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质问蒙古才女:天下什么东西最大?女子智答四字被传诵至今

 東泰山人 2022-12-12 发布于广东

朱元璋质问蒙古才女:天下什么东西最大?女子智答四字被传诵至今

欢迎关注→→ 世界通史 2022-12-11 22:37 发表于江苏

历史人物简史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不为人所知的历史故事。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020年8月8日上午,位于西安市的明代秦王府城墙遗址部分坍塌。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座秦王府是大明洪武三年,朱元璋下旨为他的二儿子秦王朱樉修建的。从下旨修建到完工,“整整修了七年。王府内有3宫5殿863个房间,明代共有9代14位秦藩王在此居住过。

图片


朱元璋一生有26个儿子,其中5个是马皇后所生,是所谓的“嫡子”,所以也得到了朱元璋的特别偏爱。
他们分别是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其中朱标被立为太子,朱樉被封为秦王,朱棡被封为晋王,朱棣被封为燕王,朱橚被封为周王。
作为朱元璋的嫡次子,朱元璋将朱樉封到"天下山川,惟秦险固"的西安,是想让这个儿子保障大明帝国西北地区的安全。

图片


一、

洪武四年,朱元璋为朱樉挑选了一位王妃——一位名叫的观音奴的蒙古人。她还有一个身份:元朝大将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的妹妹。
说到这里,肯定有很多读者朋友想起了金庸先生的名著《倚天屠龙记》中的女主角赵敏。
的确,观音奴正是赵敏的原型。只是书中的张无忌是位虚构的人物,观音奴并有嫁给这个张无忌,而是在元朝灭亡后成了朱元璋的俘虏,后来又被朱元璋许配给了自己的次子朱樉。

图片


一般来说,皇帝给儿子们选的王妃,都是功臣宿将的女儿。
这种政治联姻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拉拢功臣集团,结成统一战线,让他们誓死忠于大明,巩固老朱家的帝位。可朱元璋偏偏为朱樉挑了个女俘虏当王妃,是他不重视这个儿子吗?
当然不是。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是有其政治目的的。朱元璋认为彼时元朝虽然已被推翻,但蒙古人仍然是大明王朝的大敌,所以把几位年长的儿子全部封在北方长城沿线。
比如朱樉被封到西安;朱棡被封到太原;朱棣被封到北京等等,让自己的儿子们的封地沿着长城,形成了一道从东北到西北的边防线——这就是朱元璋的"诸王靖边"的策略。
作为朱元璋的嫡次子,朱樉相比其他弟弟,得到了朱元璋更多的信任和器重。朱樉曾被朱元璋任命为“宗人令”一职,负责掌管皇族的宗族名册,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袭位、生卒年间、婚嫁、丧葬谥号等事宜。
按照通俗的说法,“宗人令”就相当于过去宗族的“族长”,权力不可小觑。朱元璋的如意算盘是让长子朱标继承皇位,朱樉担任管理宗室成员的“族长”,约束其他藩王,一齐拱卫朱家的江山。所以说,朱元璋还是很重视朱樉的。

图片


二、

朱元璋之所以给朱樉挑一个蒙古女子为王妃,肯定有他的政治目的。
蒙古被赶出中原之后,朱元璋曾多次派人招抚王保保,但均未成功。洪武元年,徐达派汤和率军北征,结果在韩店被王保保打得大败。
王保保趁机集合主力,向北京进发,企图夺回北京。幸亏徐达采用"批亢捣虚"的战术,夜袭王保保,这才打退了王保保的进攻。
洪武二年冬,徐达与王保保在甘肃沈儿峪展开决战,终于取得大胜,史称“沈儿峪之战”。

