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照的起源与发展

 庆祝我447 2022-12-11 发布于北京


护照的主要用处就是证明自己的身份,以获得其他国家的承认,其实这种形式的公文在中国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最早,战国时期的人们使用竹简或是布帛制造这种公文,不过那个时候这种公文的名字还不叫护照,而是被称为封传。

与现代护照最相似的通行证,出现在中国的汉朝与唐朝这两个鼎盛时期。那时候这种特殊的通行证被称为过所,在经过一些重要关卡的时候,通行者就必须把自己的过所呈现给守关人看,才能获得通行的资格。

这个通行证之所以看起来很先进,是因为在那时上面就已经明确登记了持证人的各种关键信息以及颁发机关的信息。当然,那时的通行证并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护照,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护照出现在清朝。

为了保持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清朝政府制定并给公民颁发了一样证件,以证明他们的身份,并请求其他国家的保护与关照,因此这个证件才被称为护照。不过那时的护照并不像现在这样是一个小证件,而是更加类似于一封信。

被迫开展外交,护照面积巨大

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并不愿意主动与其他国家开展外交活动,后来之所以打开国门也是因为被逼无奈。即使再不情愿,清政府也必须给参与外交活动的人一定的身份证明,所以就参照着其他国家制作护照。

在那时,护照并不是一个精简的小证件,而是一封信。护照主要颁发给两种人使用,一种是出国参观访问的官员,另一种则是外出务工的。给他们颁发护照的时候,只需要准备一张大纸在上面写上他们的名字,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护照的,而是一群一起出国的人拥有同一张护照。

这样非常不方便,所以清政府就开始给个人颁发护照。为了防止有人盗用,这时的护照上要写清楚一个人的所有信息,还要对他的容貌特征等进行描述,所以护照几乎比一张a3纸还大,算得上是当时最大面积最大的护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