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名的奥秘|绍兴的路和桥也分哥哥弟弟?

 cxag 2022-12-11 发布于辽宁
图片
作者丨阿忠
图片

绍兴老城区的这些道路街巷如此命名,其中有何名堂?

各位朋友:近日我又看了一遍清朝光绪年间所编绘的那張《绍兴府城衢路图》,走访了绍兴老城区的一些道路和街巷,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老城区竟然曾经有不少道路、街巷、桥梁都是以“大、小”这二个形容词和“东、南、西、北,前、后、上、下”这几个方位词命名的。这就不免让人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以“大、小、前、后”和“东、南、西、北”命名的道路、街巷,究竟遵循着什么规则,是以什么作为标准依据,或者是以哪一处作为中心点才如此命名的呢?

图片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老城区这类以“大、小、上、下、前、后、东、南、西、北”命名的街巷和道路有哪些吧!



图片
(一)以“大小”命名的道路、街巷和桥梁。

(1)大教场、小教场:前者旧址在现在的银都花园住宅小区;后者现已成为绍兴市府大院的部分用地。

图片
图片

(2)大坊口、小坊口:前者在新建北路与东街交叉处;后者在新建北路与断河头相连处。

图片
图片

(3)大乘弄、小乘弄:前者南起前观巷,北至原有的开元弄;后者南起鲁迅西路,北至前观巷。

图片
图片

(4)大梅园弄、小梅园弄:萧山街的东段是香桥,香桥的旁边有两条弄堂,就是大梅园弄和小梅园弄,至今仍存。

图片
图片

(5)大江桥、小江桥:前者位于大街北端,跨上大路河,早已经过多次改建;后者位于大江桥东,市区的萧山街口,是一座横跨古运河的单孔半圆形石拱桥。

图片
图片

(6)大禅法弄、小禅法弄:均位于延安路与新建南路之间。

图片
图片

(7)大柴场弄、小柴场弄:前者在府山街道;后者在原来的长桥河沿,团箕巷的三财殿西侧,现早已不存。

(8)大郎桥、小郎桥:两桥原来都在旧时的车水坊,现均已不存。

(9)大宝祐桥、小宝祐桥:前者原来在现在的劳动路,后者原来在现在的小保佑桥直街北面,两桥均已不存。

图片

(10)大香桥、小香桥:前者经改建后仍存在于萧山街的东端;后者曾存在于香桥溇底。

(11)大观桥:原来在狮子街的中段,跨狮子街河,现已不存。

(12)大云桥:位于鲁迅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今桥系近年重修。

(13)大庆桥:在现在的府河街。

图片

(14)大木桥:现仍存在于胜利路。

(15)大善桥:在原来的大善寺东首,跨府河,现已不存。

除此之外,从前绍兴这类以“大、小”命名的街巷和桥梁还有不少,笔者实在举不胜举,限于篇幅,故只好欢迎各位师友留言补充了!

(二)以“上下”“前后”命名的道路、街巷和桥梁:

(1)上大路、下大路:前者东起大江桥,西至北海桥;后者东起大江桥西至越王桥。

图片
图片

(2)西郭上岸、西郭下岸:经多次拆改,此两个河岸早已不存。

(3)咸(安)宁桥河沿上岸、咸(安)宁桥河沿下岸。中心路建造后此两个河沿也已不存。

(4)前观巷、后观巷:两条巷均自仓桥直街至解放南路。现仍存在。

图片
图片

(5)鉴湖前街、鉴湖后街:两条街现仍存在,不过即将面临拆建和改造。(照片见下文。)

(三)以“东、南、西、北”命名的街巷、道路和桥梁:

(1)南后街、北后街:前者位于东街至鲁迅中路;后者位于小江桥至清道桥。

图片
图片

(2)东郭门、西郭门。

图片
图片

(3)东咸欢河沿、西咸欢河沿。

图片
图片

(4)西郭上岸、西郭下岸:经多次拆改,此两个河岸早已不存。

(5)咸(安)宁桥河沿上岸、咸(安)宁桥河沿下岸,原来在现在的中心路现已不存。

(6)东双桥、西双桥:前者现仍存在于东街;后者原存在于旧时的火珠巷(后称光明路)口,早已拆除。

图片

(7)南涧桥、北涧桥:前者在旧时的南环城河,早已不存;后者在原来的和畅堂东端,也已不存。

(8)东街:西起清道桥,东至五云门与环城东路相接。

(9)西街:解放北路到旧时的昌安街(现在的中心路)

