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底了,盘点茶圈5大谣传,涉及绿茶、白茶、红茶,你踩坑了吗?

 小陈茶事 2022-12-12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两天,有茶友聊到她买的白毫银针,感觉没毫香,不太正常。

发图片过来一看,原来如此!

这是月光白,不是白毫银针,当然没有毫香。

但茶友还是不理解,月光白不就是白毫银针吗?它们都是用芽头做成的白茶呀。

再说,你看它的芽头这么大,茶毫数量也不少,怎么就不是白毫银针?

千言万语,说来话长。

最单刀直入的做法,可以从白茶国标给出的定义,找到答案。

“白毫银针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单芽为原料,经萎凋、烘干等工艺制成的白茶。”

而云南月光白,茶树品种并非大白茶和水仙茶,而是采摘自云南大叶种的芽头。

大叶种的茶树单芽,看着个头虽大,并且也有茶毫,但它和大白茶、水仙茶的茶树单芽并不同,内在茶味的物质组成也存在差别。

茶芽个头,略弯曲,不够直。

芽头底色偏米黄,不像福鼎银针这么绿。

并且,月光白的茶毫,短小顺滑,看着也不像银针白毫那般“炸毛”。茶毫数量虽多,但不具有生出毫香的特定物质。

内在积累不同,外形特征有别。

内外相加,决定白毫银针和月光白,它们桥归桥,路归路,不能并为一谈!

考虑到两者的市场价差距,如果以白毫银针的价位,入手了月光白,实在太亏。

年底快到了,许多茶友都有买点茶备着过年和朋友们一起喝的打算。

不过在买茶时,有不少老生常谈的茶圈谣传,值得再次盘点。

月光白不是白毫银针,仅是其中之一!

《2》

一、窖藏根本不适合存茶。

之前在直播间,看到一款特立独行的白茶。

它的茶名很特别——2015经典窖藏高山牡丹王饼。

圈下重点,别扭之处在于“窖藏”二字。

讲真,如果是传统意义的窖藏,根本不适合存茶。

最早,窖藏是存放白酒的做法,参考某度百科给出解释:

“将精选出的优质原浆酒,放进以陶质容器为主或其他适宜窖藏的容器内,贮藏在地下、岩洞、半地下的酒窖内,使白酒获得更好的品质。”

但存茶和存酒的做法,截然不同。

地下、半地下、天然岩洞等空间,潮气重,湿气多,不利存茶防潮!

不管是什么茶,白茶、岩茶、红茶、绿茶、花茶等,将茶叶入窖收藏,是将好茶推向火坑!

《3》

二、 红茶不是100%全部发酵。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茶客对红茶全发酵的理解,直接等同为全部100%发酵。

但在制茶过程中,这是不可能的。

红茶的基础加工步骤,离不开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红茶的发酵,理论上是让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实现充分氧化。

没有强制要求100%全发酵,也做不到100%全发酵。

主要原因,说来复杂。

比如,多酚类氧化酶的不足。

当氧化酶大量消耗,所剩无几后,就算再延长发酵时间,也做不到全部发透。

比如,保护细嫩芽叶的外形。

市面上,不少采摘等级较高的红茶,原料相对细嫩。

用芽头、一芽一叶制成的红茶,大有所在。

加工时,为了保护这些细嫩芽叶的外形,不可能在揉捻环节下太重的手,不然会导致破损率太高,影响品相。

比如,受制于环境气温影响。

若是当地海拔高,气温低,很难实现100%充分发酵。

再比如,茶青鲜叶的老嫩程度影响。

嫩叶和老叶,匀称度不同,自然没法同步达到彻底发酵。

最后,从红茶的基础品质出发。

红茶在制茶过程中,发酵环节“宁轻勿重”,发酵程度不足,后期尚有弥补空间。

发酵过头就难以调整了,这样的红茶容易出现明显酸味,反而品质不高!

《4》

三、在家存白茶,需要通风仓储?

