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明镜止水?读读《镜湖》这本书吧

 记忆的瓶子 2022-12-12 发布于河北

作者|Pinky   来源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心情浮躁的时候,心情焦虑的时候,读一读庆山老师的这本《镜湖》吧✌️大学时候就听室友念叨自己多么喜欢安妮宝贝的书,不过一直没机会拜读。


因缘巧合看到有人推荐《镜湖》这本书,没想到这就是安妮宝贝的其中一本书籍,只是已经改名为庆山,一个感觉更正式更成熟的名字。

从《镜湖》这本书中看到了作者潇洒的人生态度。每一篇文章都充满着作者所思所想所感。过好自己的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这种感觉很好。



1.为什么要用文字记录下来?

如果没有文字,没有记录,生活也许会无法在记忆中成形。在陷入时间的当下,若人无法保持观察,没有觉知,每一个细节都会倏忽而逝,无处追寻。

文字与记录令时间在文字中被塑造出一条来路。有始有终。若不尽快记录、整理,所有当下,都会瞬间成空。

☔️我想说

据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会记得曾经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又都会变成崭新的开始。 

人的记忆能长很多,七天七年都是它,可是也有很多一转眼一扭头就忘记的事情。中午午饭吃了什么,转身去卧室要拿什么?完全想不起来了。其实只要这些不影响生活,就没有关系。

可是有些事情还是想记下来,就像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趣事,或者孩子小时候说过的有趣的话。这时候记录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记录下来,回头看看这些曾经发生的趣事,记录下来跟孩子一起分享曾经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是有意义而美好的回忆。

2.见多才能识广

你只是没有能力超越到可触及、可念想的范围之外的一切。如同没有离开树洞范围的蚂蚁,蚂蚁群落中的一只,细小卑微,在无尽繁盛的繁殖之中,在潮湿逼仄的处境之中。

不知道树洞之外是树林,树林之外是森林,森林之外是高山,高山之外是平原,平原之外是大海⋯⋯怎么可能知道会有大海。

你从未见过它,想象不到它。你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树洞,不可能有大海。说世界有大海的人是痴妄。

说有大海的人,也未必真的见过大海。但他是没有见过大海却相信有大海的蚂蚁。

☔️我想说

就好比说,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的人,你对他再怎么样描述冰激凌的滋味都没有用。如果他亲自尝了一口,那么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否则就如同井底之蛙,以为自己看到的天就是整个天空,殊不知那口井限制了自己的眼界。

见多才能识广,眼不见的地方就是未知的世界,再多想象都不是真实的,都是没有说服力的。

当然,见多识广除了自己去看,还可以读报纸杂志看别人看到的世界。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开阔眼界的主要途径吧😂

3.一切依赖于内心

如果心殊胜,环境和路也殊胜;心恶劣,环境和路也恶步。一切依赖于自心,所以应该精勤修殊胜心。这是应该具备的动机。

自此以后,不管你走到哪儿,不管多远,一根细细的风筝线都拖着你,让你不至于完全没有方向。要不束缚,也不占有。无期待,更无恐惧。

☔️我想说

忽然想起我先生天天念叨的一句话“幸福来自内心”,虽然我总“嘲笑”他说这句话,可是细想来,这句话还是特别有道理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们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我们的内在。”

曾经有很多次,每次想到这段话“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就会不由得落泪。因为总感觉生活中一地鸡毛要面对,特别影响心情,气到发抖。

所以会因为这句话而感动,向外看生气,那就多向内看,看看自己喜欢什么,做什么能让自己开心,毕竟很多事情都依赖于内心。

4.何为大美、中美、小美?