图片


“沈儿峪之战”后,王保保带着老婆毛氏北逃,妹妹观音奴则与八万多元军一起,成了明朝的俘虏。
“沈儿峪大捷”的消息传到南京后,朱元璋大摆宴席宴请在京的诸将,庆贺这场胜利。宴会中,朱元璋兴冲冲地向诸将提了一个问题:"天下奇男子谁也?"
诸将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朝的常遇春将军号称'常十万’,几乎没打过败仗,可以说是横行天下,常将军才是天下奇男子!”
可朱元璋并不同意大家的说法。他笑着对众将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这并不是朱元璋第一次如此夸奖王保保了。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便亲自写信给王保保,想招降王保保。
朱元璋在信中说:“合下孝切于衷勇,发于义鼓,率愤旅雪仇耻,以成父志,方其临难不挠,意气慷慨,激励三军,虽李存勖之规略莫是过,頴川为不死矣!”
朱元璋在这封信里对王保保极尽赞美之辞,称五代十国时的名将、唐庄宗李存勖都比不上王保保,这可是一份天大的赞誉了。要知道李存勖可是拥有“晋王用兵,天下莫敌”的美称,也是历史上公认的名将!
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朱元璋一生中至少给王保保写过七封招降信,还曾几次派人深入漠北,试图说服王保保。

图片


第一次派去的说客名叫李保保,是王保保早年的心腹,兵败后投降大明。但王保保对一点也不给李保保面子,还没等李保保开口,便用一杯毒酒结果了这个老部下。
第二次派去的说客名叫李思齐,跟王保保算是发小。王保保虽然表面上对李思齐客客气气,但仍然拒绝归降。李思齐还想劝降,王保保终于翻脸了,砍下了李思齐的一只胳膊,李思齐因流血过多而死去。
朱元璋一心想得到王保保,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大明虽然把蒙古人赶到了塞北,但始终没办法彻底消灭北元,几次北伐效果都不理想。
洪武五年,朱元璋曾派十五万大军三路北伐,企图“永清沙漠”。
结果蓝玉、李文忠惨败,仅有冯胜获得一些小胜。所以朱元璋一直担心北元的势力会死灰复燃,对大明造成威胁。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元朝虽然灭亡,但还是在中原残留了一批旧势力,如何收服这些势力,是朱元璋不能不考虑的大事。朱元璋想招降王保保,其实也有开创“蒙汉一体”,安抚蒙古人的政治需要。

图片


三、

虽然一直得不到王保保,但沈儿峪大捷,明军活捉了王保保的妹妹王观音奴,朱元璋感到这个女人大可以做为安抚蒙古人的政治工具。正是出于这种心理,朱元璋才把王观音奴嫁给自己的次子朱樉为正妃。
朱元璋的算盘打得精,但有个前提,那就是王观音奴得同意嫁给朱樉。
对于王观音奴来说,朱元璋是自己不共戴天的仇敌,所以在被俘之后,她早做好的被杀的准备。得知朱元璋想把自己嫁给朱樉,王观音奴誓死不从。

图片


朱元璋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但他更清楚留着这个女人,比杀了她更有用。所以朱元璋命人把王观音奴带到自己的书房,想亲自劝说一番。
观音奴倒也不客气,一口便回绝了朱元璋:“我外祖父阿鲁温刚刚过世,我正在守丧期间,不宜结婚。再说我父亲虽然过世,但尚有长兄,俗话说长兄如父,没有哥哥的同意,我不能答应!”
朱元璋哈哈大笑,他已猜到观音奴会反对,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他问了观音奴一个问题:“既然你说兄长大,那你知道比起你的兄长,天下最大的是什么?”
从小在中原长大的观音奴毫不犹豫答道:“当然是忠孝最大。”
朱元璋等的就是这句。听了观音奴的回答,他哈哈大笑:“回答的很好,既然你知忠孝为最大,那你必然明白,忠君在前,守孝在后的道理。朕乃国君,朕说让你嫁,你就必须要嫁!”
听了朱元璋的回答,观音奴一下子被问住了,顿时哑口无言。

图片


四、

公元1371年九月初七,是一个阴沉沉的阴天。就在这天,朱元璋在南京为朱樉和观音奴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婚礼热闹非凡,南京城的大小官员们都来贺喜,但观音奴的心里,却和满天遍布的乌云一样阴沉。对于这场被逼的政治联姻,她似乎早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朱樉根本不喜欢观音奴,结婚后也很少与观音奴同房,因此观音奴嫁给朱樉后,一直都没有孩子。
朱樉清楚父亲让他娶观音奴,是想招降王保保,因此在王保保活着的时候,还算对观音奴有三分客气。但结婚四年后,王保保在漠北去世,朱樉就更不把观音奴放在眼里了。

