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条辨浅释57——条辨177-180

 与春天同行 2022-12-12 发布于青海
一七七、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表证误下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实践中随证治之。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以使用桂枝汤;下之后微喘者,可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疗;下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用麻杏甘石汤治疗。临床实践中麻杏甘石汤多用于治疗热性肺炎,没有表证(无汗),只是肺内高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麻杏甘石汤,大青龙汤也可以治疗热性肺炎,主要症状是无汗、恶寒、干燥(烦躁的原因是肺内高热)。大青龙汤的肺炎发烧温度要比麻杏甘石汤的肺炎温度高。
 
一七八、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逐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太阳表证应用汗法治疗,误下之后会造成协热利,利下不止,表证未解的时候用桂枝人参汤治疗。

桂枝人参汤是治疗有表证且是寒利的方剂;葛芩连汤是治疗热利的方剂;“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二者同为下利不止,葛芩连汤治疗热利,桂枝人参汤治疗寒利;葛芩连汤证无心下痞鞭,桂枝人参汤证有心下痞鞭;葛芩连汤专门是清里热,桂枝人参汤治疗肠胃虚寒。寒利和热利如何分辨:大便很臭就是热利,大便没有味道的就是寒利;脉数为热,脉弱为寒。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也是治疗下利的方剂,上文中已说明临床辨证的要点。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去滓,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同学医案:2020125号来诊患者,女,68岁,不敢吃凉的食物,饼干和黄瓜都不敢吃,吃完马上就拉肚子,最近45年越来越严重,小便失禁,一咳就会漏尿,脉沉无力。

处方:桂枝人参汤,肉桂60克,炙甘草60,白术45克,干姜45克,党参45克,7剂后吃饼干黄瓜没有拉肚子,14剂后吃任何东西也没有拉肚子,又服7剂巩固,21剂治愈,至今没有复发。
 
一七九、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被攻下了以后又发汗,结果造成心下痞。如果病人有恶寒的症状,说明病人还有表证。看到有表证的时候,还是要照伤寒论的原则,一定要先解表再攻痞。解表用桂枝汤,攻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会用到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舌苔一定是黄的,是热痞,上焦的脉很数。
 
一八〇、伤寒,发热、汗出而解,心下痞鞭,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如果病人发热,汗出不解,就知道病不在表。正常情况下病在表,汗出就可以解掉了,汗出不解就是病进入半表半里或进入阳明了,需要看具体的症状。心下痞鞭,胃里面胀满,呕吐而不利。大便没有,心下痞鞭代表病在阳明,呕吐代表病在少阳,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治疗。实践中即使有呕吐下利的情况,也可以使用大柴胡汤。大承气汤也可以治疗下利,此时的下利是因为大肠被堵到形成的。使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主要是有少阳证和阳明证同时存在,下利与否不是唯一的辨别症状。心下痞鞭,呕吐而不利的时候,用大柴胡汤治疗,如果肛门有燥屎堵到,可以加一些芒硝。
 
图片

伤寒论注释系列链接

注解伤寒论——前言!
伤寒论注解——总论
伤寒论条辨浅释——太阳之为病
伤寒论条辨浅释2——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伤寒论条辨浅释3——条辨4-5
伤寒论条辨浅释4——条辨6-8
伤寒论条辨浅释5——条辨9-14
伤寒论条辨浅释6——条辨15-16
伤寒论浅释系列7——桂枝汤详解
伤寒论浅释系列8——桂枝汤医案
伤寒论浅释系列9——条辨17-20
伤寒论条辨浅释10——条辨21-23
伤寒论条辨浅释11——条辨24-25
伤寒论条辨浅释12——条辨26-28
伤寒论条辨浅释13——条辨29-31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2-34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5-37
伤寒论条辨浅释15——条辨38-41
伤寒论条辨浅释16——条辨42-44
伤寒论条辨浅释17——条辨45-46
伤寒论条辨浅释1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总结篇
伤寒论条辨浅释19——条辨47-51
伤寒论条辨浅释20——条辨53-57
伤寒论条辨浅释21——条辨58-63
伤寒论条辨浅释22——条辨64-67
伤寒论条辨浅释23——条辨68-70
伤寒论条辨浅释24——条辨71-73
伤寒论条辨浅释25——条辨74-75
伤寒论条辨浅释26——条辨76
伤寒论条辨浅释27——条辨78-83
伤寒论条辨浅释28——条辨84-86
伤寒论条辨浅释29——条辨87-89
伤寒论条辨浅释30——条辨91-99
伤寒论条辨浅释31——条辨100-104
伤寒论条辨浅释32——条辨105
伤寒论浅释系列33——唐容川著《血证论》之阴阳水火气血论
伤寒论浅释系列34——三焦理论篇
伤寒论浅释系列35——水证篇(一)
伤寒论浅释系列36——水证篇(二)
伤寒论条辨浅释37——条辨106-111
伤寒论条辨浅释38——条辨112-116
伤寒论条辨浅释39——条辨117-118
伤寒论条辨浅释40——条辨119-120
伤寒论条辨浅释41——条辨121-124
伤寒论条辨浅释42——条辨125-129
伤寒论条辨浅释43——条辨130-133
伤寒论条辨浅释44——条辨134-137
伤寒论条辨浅释45——条辨138-141
伤寒论条辨浅释46——条辨142-147
伤寒论条辨浅释47——条辨148-151
伤寒论条辨浅释48——条辨152-154
伤寒论条辨浅释49——条辨155-156
伤寒论条辨浅释50——条辨157-160
伤寒论条辨浅释51——条辨161-163
伤寒论条辨浅释52——条辨164-166
伤寒论条辨浅释53——条辨167
伤寒论条辨浅释54——条辨168-170
伤寒论条辨浅释55——条辨171-173
伤寒论条辨浅释56——条辨174-176

温馨提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用药请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