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学术 | 颐和园养云轩历史变迁及其样式雷图档研究

 北京的骑士 2022-12-11 发布于北京

      “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云中开翠幄,香雨霏微”,这是乾隆皇帝题在养云轩钟式门上的对联,点出了养云轩的烟云姿态。养云轩位于万寿山南麓,长廊以北,东临扬仁风,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建筑组群。养云轩现有正殿五间,正殿左右顺山房各三间;东配殿随香、西配殿含绿各三间;东配殿东有三孔天桥通往扬仁风,两配殿南值房各三间;钟式门一座;门前葫芦河一道,河上一孔石桥一座。养云轩具体的修建年代目前没有在档案中发现。乾隆时内务府大臣苏赫纳于乾隆十九年(1754)闰四月初九日奏请增加清漪园管理人员编制的奏折中附有《清漪园总领副总领园丁园户园隶匠役闸军等分派各处数目清册》,其中提到建成的建筑中有养云轩,可知其在乾隆十九年四月前已经建成[1]。弘历第一首关于养云轩的诗作于乾隆二十年,亦可作为佐证。

图片

 养云轩正殿

图片

 养云轩东配殿随香

图片

 养云轩西配殿含绿

图片

 《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中的养云轩

      目前所见的养云轩最早的图像资料是《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从中可以看出养云轩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东西配殿与正殿之间有转角游廊连接,两配殿南山墙开有四扇窗户。此后道光年间的《清漪园地盘画样》中也描绘了养云轩,在这张图中养云轩正殿五间带左右耳房各一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但是没有转角游廊。

图片

国家图书馆藏343-0666《清漪园地盘画样》所见的养云轩

       清漪园时期的养云轩依山面湖,从图像看整体的建筑布局是比较舒朗的,弘历在关于养云轩的诗中也注重描写山林的氛围。乾隆二十年《养云轩》诗中他写道“名山多奇境,平陵构疏轩。轩中何所有,朝暮饶云烟。”乾隆三十二年《题养云轩》诗中写道“维舟步兰椒,文轩构山半。逾月未经到,清和景堪玩。岩云接浦烟,时聚时复散。养之付虚室,滃然浥书案。”乾隆四十一年《养云轩》“岩半虚轩俯明湖,爱此兼得山水趣。因之酝酿易生云,叆靅亦恒于此住。”乾隆五十三年《养云轩作歌》诗写道“每当望雨时来此,谓轩养云靳泽矣。其或盼晴时临轩,又惧养云作霖否?惟有时若心无萦,乃识养云致佳美。”

      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劫火中,养云轩是幸免于难的。王鸿雁《颐和园养云轩未罹火患》一文通过梳理养云轩重建中没有清理渣土、竖立大木的记载,以及《光绪五年分清漪园现查佛像供器陈设什物印册》中有关于养云轩存有相关陈设的记载,认定养云轩并未毁于英法联军大火中[2]。近来发现的老照片也证实养云轩正殿及东西配殿的确没有被毁[3]。

      1888年,颐和园重修工程公开后,养云轩也列入维修计划。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颐和园内外拟修各工清单》中记载“养云轩五间耳房各一间,随游廊十间,随香三间后檐三孔平桥一座随荷叶券门、墙垣、叠落甬路,含绿三间,门楼一座,前一孔石券桥一座,随山石河桶。山色湖光共一楼一座。以上各座现在估价。”[4]这里对于养云轩正殿的描述与道光年间《清漪园地盘画样》一致。国家图书馆藏344-0768乐寿堂地盘样也与此相同。此后,应该即入估价、设计阶段。

