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杂忆

 cello 2022-12-12 发布于海南

一、冬日的拉萨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宗教信仰力量的强大。冬日的清晨,拉萨八廓街头见不到熙熙攘攘的游客。一群群藏民拖家带口,身着盛装、面色虔诚手中转着小经筒、口中念念有词,冒着寒流绕着八廓街转经,大昭寺排队祈福的信众已经排了半条街长,问了其中一个排队的小伙子,说他们一家大小从清晨6点就开始排队,一直要到下午2点左右才能轮得到进去大昭寺给菩萨磕头,受喇嘛赐福。而在大昭寺广场,五体投地做大礼拜的信众此伏彼起。

图片

 

图片

等到夜幕降临,八廓街关门的时候,心愿得偿的一家家藏民随着人流流进大街小巷的店铺、藏餐馆、夜市,宗教和世俗生活又达到和谐。新的一天又将在古老的街区重新开始。

 

这样的场景我们的祖先无疑也经历过,曾经也一样的从虔诚走向世俗。如果自己早出生几百年、或者投生在类似的地区,毫无疑问也会是其中的一员。放在世界历史长河中,这不过是众多民族历史中的熟悉的一幕。

 

读了些西方和印度的宗教沿革历史,发现宗教在它的起源阶段可能就是最符合时代要求、也可以说最先进的思想和社会组织模式,只是随着历史的演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在货币信用基础上的西方旧、新自由主义经济,以及派生其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虽然在数百年领先全球,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

图片

 

 

二、天堂和地狱

 

有人说西藏是"眼中天堂,身陷地狱",对我来说,西藏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高原自驾的忐忑不安,5千米海拔一夜翻来覆去,最难受的是临返回前一天上吐下泻,肚子难受得差点要打120,恨不得马上坐飞机逃离拉萨。在这里,平原上的一点点不适都会放大好几倍。你要在内心不停地提醒自己"走路慢一点再慢一点,一切小心小心再小心",想想自己多年前几次草率的登雪山行为,那时的自己真是不懂得敬畏生命。

还好一切都过去了,熬过去了你依然是个好汉,西藏仍然是一个让你牵挂,以后肯定要来好多次的地方,就像生活即使给你show过color,但依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样。

也感谢一路同行的多年小伙伴,彼此的配合和包容让高原自驾之旅有惊无险,平安归来。

图片

 

                       

三、寻求历史真相的意义

 

我们有幸成长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亲历了整个国家从贫穷到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对历史有直接感性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成长年代的理想主义光辉还没有消逝,个体的思想、行为模式、价值观还没有受到基于欲望引导的消费资本主义的过度影响。作为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无论在学校和社会上,都目睹过诸多理想主义者出乎本心而非基于功利,在追求真理、情感、兴趣爱好、职业选择、人与人之间交往中一幕幕的故事。这些难免会对你的思想和行为有所影响,因此对于北大保安的“灵魂三拷问”即“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这类人生的基本问题,很自然会诱发你从生活和书本中去寻找答案。个体当然离不开你生活的环境,尤其是在中国,所以,关于国家尤其是近代历史的“灵魂三问”,也一直是我们上下求索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而近代又饱含屈辱的国家,这一曲折历史,给几代人的思想、社会现实和生活刻下深深的烙印。作为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心,在工作生活中也喜欢琢磨事情的准知识分子,不可能不去追寻其落后的起源和关键历史事件的真相。而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只能在重重的历史迷雾中费劲力气收集资料,分析、辨别极权主义、理性主义和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和重。

 

根据这些年的读书经历,真正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常常都背离主流学界观点,在主流网站上难觅其踪。敢于坚持探求历史真相的史学家往往因为追求真理,触怒当局而生活窘迫。甚至被主流学界集体封杀、漠视,让人感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读懂历史,你怎么懂得现实。”阳光底下无新鲜事”,“祖龙虽死魂犹在,百代皆行秦政治”,数千年来外儒内法一直没有变化呀。

这不禁让人觉得,在基于权力和资本驱动的单一社会价值观体系下,一个人能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价值观秩序,尽量少受主流价值观影响,自如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做交易以后,在残暴的市场中,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建立自己秩序才是生存之道。所以,每次看到陈寅恪先生挽王观堂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都感慨良多。也能明白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的意义所在。所以,当代社会,要么随波逐流,尽量少动脑,寻求感官的满足,也承受焦虑、无聊和不安。要么你要做个如陶渊明、庄子一样获得内心自由的人,按照自己内心的选择,过着小众生活,可能就得要自己建立一套符合自己的秩序。