“女子大美为心净,中美为修寂,小美为体貌。”无论男女,每个人身上虽不自知,但都在散发不同气场。

见识过种种,珍惜那种心地清净、单纯、暖和、活在当下的人。这种珍贵并非出于无知,而是出于历练。

☔️我想说

看到这两段文字,让我想起读林清玄《人生看得几清明》里面几段关于化妆的描写:

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

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

“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

“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正好与这本书中的“女子大美为心净,中美为修寂,小美为体貌”相吻合。

5.媒体的好与坏

由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的关于物质和欲望的美轮美奂的信息,不知带给人多少误区。

尤其是不经世事的年轻人们。以为生活就应该是这种样子:轻而易举的富裕,唾手可得的美丽,天长地久的爱情,终身饭票的婚姻。

时尚工具扼杀人的理解力。事物在被标签化、模式化、物质化的同时,人的心力开始萎缩。

人们无法理解真实事物,也不能正视自己的当下。

那些很少学习、读书的人,每天上健身房,凑个饭局,看看韩剧美剧,出入各种聚会和派对,貌似轻松愉快地打发着时间。

或者像地铁车厢中的人,全神贯注于手机,玩切水果游戏、阅读电子小说,大多年轻力壮、神情耽迷。

人们最终会从这些内容里获得怎样的一种乐趣?并以此来忘掉自己。不去思考生活,不去感知身边的人气环境。无聊和虚耗剥夺心的空间。

而这些空间本来可以生长想象力、勇气、觉知、情感。此刻痛苦显示不出它的价值。

粗率潦草地对待人生,搪塞心意,未免是一种可惜。当人真正为自己的心做出选择,这是一种自爱。



☔️我想说

前几天给女儿xier买了一张贴纸,她自己选的。昨天她特别认真地跟我说:妈妈,我也要像贴纸上的小女孩那样好看,穿那么好看的衣服”。

我当时一愣,拿过来她说的那张贴纸,原来是一张动画贴纸。我说:“好啊,可是贴纸上的小女孩是经过电脑处理的,并不是真的。”

“我们在手机上网上看到的很多事物不一定是真的,因为可以经过电脑手机处理。

人可以单眼皮变双眼皮,可以黑发变金发,可以黑皮肤变白皮肤,可以胖变瘦,所以不要完全相信看到的事物。”

我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批判意识,有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

关于刷手机,说来惭愧,我自己也是手机重度用户,就在我打下这几句话的时候,我手指游离,又去刷了好几个平台消息,就是这么难以控制自己😂

手机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把我们无形的捆绑住了。

难以想象没有手机的日子。出门想买什么都买不了,因为身上从不带现钱。公交车坐不了,打车打不了,哪里都去不了。

身边走过的人没有一个认识的,认识的人都住在手机里。

一个个精准推送的购物广告,一个个热点新闻,一个个投其所好的小视频,让我们每个人自主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虽然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却从未做出实质性改变。

只有当心烦意乱的时候,才深切地感觉到脱离网络世界的现实世界更能带给人心底平静的感觉。希望以后被动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少,主动探索的知识越来越多。

6.影响深远的原生家庭

有时半夜她开始哭泣。愤怒中,会随手拿起烟灰缸砸男子的脑袋,扑到他身上撕咬和号叫。烟灰遍地都是。她自己也不清楚这些愤怒的来源,但知道这一定来自她真实的内心。

那使她号叫的东西,来自她对自己的清醒明了,和依旧不变的无能为力。

在灯光通明、人头攒动的超级市场,她站在鼓鼓囊囊的购物车后面,心无旁骛,份佛幼小的等待父亲接回家去的女童。

她与男人相处的模式,基本上与和父亲相处的模式相同。争执,哭泣,需求,依赖,剧烈纠缠

以恶性的模式,满足情感需求,让对方做出证明。深入彼此生命太过危险。

如果不是这样去爱,就似乎不够满足需求,它使她对爱的方式显得畸形,不够正确,如同一个迷恋伤疤的人。

一个人想解决问题,就首先要解决自身的问题。如果她希望得到一个清淡、实际、单纯的婚姻,她首先得先成为这样的一个人。这是她的结论。

☔️我想说

读《养育女孩》这本书时,里面有提到:

对女孩来说,爸爸是她从“男性星球来的私人使者,他会教她应该对男性有怎样的期待。

女孩可以在爸爸身上练习开玩笑、争执以及探讨一些深入的话题,而这些技巧可以在未来帮助她与男孩子建立友谊。

她会更加自信,不会轻易被操纵。如果她的爸爸很尊重她,那么对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男性,她就不会接受不被尊重的状况。