图片

 344-0768乐寿堂地盘样

       颐和园管理处藏光绪十五年(1890)九月的《颐和园钱粮杂记》便是确定修缮之后关于估价的简要说明。其中记载“谨将恭办养云轩各座房间游廊门楼墙垣甬路桥梁泊岸并内檐装修等工应需物料已克遵例核实,估算价另行造具。丈尺做法钱粮细册外,谨开具简明清单呈阅。计开:养云轩一座五间揭图片wà),随香东配殿一座三间揭图片,含绿西配殿一座三间揭图片补盖养云轩两山转角游廊十间,养云轩两山拟添修顺山房二座每座三间。配殿南山拟添修东西值房两座,每座三间。川泳云飞西洋门楼一座拆修头停;门楼外一空石券桥一座拆修;随两边河桶一道长三十丈〇七尺,挑挖淤泥;周围山石泊岸凑长六十七丈,拆修;东配殿后檐三孔天桥一座,粘修;配殿南山叠落泊岸一道,前三面院墙下迭落泊岸一道,粘修;周围院墙共凑长三十丈六尺七寸并院内甬路等工。养云轩内檐装修共计阑干罩二槽,槅断板厢嵌扇二槽,落地罩三槽,鸡腿罩四槽,挂面木床五分,后廊板墙四槽;东西配殿内檐装修共计落地罩二槽,鸡腿罩四槽,槅断板八槽,挂面木床六分等工。以上通共核需工料银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七两三钱〇四厘,照章核减二成,净需八成,实银一万七千九百〇九两八钱四分三厘。”在第一次出现的养云轩上方有“天利”二字,可以推测养云轩重修工程后来由天利木厂承担。

图片
图片

《颐和园钱粮杂记》所记养云轩部分

      钱粮杂记中提及“丈尺做法钱粮细册外,谨开具简明清单呈阅”,说明这些文书可能已经编制了,而钱粮杂记是其简明版。因此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358-0014、359-0066-01《养云轩各座房间游廊桥座等工丈尺做法细册》的编制时间应该在光绪十五年(1890)九月前,两者与《颐和园钱粮杂记》中关于养云轩部分的工程内容相同。358-0022-2《颐和园内养云轩内全部油饰做法册》、358-0049《养云轩各殿房游廊等做法单》则是关于养云轩油饰工程的详细做法,如张龙所言应该在358-0014、359-0066-01两份做法清册之后[5]。

图片

养云轩正殿东顺山房

       颐和园重修时,养云轩虽然没有被焚毁,但是增加正殿左右顺山房各三间,配殿南增加左右值房各三间。这在为修缮而绘制的样式雷图上有明确体现。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339-0201-01、339-0201-04、339-0201-05为一组设计方案,因为三张图保留了东西配殿南山墙的四扇窗户,这四扇窗的痕迹目前仍存在养云轩两配殿的南山墙上,亦可作为养云轩没有被毁的证据。

图片

东配殿南山墙四扇窗痕迹

图片

西配殿南山墙四扇窗痕迹

图片

339-0201-01养云轩地盘全样

图片

339-0201-03养云轩地盘全样

      339-0201-02、339-0201-03为一组,在这两张图中两配殿南山墙无四扇窗户。设计方案有了之后,就进入施工阶段。《清宫颐和园档案·营造制作卷》中可见养云轩的修缮工程在光绪十七年(1891)内完成,下表是部分工程清单中关于养云轩工程的记录。

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六日至初十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两边顺山房成作大木

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一日至十五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两边顺山房地脚刨槽筑打灰土码砌磉墩包砌台帮成作大木

光绪十七年二月十六日至二十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顺山房包砌台帮柱顶等石随竖立大木

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两山顺山房签钉椽木望板砌山檐墙苫灰泥背

光绪十七年三月十一日至十五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两山顺山房山檐墙坎墙均抅抿青灰缝,东西转角游廊钉安十锦窗桶,三孔天桥拆换压面等石

光绪十七年三月十六日至二十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正殿两山顺山殿内墁地面方砖成搭高炕已齐,东西转角游廊墁地面方砖已齐。钟式门外葫芦河清挖河淤,三孔天桥拆换压面石料

光绪十七年四月初一日至初五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正殿前后檐油饰柱木杴框柁头椽头沥粉彩画,东西配殿前后檐柱木杴框披麻挂灰,三孔天桥铲磨砖券,钟式门前葫芦河归安山石河帮,抅抿油灰缝

光绪十七年四月十六日至二十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正殿并东西配殿顺山房东西游廊柱木均油饰彩画,配殿南山值房柱木披麻油饰,钟式门八方门口并门扇油饰披麻,门前一孔石券桥拆换石料,葫芦河归安河帮抅抿灰缝,三孔天桥铲磨砖券补砌桥上花宇墙

光绪十七年五月十一日至十五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正殿东西顺山殿柱木均披麻挂灰,东西转角游廊安钉屏门,院内墁方砖甬路,钟式门前叠落泊岸抅抿灰缝。

