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学古诗《画》:王维的五言题画诗欣赏

 读书网事 2022-12-11 发布于河北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是一首题画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我们先来看一看王维的生平简历。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的字是摩诘,名和字都来源于佛经《维摩诘经》。

唐朝时,佛教是非常盛行的,从皇室到平民百姓,都非常信仰佛教,我们知道高僧玄奘曾去印度取经,后来演变出了著名小说《西游记》,根据小说拍摄出的87版电视剧《西游记》更是成为了经典。

在一个充满佛学的环境里,王维受禅宗的影响非常大。他精通佛学、音乐、书法和绘画,可谓是多才多艺,与同时代的孟浩然合称为“王孟”。

王维的一生参禅悟理,学庄信道,他的诗书画都非常有名。在诗歌创作上,长于五言,题材上以吟咏山水田园为主,是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

王维成名于开元、天宝年间,擅长山水画,“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这也是后人常说的“破墨”山水,破墨即是以浓墨加水,多用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这种渲染之法,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与表现力,対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占据中国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系统,都接受了王维的影响。

宋代文坛领袖苏轼对王维的画作非常推崇,明代董其昌更是明确地在《画旨》中云:“文人之画,自右丞始”。由于董其昌的大力推崇,王维被尊为中国山水画的“南宗鼻祖”。

王维真迹无存,现仅存的《辋川图》《雪溪图》《江山雪意图》等均为后人摹本或伪托之作。除了画作以外,王维还著有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论》、《山水诀》流传于世,他的画风、绘画思想对中国山水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此开启了文人画的传统。因为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所以他的作品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评价,全文如下: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宋)苏轼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开元九年(721年),王维中进士,任太乐丞。也就是说,王维是进士出身,是可以出仕的。后来,王维在官职上几经沉浮,曾经半官半隐,也曾经被迫出任伪职。安史之乱平息后被下狱,因为在被俘时写了一首诗《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叛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

上元元年(760年)夏,王维被封为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次年春,上《责躬荐弟表》,请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职,放归田园,使其弟王缙得以还京师。五月,进上谢恩状。七月卒。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王维算是高产诗人,今存诗400余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诗作《相思》、《山居秋暝》、《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从军行》等,都为人所熟知。

纵观王维的一生,无论官职显赫与否,他的诗画都能表达出文人士大夫向往超然、闲适的情怀,追求人生与禅宗精神相契合的“自然”境界。

说完了作者,我们下面一起来欣赏这首题画诗《画》。

正如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王维的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又进一步强化了诗的意境,在空间、意境和想象三个维度上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无论是写诗还是作画,王维都有着自己一贯的"佛系审美"标准:用简单的语句和笔墨,去构造悠远、辽阔的世界。在诗句中暗含禅意,所以后世人称王维为”诗佛“。

在这首诗里,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看到流水却听不到声音。春天明明已经过去了,鲜花却还在盛开;人走到近前,可是鸟却没有被惊飞。

眼前的美景是真实的,还只是眼睛中看到的一幅画?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之间,有诗人寂寞的情怀,平静的内心,以及诗外的恬淡,人生的从容。

在这副画里,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是一副典型的山水画。在这首诗里,诗人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写出了画面的内容,风光在诗内,含义在诗外。

仰首看远山含笑,走近听流水无声,隆冬时看春花烂漫,挥手间鸟雀不惊。

何为好山?崇山峻岭是好山,清秀俊逸亦是好山。

何为好(音:上声)色?苍松翠柏是色,几竿疏竹亦是色。

距离产生美感,此乃是“静境”。静者,在于心静,有静心者才能品出静境之美。这就好比是一场修行,任何浮躁都是不能圆满结果的。只有心静如水,才能悟出其中的禅理和人生意义。

无论这水是死水还是活水,它都是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热情,一种生命的流动之美跃然于纸上。

到这里,便有了“动境”,流水潺潺,本应是源头活水,而“无声”二字又将风景推进了静境里,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美丽的鲜花本应该在春天盛开,如今春天已经远去,鲜花还在盛开。人走近时,鸟儿没有被惊飞,依旧在枝头停留。

本来,春尽之时,花儿尽逝,这是一种特别凄美伤怀的情怀,但在诗人笔下,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更迭,此时无声胜有声,心神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组成了完美的天籁之音。

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人的心态很重要。把心态放平,遇事时宠辱不惊,逆境时甘于恬淡,不沽名钓誉,不画地为牢,做人做事要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如此,方能参透“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