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末年:被扭曲的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资治通鉴

 四地闲夫 2022-12-11 发布于山东

东汉末年:被扭曲的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资治通鉴

【发生时间】

公元一八三年

【通鉴原文】

诏公卿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

太尉许戫、司空张济承望内官,受取货赂,其宦者子弟、宾客,虽贪污秽浊,皆不敢问,而虚纠边远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人,吏民诣阙陈诉。

司徒陈耽上言: 「 公卿所举,率党其私,所谓放鸱枭而囚鸾凤。 」

帝以让戫、济,由是诸坐谣言征者,悉拜议郎 」

【通鉴解析】

一、房屋限制令

唐朝初期,就曾经出现关于限制房屋建造的命令,要求 「 士庶公私第宅,不能造楼阁临视人家 」 。

意思是,所建的房子,不能站在楼顶上就能俯视他人的房顶,即不能建高楼。

但是,这个命令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有钱有权的人,都想着各种法子,躲避朝廷的审查。

特别是那些王公贵族,地方长官,甚至是有钱人,都把楼越盖越高,把地越圈越多。

而限制令,却只能够影响那些没权没势的百姓,对他们进行了 「 精准 」 限制 。

在安史之乱后,唐代宗总无法忍受下面的人无视朝廷命令,于是下令,凡是能够 「 临视人家 」 的房子,都 「 限百日内毁拆 」 。

唐代宗的严令,取得了效果,刹住了歪风邪气,使得全国上下,开始厉行节约之风。

我们可以看到,朝廷的命令,本质是正确的,目的是好的。

但是到了地方的执行上面,却变了样。控制变成不控制,正气变成了歪风。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被扭曲的政策,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我们先把目光转回到东汉末年。

二、汉灵帝无力的反攻

公元一八三年,各地出现了各种歌谣,讽刺贪官污吏。

汉灵帝听到消息后,下令调查,要求各级官员,仔细监测人民舆论,并根据人民舆论。

主要关注老百姓讽刺了谁,以此来检举那些臭名昭著,被百姓厌恶的刺史、郡长等官员。

受令之后,太尉、司空等官员着手调查,把那些百姓讽刺的人都列成了名单。

我们知道,东汉末年,政治环境特别差,官员本身都不干净,腐败,收受贿赂,中饱私囊。

特别是像太尉许戫、司空张济这些身居要职的人,腐败问题更是严重。

那些名单上的人,都争相向他们行贿。

官员们受贿后,便把这些行贿的人,从名单上划掉。

而那些属于宦官势力的人,他们也不敢去动,只能偷偷划掉。

划着划着,他们发现,名单上居然没有什么人了。

没人,即意味着没办法向皇帝交差。那怎么办?这难不倒他们。

于是,他们就找了几个廉洁公正没钱的官员,向皇帝举报,随后进行弹劾。

这一举动,激起了民愤。那些有良心的官员与百姓,纷纷到宫门前申诉。

司徒陈耽、议郎曹操,还上书给皇帝,说道: 「 公卿所举,率党其私,所谓放鸱枭而囚鸾凤。 」

意思就是,他们所揭发的人,都不是真正有问题的人,有问题的人都被他们放走了。这就是 「 释放枭鸟,囚禁凤凰 」 。

汉灵帝知道后,斥责了太尉许戫、司空张济,同时下令让那些被免职的人,成为议郎。

而提出上书的陈耽,也受到了诬陷,被免职,惨遭杀害。

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汉灵帝是想做出一点事情的。

但是,他错误地估计了手下这帮人,认为他们都是干净的,都是好的,能够忠心去执行他的政策。

汉灵帝不知道,一项好的政策,到了他们手上,便成为了敛财的工具,这是国家之哀。

为什么呢?

因为,东汉末年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形成了官官相护的局面。

汉灵帝想要单纯通过政策,轻而易举地突破这个局面,非常难。

而在政策执行遇到问题之后,汉灵帝没有秉持 「 啃硬骨头 」 的精神继续推进,反而是 「 罚酒三杯 」 ,使得这个错误的局面,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东汉末年,皇权、外戚、宦官、世家各种势力,都在明争暗斗。

随着皇权式微,皇帝无法把持朝纲,因此只能够借力打力,努力维持平衡的局面,避免这座大厦轰然崩塌。

上层斗得火热,百姓自然受到波及,承受着各种苦难。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面对着这样一张大网,汉灵帝打出一拳,想要借助舆论的力量,撕开一个口子。

却没想到他这一拳,就像是打在空气上,毫无力道可言。

而这张大网,也反过来把他围住。

他手中的皇权,也变成了他人谋利的工具。

汉灵帝无奈,看到现实的他,也只能做做样子,对太尉、司空进行了口头批评。

要知道,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故,他的政令施行下去,完全违背了他原来的意志,本应该进行严惩。

汉灵帝不敢,也无力进行反攻,表明了皇帝已经被架空,身不由己了。

而太尉和司空受到检举后,依然大权在握,自然不会放任政治对手陈耽的存在。

于是,他们立刻反攻,陷害陈耽,使得陈耽被捕入狱,最后被折磨而死。

就像曹操后来所说的「 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

曹操看到这个局面,失望地摇了摇头。

这股黑暗的势力,已经裹挟了一切。想要通过谏言来改变局面,无异于飞蛾扑火罢了。

四、历史照进现实

回到现实当中来,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这种事情,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很常见。

举个简单的例子。

某公司为了保证员工的工作时间,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规定员工上下班必须手机打卡,如果迟到或者早退,就必须罚款。

制度推行后,领导渐渐发现有人互相打卡,有人还没有到公司就已经打完卡了。

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何解决呢?

第一做法就是,抓严。

从手机打卡变成了指纹打卡,就能够大幅度杜绝考勤作弊的现象。

但是,又导致了许多员工因为迟到一两分钟而被惩罚,使得员工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则可以继续修改制度,抓严的同时,放宽一些限制,例如制定补打卡的制度,或者对全勤的员工进行奖励。

这样,在令行禁止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些人性化的操作,双管齐下,才能够让制度,执行得更加流畅。

出现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必定是制度存在漏洞,存在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更加深入地走入基层,去设身处地地看一看,了解下面的人在执行制度的时候存在哪些困难,再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赏善罚恶,让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历史无法倒退,但历史却是一面镜子。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努力让我们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