而书中提到的这个女孩恰恰正是因为与父亲糟糕的相处模式以及父亲对她的不尊重,导致了她难以处理好跟男性朋友的关系。

一个女孩与父亲的相处模式,直接决定了她跟其他男性朋友的相处方式。希望所有父亲都能跟孩子愉快轻松地相处,一个愉快的童年,足以治愈一生。

7.论信仰目标的重要性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服务于比较广大的目标,没有信仰,人与人之间,只有自我满足、一律为自己的方便做打算,就会弱肉强食无信用,彼此自私暴戾地相待。

失去敬畏,互不援助,刺激进一步弱肉强食。这便是恶性循环。教育不是机械地喊几句口号。

对他人尊重,为他人着想,对事物认真对待,需要一代代无限真诚地传承耕耘。美德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授,恶习也是同样模式。

☔️我想说

人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个唯金钱至上的时代,唯个人利益至上的时代,所以总会出现各种触目惊心的事件。

比如黑心厂家生产的给孩子打的疫苗没有效果,核酸检测阴阳乱分,都是因为利益至上,而无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无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所以导致了人和人之间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很要命,各种不信任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毕竟一个人无法脱离社会而独自生活。

8.友情

充满情绪的人,只以自己的标杆衡量他人,并始终觉得别人应为他负责。朋友之间,再亲近的关系,也需要礼貌,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距离。

不管对方什么身份,什么段位,用平等心对待。应该把别人想得好一些。经常对小事感恩。

时间精力有限,有些朋友渐渐失去联系,最终消失踪影,也是自然的结果。

时间或某种经历,会让人逐渐减少或凭空增加许多无形的东西,自己却不知晓。想着彼此角度不同,所以我从不说三道四,但也许这种方式并不慈悲。

人际关系会自动清理。有人,怎样都舍不得走。有人,轻轻挥一下衣袖就走了。真的是随缘而来,随缘而去。

跟生命有深切关联的人,他们会一再回来,好像你所亏欠的还未偿还清。或者他要给的,还没有足够。不如接受所有发生。

一些人,允许你用珍贵的郑重的态度对待他。一些人,强迫你用忽略的方式对待他,因为经受不住真情实意。

人与人之间的磁性对等的。即便之间缘分彻底告终,不留任何负面或未尽之意就是圆满。


☔️我想说

作者所写的正是我自己的想法。我这人不喜欢与外人特别亲密,也希望别人能跟我保持合适的距离。

这也是我特别喜欢广州的原因。因为第一份工作在广州,单位的同事除了在单位就工作进行沟通交流,私下里交往几近为零。

也就是下班了,我的生活只归自己,与工作无关。我这人喜欢安静,不喜欢热闹,所以一直对过年无感,甚至一点期盼都没有,喜欢一家人寻一处风景优美僻静之处看风景吃美食。

曾经几何,也会因为朋友分离互相拥抱流泪。曾经几何也会在零下二十度的深冬在校园室外电话亭跟好朋友煲电话粥,舍不得说拜拜。曾经几何一直跟好朋友保持书信往来。

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新朋友的到来,曾经的朋友在静悄悄中不知不觉之间断掉了所有的联系。

而这就是生活。

所以后来我就对于朋友来来去去看得比较开了。当然依然免不了暗暗的伤心难过一段时间。

其实人生中大多数人都是擦肩而过的缘分,缘分再多点就是有机会一起共乘列车,随着一个个到站下车,分道扬镳。然后不停地转站,与新的人共乘列车。

自己乘坐的列车最终开往何处,全在于自己的选择,毕竟这张早已标好始发站、终点站的火车票是自己购买的。

9.说期待

初夏墙根下统放的凤仙花,采下它们新鲜的绯红花瓣,与明矾一起捣碎。把花瓣汁液用叶片绑在手指甲上,伸着十个手指,晚上不能人睡,期待一早看到指甲产生的变化。

这样的小小秘密也会让我欢愉难安,对时间充满期待。


☔️我想说

这也是我的童年记忆。自己小的时候对田地里院子里的凤仙花(我当时称作为指甲花)情有独钟。那一片片一瓣瓣的花甚是好看。只需要几朵,用白帆捣碎,就可以染出漂亮的指甲。

由于担心碰到指甲花,所以大多数都是临睡前敷到指甲上,然后十指打开,伸到床边晾着,然后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醒来后发现有的指甲花已经擦碰掉了,有的指甲花还牢固地粘在手指上,然后就有了不同颜色的十指。