图片

 

四、价值的轻重

 

古希腊哲学中常会问“何谓价值的轻重?”对近代中国来说,这样的问题类似于“假如当年抗战没有胜利,向日本投降,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也许到今天我们会享受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更有秩序,但是可能国家就是没有主权,民众不会说中文,不认识汉字,无法感受到唐诗宋词之美、无法享受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就如同当年日本治理下的台湾。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点缺陷和不足,有什么关系呢?

 

可能文化精英和史学大师们不会这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西方古典哲学一样,都认为精神和文化包括幸福的价值远比外在的优势——如丰裕的物质条件重要得多。正如同历史一再验证了,中华文明尽管历经艰难困苦,始终绵延不绝的原因,是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到关键的历史关头,总有那些不随波逐流的“傻子”站出来,撑起炎黄天盖。如同文天祥“正气歌”中所写的“天地有正气”,关键节点的读书人会问自己,“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所以曾国藩当年的湘军深得地主阶层拥护,因为要抵御“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抗日军人抱着”我死国生,我生国死”的慷慨激昂,争相赴死;这也是当年腾冲的张问德先生在花甲之年能够不顾生死,挺身而出的原因,因为“我是一个中华民族的读书人”。

 

图片

 

五、从个人经历看东方和西方            

从小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候虽然没怎么挨过饿(除了学生时代几次乱买书没钱吃饭),可是中学同学中也颇有几个仅靠助学金生活的品学兼优学生,要知道那可是在南方的国内一线城市。可见在那个时代,贫困在中国并不是罕见的现象。因为靠近香港,同学里国外泊来品包括港台书籍杂志并不少见。大学时代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上海更不用说,因此在学生时代对中国的贫穷落后和西方的先进就已经有了直观的感受。

 

毕业之后做IT,用的清一色西方设备,参考资料、咨询网站、考证题目全部都是英文。工作中接触的都是外企。喜欢的小说、电影不用说,都是西方主流作品。第一次出国时,看国外的天都是蓝的,小相机拍出的照片特别通透。那个时候,看西方老外、西方文化,眼睛都是仰视的。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民国那伙从国外留学回来的精英几乎都主张“全盘西化”。(反观家里生活条件较好的亲戚孩子在国外读书时就没有这样强烈的对比感受,可见环境对人意识的影响是很大的)

 

再往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全球化的普遍,对基于西方会计制度基础,以KPI为核心指挥棒下的企业运营有了深入的实践。自己也到了要停下来,向自己的内心拷问“灵魂三问”的时候了。

每个历经千年又能绵延至今的文明,都有其称道之处。当代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华文明是一个早熟文明,非常早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和文官选拔管理制度。足足领先西欧、日本近千年。而亚洲的巴布新几内亚,到今天还是处于原始部落。

 

正是因为历史太悠久,所以杂质残余也太多;正因为曾经领先世界千年,所以末期折腾时间也长,从明朝中期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了大幅震荡模式。各路英雄逐鹿中原,你方唱罢我登场,生灵涂炭,百姓饱受折腾。近代中国的落后,不是因为王朝末期土地的过度集中,不是因为中国文化先天落后催生不出逻辑和科学。只因千年以来,统一集权的现代国家出现的时间太早,外儒内法统治手段太好用,zhuangzhi 阴魂始终披着各色外衣,绵绵不绝。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目睹比最荒诞的小说还要离奇的社会事件之后,你会觉得生活在当下的中国,要在众多细思极恐之后带着笑容面对生活,的确需要双倍的勇气。可是这是你与生俱来的土地,你的人生与之血肉相连。这种联系既然无法割舍,那就应该让它成为滋养灵魂、增强勇气的养料。所以,慢慢地,开始学会接受自己和接受这片土地,寻找打动你情感,唤起你生命底层的东西。

 