茶叶储存基础原则,离不开密封、避光、阴凉、洁净、无异味等。

从始至终,没有通风一说。

存茶时刻意打开门窗,甚至打开用三层包装打包封存的白茶,存茶情况反而危矣!

开门开窗后,意味着室外的水汽、异味,会直接侵入室内。

若是碰上连日阴雨,梅雨连绵,又潮又湿的天气。

门户洞开意味着此前的防潮措施,成了无用功。

因此白茶储存,室内湿度越干燥越好。

大批量存茶,建议购入抽湿机,潮湿天气时打开抽湿功能。

将室内湿度控制在60%,甚至更低,对存茶防潮更有利!

另一方面,开箱透气的做法,更是没有科学依据。

打开包装,会彻底背离密封存茶要求。

这样做且不说会导致茶叶受潮,一箱原本茶香馥郁的好茶,还会因此跑气变味。

不论怎么看,都是一笔损失。

认真说起来,白茶储存不需要通风。

仅需做到干净卫生贮藏,定时打扫除尘,避免存茶房间内因长期空气不流通,导致推门走进一股闷味、灰尘味迎面而来即可。

做到干净、洁净、无异味储存,才是要点!

《5》

四、买绿茶,芽叶越细嫩越好?

根据这种思路买茶,容易被骗。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类似买人参的道理,若是一味坚持选根须饱满肥壮的人参,反而会看走眼,买到不值钱的菜参。

买绿茶的基础原则,不是一个“嫩”字那么简单,原因有很多。

万一故意早采,提早催芽,这种揠苗助长的春茶嫩芽,反而内在茶味积累不足,品质不高。

万一树种不对,比如用了特早生种的乌牛早芽叶,去冒充龙井绿茶。原料虽说细嫩,但内在茶味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不是所有的绿茶,都是那么肤浅地看重外形。

比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

这些小有名气的绿茶,它们就是不走寻常路,不以原料细嫩越贵,而是要采具有一定成熟度的鲜叶,才能制出特定风味。

从中可见,买绿茶不是单纯买细芽嫩叶就是好茶。

合适与否,才是关键前提!

《6》

五、红茶不是越甜越好。

网上看到一位茶友的喝茶分享。

“买了一款红茶,泡出来后茶味倒是挺甜的,但是没有回甘,这种情况正常吗?”

客观来看,这种红茶的品质,并不高级。

单纯喝起来甜,未必是高品质红茶。

因为,一款茶若是单纯追求甜,那可太简单了。

人工增甜的方式,大有所在。

但人为加糖的甜,无法取代好茶的天然甜味。

好茶的“天然甜”,表现地方有两处。

入口清甜+回味甘甜。

茶味充足,层次丰富的好茶,茶汤入口是顺滑绵柔的。

尝入口中,顿时就能喝出轻盈的清甜、香甜。类似山泉水那般沁甜的滋味。

甜而不腻,清新爽口。

咽下茶汤后,喉间还能泛起甘甜回味。

回甘迅速,回甘持久,回甘当中伴随着生津感,沁凉无比。

单纯是喝起来像糖水那样的直白甜,反而缺少高级感!

《7》

聊到红茶,前两天看到一位茶友分享。

“我买的正山小种,听说是正岩的。”

额,这当中肯定有误会。

武夷茶叶里,正岩和正山指的完全不是一个地方。

武夷岩茶,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正岩景区内,多见典型性的风化岩,小环境特殊,产出来的正岩茶,岩韵特征明显。

岩茶里,包括水仙、肉桂、大红袍等,它们都是乌龙茶。

和红茶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正山小种,它是武夷红茶的重要分支,也是世界红茶鼻祖。

正山一带,包括以桐木村为核心的若干公里范围。

平均海拔超过千米,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高度重叠,地处福建和江西的两省交汇处。

正岩山场,主产岩茶,不产红茶。

桐木正山一带,主产红茶,不产岩茶。

区分两者的不同,买茶时少点迷糊,更能有利买准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