世隔二十多年后,没想到自己对当时的记忆能够如此深刻。童年的每件事都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很多梦中场景还是儿时的记忆。

10.论结婚生子

母亲在我离开回北京的时候,对我说,你应该有个家,结婚生子。她担心我独自在异乡,困顿脆弱。

我笑笑,没有话说。我们要对一个人产生与之相对一生的愿望,多么的难。自私的男人太多,温暖的男人太少。

我们无法在与人的关系里获得长久的安全,一向如此。而至于娱乐的激情,不谈也罢。

那是青春期的乐趣,不是成年人的方式。在那一刻,才知道自己的心,已经有多么疲累。只想安静。

我没有对母亲说,只有经济不独立或害怕孤独的女人和男人,才会想用婚姻去改变生活,获得安全。

而对我来说,那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我过得很好。因为我知道我要什么。我热爱大海一样的生活。有潮水,有平静,但是始终一往无前。

大海的孤独,不会发出声音,很多人爱过我们。我们离开他们。这是我们为之付出的代价。想来也是甘愿。没有人可以在生活里同时谋求自由和安全。那是不可能的。


☔️我想说

有多少人结婚仅仅是为了找个伴,有多少人结婚仅仅是因为父母的催促,有多少人婚姻是因为真正的幸福。我不知道。我想应该有些人是这样子的。

我,一直以来被灌输着什么年龄做什么样的事。上学的时候好好学习,工作了好好挣钱,到年龄了要结婚,到年龄了要生孩子。

可是很多事情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很多事情是可以自己自主选择做还是不做的。前提是经济及精神方面足够强大,强大到靠自己两只脚可以稳固地站立在大地上。

就像作者,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一直以来的努力也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一点已经让我特别羡慕了。因为我对于自己的追求是如此的模糊不清。

11.关系的断舍离

可以接受一朵花绽放后褪色、残缺、干枯、调谢,却为什么要强求别的永久不变呢?当花朵供养出它的芳香,毫无心机,只要你观望和悦纳就足够了。

不占有,不紧抓,但相互的一刻全部投入。接受任何一种结果。

如果对方没有使你感觉到在获得更好的生长,就应选择离开。时间无多,不要粗率地吃一道在变坏的食物。

选择能使自己更为洁净、优雅、饱足、安全的食物,如果暂时没有,就喝水、休息、观想、独自往前走。

生活里留着一些鸡肋般的关系,只能说明勇气不够。断舍离也包括终结一些无药可救的人,这不代表有错。

想想那些形式化的冷漠的婚姻,那些没有赞美和性爱的婚姻,那些只为了让自己心里好过而忽略对方苦痛的婚姻。需要一些离开的决定,这表明心在生长。

不为自己或他人寻找、想象、编造各种理由及借口。该分手的时候,轻轻一个转身就可以离开。

不到时候,再多痛苦也只能扛着。时间一到自然卸下。生命需要做减法。真正地相爱,而不是期待和恐惧。


☔️我想说

看到这几段话,我想到天后王菲,潇洒做自己,对于爱情勇敢舍弃,勇敢追求。不止一次听到周围人提到:每年高考季,也是离婚季。

怎么说呢?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过着凑合拧巴的日子,然后终于孩子高考了,要展翅高飞了,父母们才选择要过自己的生活。

考虑到孩子,很多人会没有勇气谈离婚的,孩子终将是父母一生的软肋,这是多少人过着将就婚姻的理由和借口。

作者现实中到底是怎样的人呢?竟然带给人如此剔透的感觉,想不羡慕都难。

不过还是想说婚姻是需要双方努力经营的,好的坏的很多时候都是双方经营的结果。

遇到问题首先应该致力于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成长吧。而逃避,不是。

当然,对于该转身的时候,也要毫不犹豫。这也是成长中的一部分。


12.母亲与孩子的关系

并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无微不至的母亲。自她出生,很少对人谈论她,没有加入妈妈们的组织和聚会。也并不整日与她缠绕一起。