因为一直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始终没有停止读书和思考,加上自己上下起伏的一些人生经历。在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断深入,尤其是身体力行了解中医、道家文化和禅修之后。更加明白,每一种文化和文明,都有其长短,西方人大部来源于高加索的游牧民族,历史上四处征伐、到处掠夺,这样文明基础,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强调个人主义。传统的军事集团民主体系和以城市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特点,让民主政治有了坚实基础。当然,对个性自由的颂扬也意味着鼓励自私和贪婪,基于消费主义无处不在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对欲望的无止境追求正好符合人类的天性,金钱永不眠的货币资本强大的逐利天性,结合民主政治的“多数人的暴政”,最终会绑架了经济和政治的理性主义。上述这些,不仅影响了美国和西方,也在中国近20年经济高速成长过程当中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

 

基于精耕细作农耕社会的中华文明,追终慎远,重视宗族、讲究集体合作、强调伦理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天畏地,内敛平衡”。然而,如同刀刃的两面,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导致的专制JIQUAN,也是中国近几百年来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每一种文明,都有其适合生长的土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环境,各有其辉煌和没落。不能因为过去中国的经济落后就全盘否定其文化,也不能因为今天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忽视其文化和制度中的不足。

 

所以,现在对西方文化和西方人,心态已经放平。不再有仰视的眼光,不会再有当年在虎跳峡徒步时碰到的独行外国背包客的惊诧。后来更多的是z在语言能够沟通时,自由讨论、坦诚交流、彼此分享,和旅行中碰到的国内驴友没啥不同。写到这里,不禁回想起和一加拿大人凌晨坐小船看江豚的美景,还有和吸大麻的德国佬、服兵役的台湾兵哥千里驾车,露宿街头的经历。愿你们一切都好。

 

当然,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西方尤其是欧洲的书籍、电影、小说、诗歌、哲学、古典音乐、葡萄酒、单麦威士忌、白兰地。

图片

 

六、远古和现在

                                                                                     

神农架山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发现收集了千百年来口口相传和部分手抄本的神话历史叙事长诗“黑暗传”,记录了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的历史和传说。有学者从天文历法分析的角度,发现了其讲述的是华夏民族从伏羲氏以后的历史,“黑暗传”中也记载了华夏祖先天文历法的细节。作为一个农业国家,天文历法是国之大事,历史上”钦天监“曾经是封建王朝最神秘的部门,其掌握的历法秘不可宣。可是钦天监一度失传的先进历法”宣夜说”,却一直在彝族部落中长期沿用,而且考证和龙山文化前期山西陶寺观象台渊源颇深。

冯时也考证北宋太极图的来源和彝族的太极龙图有关。列入世界非遗的贵州的侗族大歌,已经是复杂成熟的多声部合唱作品,宋代就有记载,千百年来不可能对中原音乐文化没有影响。贵州的傩戏、海南的军坡、台湾的阵头、东北的萨满,从外星人的角度看来,估计都是从同一批演员带着不同的面具演出。这也许说明了中国诸多少数民族,其实是华夏民族因为改朝换代、天灾人祸,从中原向边境地区的迁移而形成。一些民族和华夏祖先,可能本来就是一脉。这么多年来,各民族相互影响和融合其实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

 

而因为地理封闭等原因,比如雪域高原和横断山区,有些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千百年来没有改变,成为难得可贵的活生生的历史标本。平武西藏的白马土司制度延续了千年。从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华夏祖先在不同阶段的模样。有了这样的认知,到西藏,见到藏民们五体投地虔诚的大礼拜,你就不会觉得内心受到信仰虔诚的冲击,不会产生“去过雪域高原,灵魂受到洗礼净化”的女文青情怀。看到西藏的牛粪墙壁和其它地区的贫困人群,你也不会因受到过度震撼而急于解囊。被过度商业化教坏的“纯朴”藏民欺骗时,你也无须那么“出乎意外”的愤怒。

 

不是因为我们的堕落和浅薄,而是因为彼此存在的时间空间错位。这样也许你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他们,如同看待你的祖先和你自己。他们都是普通人,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只是生长的机缘和环境不同,唯有百万年来的人性亘古不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后记:钱谷融先生说过做学问关键是学问、才气、见识,自己没有经过专门史学学术训练,虽然智商尚可,才气不多,长处是知识面广,能博采众长。所以可以在识见上下功夫。读书目的是增长见识、辨别是非,是为了找答案而不是当学者。“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所以往往好读书不求精解,广博而不深入。本文因为不是学术论文,所以没有标注引用的资料出处。本人写东西的目的主要也是记录当时的想法,给自己和有类似感受的同道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