图片


洪武十一年,秦王朱樉就藩西安。值得注意的是,随同朱樉一起住进秦王府的除了观音奴之外,还有一个女人——开国功臣邓愈的女儿邓氏。这个女人是在洪武八年,由朱元璋做主嫁给朱樉的。
一般来说,“王妃”是藩王的正室,只能有一个,但朱元璋却给朱樉配了两个王妃。这正好可以说明朱元璋知道朱樉与观音奴的夫妻感情很差,想弥补这个儿子,才让朱樉又娶了一位王妃。
邓氏这个女人不是什么善茬,嫁给朱樉后,她怕观音奴与自己争宠,在朱樉面前不停地说观音奴的坏话。而朱樉偏偏对这个邓氏言听计从,因此这个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失去利用价值的女人的处境便变得非常悲惨。

图片


朱樉死后,朱元璋写过一篇《谕祭秦王祝文》,里面不仅罗列了朱樉的罪行,也提到了观音奴的悲惨生活:“听信偏妃邓氏,将正妃王氏处于别所,每日以敝器送饭与食,饮食等物,时新果木,皆非洁净,有同幽居。夫妇之道,并无一定之人,不过宵昼与无知群小放肆自乐”。
朱元璋的这篇文章翻译过来就是:朱樉在邓氏的怂恿下,将观音奴打入冷宫,给她送饭的餐具是破旧的,饭菜是不新鲜的,住的地方是破破烂烂的,就好像在坐牢一般。
邓氏死后,我再三告诫朱樉要好好对待观音奴,但朱樉不听,仍然将观音奴关起来,自己则和一帮狐朋狗友整日寻欢作乐。
从这篇文章中不难看出,朱元璋对朱樉极为失望,对儿媳邓氏更是不满意。

图片


明朝初年,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由于之前屡遭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极为穷困,短时间很难恢复。朱元璋将朱樉放在西安,除了让他防备蒙元反扑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与民休养生息,恢复关中的经济和民生。
但朱樉到了西安后,大肆收刮百姓钱财,欺男霸女,劳民伤财,无恶不作。在关中百姓费尽心力建造好秦王府后,他又逼着百姓将唐朝建成的九龙池的亭子移往秦王府,老百姓因此怨声载道。
老百姓的意见传到朱元璋的耳中后,朱元璋特意在洪武十一年五月给朱樉下了道圣旨,告诉朱樉说:“尔所居宫殿城郭既完成,军民想望尔到必有休息之理,何期至无知,不念军民之艰辛,又欲将九龙池中亭子移往杨家城古殿基上。此一事,轻看不觉,若是昔日汉、唐子孙有此所为,则奸人易为借口,其王身命不保朝暮。”

图片


朱元璋的意思是说,既然秦王府已经建成,你为何又将九龙池中的亭子挪去建造宫殿?这可不是小事,要是再不悔改,你的王爵就要不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最恨欺压老百姓的贪官污吏,如今朱樉的行为与那些贪官污吏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要不是朱樉是朱元璋的亲儿子,朱元璋早就对他不客气了。
朱元璋的这道圣旨,充满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告诫和提醒。这也说明朱元璋对这个儿子的期望还是很高的,希望朱樉能在西安爱民如子,拱卫好大明王朝的西北边境,成为其他藩王的表率。

图片


五、

可惜的是,朱樉根本听不进朱元璋的劝告。或许是仗着“天高皇帝远”,朱元璋管不到;或许是出于逆反心理,朱元璋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就越干什么;又或是邓氏在旁边不停地吹“枕头风”,影响了朱樉,他不但不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了。
邓氏有点心理变态,她最爱干的事,是让秦王府的宫女们卷起裤管在姜片上跪着爬行,自己则和朱樉坐在一旁一边喝酒,一边“观赏”。
当看到宫女的膝盖被磨破,被生姜刺激得疼痛难忍,哭爹喊娘之时,邓氏却看得拍手大笑。

