,列为诸侯,仲因此被后人称为虞仲。

周成王东征西伐,巩固了周朝的封建统治。成王去世传位给儿子周康王,周康王为了加强遥远的东南荆蛮地区的统治,再次册封周章为“宜侯”,而这个“宜”,就是将江南的“吴国”和中原殷墟的“虞国”二合为一。

周康王大宴天下,发布了封国诏书。诏书里说:“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察看武王、成王伐商图,又看了东方地图。康王对宜地进行了占卜之后,面向南,命令虞侯,把你迁到宜地(吴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红色弓一张、红色矢一百、黑色弓十张、黑色矢一千;赐给你土地,包括川、田地和宅邑;赐给你人口,包括王人和庶人。”

吴国举国欢庆,作为宜侯的吴国君主周章为感激和纪念周康王的封赐,特地铸造了一尊吴国传世之宝的青铜宝鼎——宜侯夨簋,并刻上了周康王封国诏书的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