(10)南街:原来西起舍子桥,东到旧时的太平桥,只是现存“延安路”中的其中一部分。

(11)南渡桥:在城南,跨南环城河。

(12)南门桥:原来位于南环城路,府河与环城河连接处。

除此之外,以前这类以东南西北命名的地方也还有不少,比如像南门、西营、西小路、东大池等等。



图片
(二)

列出了上述部分绍兴老城区以“大小、上、下、前、后”和“东、西、南、北”命名的道路、街巷和桥梁之后,我们就可以来探讨一下绍兴老城区究竟是按什么标准来命名这些道路、街巷和桥梁的问题了!

关于如何命名这些道路、街巷桥梁的“大小”,这个问题还是很容易理解的,那就是仍然按照常识:基本上都是以这条道路、街巷和桥梁的宽狹、长短而命名其“大小”!这么一来,我们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实际上只有一个了!那就是:那些以“前、后、上、下”和“东、南、西、北”命名的道路、街巷或桥梁依据的又是什么呢?

通过阅读史志和请教前辈后就不难发现绍兴命名这些道路、街巷、桥梁的规则,其实也与中国古代一直以来的旧传统一样,遵循“以南为上,以北为下,以南为前,以北为后”的旧规矩的!例如古语不是一直有“南面称王”、“北面而事之”之类的话语吗?,由此看来,绍兴这类地名的命名,也仍然是按照这个“旧规则”的!只是在划分“东”和“西”时,是遵循“以西为上,以东为下”的规则了!为此,笔者仅初步罗列了一下,就有如下几例:

①:老城区南面的二条“观巷”:其中处在南面的一条被称为“前观巷”;处在北面的一条被称为“后观巷”。

②老城区北面的二条“大路”。其中处在南面的被称为“上大路”;处在北面的那条被称为“下大路”。

③现在偏门外仍存在的鉴湖前街和鉴湖后街也仍然是按照“以南为前,以北为后”划分的。

图片
图片

④从以下清光绪年间编绘的《绍兴府城衢路图》里也可以看出西郭门外以前曾存在过的两个河岸,一个在南被称为是西郭上岸,一个在北,就被称为是西郭下岸了!(请看下图中的第①方块。)

图片

⑤1975年之前的昌安街因为中间有条河,所以也有上街与下街的区别。它们也照样是按照上街在西边,下街在东边划分的!我在树人中学读高中时曾有二位同学,一位曾经住在昌安街的西面,所以通常自称“住在昌安上街”,另有一位同学因为住在昌安街的东面,所以也因此而自称自己是住在“昌安下街”了。

⑥中心路未建之前的昌安,在旧存的安宁桥南北两边的河沿,也曾有过“安宁桥上岸”和“安宁桥下岸”这两个地名,而这两个河岸的上下之分,也遵循着“南为上,北为下”的规则,即:安宁桥河沿的南边被称作是“上岸”,北边被称作是“下岸”。

类似上述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不少,不过笔者一时却想不出来了,为此竭诚欢迎各位朋友多加留言补充和修正!



图片
(三)

至于从前是以哪个地方作为中心点来划分出老城区的“东、西、南、北”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就按当时的绍兴府治(当年的地方政府办公的地方)来划分!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的依据是:朋友们都知道,旧时绍兴所修的地方志书,在指出某地所处的方位时,通常都是以“在府治以东(西、南、北)xx里”之类的文字来叙述的,由此就可以推断,从前人们划分那些道路、街巷和桥梁的中心点应该也都是以这个府治所在地的标准来划分的!而绍兴老城区西面的卧龙山之所以还被称之为“府山”,正是因为那里曾是旧时绍兴府治(地方政府办公的地方)的所在地!因此,朋友们只要以绍兴老城区的这座“府山”作为中心点,那么也就很容易理解蕺山为什么会一直被认为是在“城北”,东湖为什么会一直被认为是在绍城的“东面”,塔山又为什么会一直被认为是“在绍兴的城南”的原因了!朋友们,你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