光绪十七年六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正殿安外檐纱屉,殿内安护墙板,后廊安隔断板墙,东西配殿安外檐纱屉,钟式门前一孔石券桥罗汉板并桥面石料錾打见新,周围墙下肩抅抿青灰缝

光绪十七年七月初一日至初五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正殿安钉内檐装修,东西顺山房内安钉顶格。钟式门前一孔石券桥錾打桥面石料见新

光绪十七年七月初六日至初十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正殿安钉内檐装修,东西顺山房、东值房均安玻璃纱屉,钟式门前一孔石券桥錾打桥面

光绪十七年七月十一日至十五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正殿东西配殿均安钉内檐装修,院内各座阶条踏跺石料錾斧见新,钟式门前一孔石券桥安砌桥面石料

光绪十七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正殿、东西顺山房、东西配殿并南值房内均均满糊饰,院内各座阶条踏跺石料占斧见新,钟式门前一孔石券桥安砌桥面石料

光绪十七年九月初一日至初五日颐和园工程清单

养云轩正殿、东西顺山房并东西值房屋内均糊饰,钟式门外一孔石券桥安地伏栏板,石桥面占斧见新

颐和园工程清单中的养云轩重修记录

图片

 339-0201-06颐和园养云轩添修净房图样

     主体工程完成后,养云轩还有一些配套工程。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339-0201-06《颐和园养云轩[添修净房画样]》应该就是主体修缮完成后增加的工程,在已经建成的东顺山房后建一座二间净房。此后《光绪二十年四月十一日至十五日颐和园工程清单》又记载“养云轩东配殿成砌山石泊岸”,十六日至二十日为“养云轩东配殿成砌山石泊岸,背后筑打灰土”,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为“养云轩东配殿后砌虎皮石泊岸,背后筑打灰土”,五月初一至初五为“养云轩接砌虎皮山石,背后筑打灰土”,五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养云轩后泊岸接砌虎皮石,筑打灰土已齐”[6]。将这些工程与样式雷358-0012、358-0016《养云轩添修角门叠落甬路暗沟并昆明湖南岸开挖船道等工丈尺做法册》的相关内容相比较可知,这两份档案应该是与上述工程相配套的,而358-0025-3《[养云轩等地添修略节]》是前两者的简明版。样式雷358-0016档案中记载“养云轩东墙外夹道北头面宽四尺八寸,添开角门一座,里口宽二尺五寸,高五尺八寸,安过木杴框棋盘门成造……角门外添修叠落甬路一道,通长四丈二尺五寸,宽四尺二寸,地脚刨槽,筑打大夯碢灰土,满墁新样城砖,牙子立墁新样城砖。”我认为养云轩东配殿后砌山石泊岸,筑打灰土应与添修叠落甬路为一事。堆砌泊岸,筑打灰土就是为了修筑甬路,因此样式雷358-0012,358-0016,358-0025-3应编制于光绪二十年(1894)四月之前。此后档案中未见养云轩相关工程的记载。

图片

养云轩东角门及甬路

结论

      “名山多奇境,平陵构疏轩”,可见在乾隆眼中养云轩的建筑布局是舒朗的,而御制诗也反映出他来此地相对放松的心态,但是光绪年间顺山房和值房、净房的增加使院内建筑更加紧密,失掉了原有的山林氛围。这种变化主要是功能上的差异所致,乾隆时期养云轩是作为休闲休憩的场所,而光绪时期则变为了居住场所。

注释:

[1]转引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颐和园》第49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2]王鸿雁:《颐和园养云轩未罹火患》,《故宫博物馆院刊》2004第6期。

[3]https://weibo.com/1878572677/HyHcHlWCl?type=comment#_rnd1622424091472。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编:《清宫颐和园档案·营造制作卷》第六册,第3007-3008页,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5]张龙《颐和园样式雷建筑图档综合研究》,第127页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9年博士论文。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编《清宫颐和园档案·营造制作卷》第四册,第1937页,1944页,1952页,1964页,1975页,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7]据《宫女谈往录》第182-183页记载,庆亲王女儿四格格在此居住“本来七月七日是我们最好的节日,上头不加限制,又不分这个宫和那个宫,宜芸馆的(皇后)、望云轩(四格格)、瑾小主和珍小主的侍女都可以来玩,大家聚在一起”,北京:故宫出版社,2010年。

本文作者:颐和园研究室 张鹏飞、刘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