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范张氏祠堂修建暨祭祖典礼

 大美洛宁 2022-12-11 发布于河南

王范张氏祠堂修建暨祭祖典礼
陕州张茅镇南岭背后村张姓二世祖内实公全家于康熙元年(1662年),被迁往洛宁王范,经数代繁衍生息,后裔众多,家境富裕,大约在公元一八零零年前后,建起王范张姓祠堂,究竟是哪一代,哪一年所建?现在已无从知晓。

祠堂坐落于王范西街,现在的张家胡同前段的东侧,占地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坐北面南,一排五间,进深约九米,祭祀堂宽大,供奉着前几代先祖之神位。四周有院墙,前面有大门,祠堂为砖木结构,用料上乘,木刻砖雕,甚为精美。其规模及建制在王范当地数座祠堂中,属上乘。
祠堂的建成,彰显了家族的实力,提升了家族的声望,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从此。家族有了祭祀先祖的庄重场所,有了协商家族事务的地方,其意义甚大。
此后,前辈们年年在祠堂祭祀先祖,缅怀历代先祖之功绩,教育后辈传承先祖之精神,在族人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令人十分惋惜的是,公元一九四九年后,破四旧、立四新,祠堂被县地方国营食品厂无偿占用,族人无法阻挡,被用作仓库和车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食品厂搬迁后,院内已是破败不堪,再也无法承担祠堂的重任,令人唏嘘不已。
一九七八年后,经族人多次据理讨要,才把破烂不堪的老祠堂要了回来,后经族人同意,变卖了一半的土地。

在十一世孙张同亮、十三世孙张志庆的牵头带领下,于一九九七年清明节,在祠堂前院盖起了三间进深为七米的砖木结构、较为简易的新祠堂(照片),并重立洛宁王范张氏祠堂碑,从此,族人有了新的祭祀先祖的地方。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二零一六年,国家征用了寨沟村我族二门的老坟地,获得八万余元的补偿款,大家认为,应把这笔款用于修缮上次所建的简易祠堂上。因此,成立了由十二代世孙张天虎、张天五;十三代世孙张治民、张正义;十四代世孙张松武、张长生组成的祠堂管理委会,动用大部分款项,垒围墙、建大门、加彩钢房顶、铺设水泥地板、甬道,购买祭祀用品,敬立先祖牌位,于二零一七年冬完工。
新祠堂大门为朱红色,上书张氏祠堂四个大字,围墙为灰色,祭祀房蓝彩钢瓦盖顶,祭祀堂内正中为红色祭台,上面供奉着前三代先祖之牌位,牌位为枣红色,高约一米,有两层基座,两侧镂雕双龙。

中间为始祖邦乾公灵位,两侧依次为二世祖内实公,张门历代太夫人,三世伯祖从周公,三世仲祖继周公,三世叔祖学周公之灵位。
东侧墙上为南岭背后张姓后二十代之辈份传承字:九、天、文、明、耀、克、守、建、俊、忠、德、泽、兴、英、志、彦、宏、永、朝、春。
西侧为:“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十四个大字,上面为张氏传承简介。新祠堂门高院大,墙白地平,干净整洁,庄严肃穆。大家拜谒后都非常认可,管委会和陕州张茅长门商议后决定,次年清明节举办祠堂修缮后“第一次三门共同祭祖典礼。”
慎终追远思恩泽,祭奠祖宗聚祠堂
二零一八年四月五日,岁在已亥节届清明,春意融融,万象更新,陕州张族长门十三代世孙张林生、张林祥、张青云等一行二十多人,和王范二、三门的百余多人,在新祠堂举行祭祀典礼,长门捐助三千元,以表其敬祖之情。
隆重的祭祀典礼由十四代世孙张松武主持,首先,由长门代表张景云、二门代表张长生,三门代表张天虎向诸位先祖神位鞠躬上香。尔后,长门隆重献上四十八盘祭品,接着,松武作了主题发言,表达了缅怀先祖、崇敬先祖之情,更希望族人以先祖为榜样,成为勤劳、诚实、守信、仁孝的好后裔。
接下来,五六位族人依次发言,表达了对先祖的缅怀崇敬之情,表达了三门之间要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愿望,随后,张氏后裔共同向先祖三鞠躬,行祭礼。
典礼结束后,王范族人请当地厨子做了王范的特色菜肴招待族人,席间,喜气洋洋,谈笑风生,彰显了南岭背后张姓三门后裔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
最后,王范族人馈赠陕州家人竹编制品,三门族人依依不舍、亲切话别。
饮水思源,源源流长,树大根深,枝繁叶茂。
张松武作品集锦
洛宁王范完小往事
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大医者仁心仁术——记洛宁名医五官科、眼科大夫马廷英老先生及其二三事

作者简介:张松武,回族镇王西村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