图片



洪武十五年八月,离京四年的朱樉因为母亲马皇后病逝,回到南京奔丧。在南京的两个月中,朱元璋多次教育这个儿子,希望他能痛改前非,做一个好王爷。
朱樉一开始还不承认,直到朱元璋拿出证据,指出他“连年着关内军民人等收买金银,军民窘逼,无从措办,致令将儿女典卖”之后,朱樉这才不得不承认,并保证以后坚决改正。
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朱元璋又给了朱樉一次改正的机会,只可以朱樉并没有珍惜。
回到西安后,朱樉把父亲的批评告诉了邓氏。邓氏想出了个好主意:对离开西安准备去南京的人员统统严加审查,凡是有入京告状嫌疑的一律抓起来,这样远在南京的朱元璋不就不知道朱樉在西安的所作所为了吗?

图片


不得不说,朱樉和邓氏是一对“天才活宝”。
不别说,邓氏的这个主意,确实在一定时期内防止了由西安去南京告状的人数,朱元璋好久没收到对朱樉的投诉,还以为这个儿子改了,不由得大喜,将管理宗人府的重任交给了朱樉。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因风寒病逝。消息传到西安,让当上了“族长”的朱樉和邓氏极为兴奋:太子死了,“族长”朱樉是不是有机会登上皇帝宝座呢?
从那以后,朱樉和邓氏算是彻底放飞自我了。朱樉秘密制作了跟皇帝才能用的五爪九龙床,又给邓氏制作了皇后服饰,两人闲来无事,便躺在这张龙庆上做着当上皇帝、皇后的美梦。
纸毕竟包不住火,朱樉的所做所为,还是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大怒,大骂朱樉与邓氏“不晓人事,犹如禽兽”,并下旨以“僭分无礼” 的罪名赐死了邓氏。

图片


六、

邓氏被赐死后,朱元璋还特意告诫朱樉,让他以礼相待正妃观音奴。但朱樉依旧我行我素,仍将观音奴关在冷宫,又在外面买了两个妓女,让这两个妓女来掌管王府。
朱樉一直怀疑是秦王府的人举报了他和邓氏的僭越行为,但又苦于不知道是谁,所以看手下的宫女太监们,个个都像“告密者”。
为了泄愤,他只要怀疑哪个宫女或者太监,便对对方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不是割去宫女的舌头,就是把太监埋在雪中冻死、绑在树上烧死。

图片


看到陷入癫狂的朱樉,秦王府内人人自危。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朱樉下一个折磨的对象。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秦王府三名老宫女终于忍无可忍,在朱樉吃的樱桃饼中偷偷下毒。朱樉吃完后一命呜呼,结束了他39岁的一生。
朱樉死后,三名宫女被查出是杀害朱樉的凶手,惨遭凌迟。
虽然为儿子报了仇,但朱元璋一点也不高兴,因为这个儿子实在太令他失望了。于是朱元璋下令降低朱樉的葬礼规格,给朱樉评了一个“愍”的恶谥,还亲自公布了朱樉的二十八条罪状,痛骂朱樉是“死有余辜,自取灭亡。”

图片


朱樉死后,也许是看到观音奴没有了利用的价值,也许是让观音奴到九泉之下好好管管朱樉,朱元璋下令观音奴为朱樉陪葬。
在朱樉死后一个月,观音奴用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四十岁的生命。说来也巧,她和哥哥王保保去世时,都是四十岁。
观音奴在嫁给朱慡之前便早有“才女”之名,能在面对朱元璋时平静地回答出“忠孝最大”,显然是位胸有文墨的女性。
不幸的是,她被逼着嫁给朱慡之后,开始了悲剧的一生。相比之下,金庸小说中的那位“赵敏”,比真实的观音奴幸福得何止百倍?
观音奴死了,这位才女只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忠孝最大”的故事,让人传诵至今。
朱樉死后,长子朱尚炳袭承秦王爵位。有明一代,朱樉一脉子孙个个都是过着混吃等死的日子。1644年,李自成攻破西安,杀掉了末代秦王朱存极,朱樉一脉就此断绝。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