在关心必要的衣食住行之外,之间的关系有一种独立和互相尊重的意味。注重与她保持略微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是,给予对方重视的感受,但不侵扰和控制对方的情绪和意志。

女人即便身为母亲,重要的核心,依然是有自己的生活。

母亲不仅仅是给儿女做日常生活的琐事,更不能卸去自我的力量只围绕孩子打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她要成长,我要成长。应是如此。

那几年,陆续写完长篇小说《春宴》、散文集《眠空》和采访《古书之美》。

没有懈怠,愿意让她见到一个始终在笃实地工作着的母亲,一个在学习和成长的母亲,一个在旅行和探索的母亲,一个关注个体和世间的秘密并用写作做出表达的母亲。

这样等她长大,会知道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唯一的困惑是,生完孩子之后是否会失去自我,工作可以使一个女人聪明,生育也许会使女人变得世俗琐碎。

怎样才可以带着孩子过着世俗生活的同时,又保持自我,做一个很酷的妈妈。这个已经很酷的年轻女孩闷闷地发问。

我说,不过是立定心意,在照顾孩子的同时,继续扩展内心。

如果在生养之后依旧保持瘦和清洁,有童稚洁净的美感,会烹饪缝纫刺绣养花,会照顾家庭,善待亲友,同时又能够独立工作,有自我空间,懂得独处,意志坚定,那么她会逐渐趋近完满。

不能惧伯孩子会破坏固有的世果,他们应当是被派遣前来,开拓生命的另个层面。这是一个人与世间建立联系的最和谐的途径。

所以很酷的妈妈会一边哄孩子入睡,一边阅读一本宗教哲学的书或古典小说。带着幼小孩童去旅行。很酷的妈妈需要很酷的底子。


☔️我想说

作为做了四年全职妈妈的人,一直坚持“育儿育己,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育儿理念 。这样既让自己得以进步,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当然在此之前,我也度过很长一段时间迷茫困惑焦虑期,每天除了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以及各种陪玩,完全没有了方向感。

直到后来我开始见缝插针地读书码字,学习分享自己的想法,我的眼前才豁然开朗,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就让我找回了自己。

可是很多时候赚钱养家和陪伴孩子是难以平衡难以协调的。所以如作者这般育儿,必定是需要有人帮助分担育儿工作的。

所以对于自己带娃的妈妈来说,很多事情看看就好。虽然我们做不到作者书中所写的那样:

“在生养之后依旧保持瘦和清洁,有童稚洁净的美感,会烹饪缝纫刺绣养花,会照顾家庭,善待亲友,同时又能够独立工作,有自我空间,懂得独处,意志坚定,那么她会逐渐趋近完满。

很酷的妈妈会一边哄孩子入睡,一边阅读一本宗教哲学的书或古典小说。带着幼小孩童去旅行。很酷的妈妈需要很酷的底子。”

这些都是我自己完全做不到的!

而且孩子小的时候,根本无法做到不与孩子整日缠绕一起,因为他们会时时刻刻黏在身上。时时刻刻需要全心全意的关注,当然孩子大一些后,这些才转变了一些。

13.母亲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为她买各种优秀的绘本作品,在故事和绘画中获得知识。那次找到一册绘本,关于做苹果派的材料,面粉、牛奶、鸡蛋、肉桂、黄油,苹果……

在睡前一起朗读这本书,她获知以前末曾了解到的地理和食物的知识,产生了极大兴趣。说,妈妈,我们明天一起来做苹果派。

我说,当然可以。那天她放学回来,系上小围裙,站在小板凳上,一本正经在玻璃碗里搅拌鸡蛋,揉搓面团。在她一心意干活时,悄悄拍下照片。如果等她长大,看到自己在厨房里学习的样子,会觉得欣喜。

白日她在幼儿园上课,我处理家务和工作。下午她回到家里给她打一杯鲜榨果汁,拌入一些酸奶。

她端着杯子走进自己的小书房,继续画画和做手工。我不让她看电视,自己也不看。但偶尔可以有半小时时间看动画片。

帮她挑选了一个英国动画节目,纯正英语发音,讲述各种幽默的优美的小故事,基调温柔而天真。孩子的心智目前还像张白纸,染上什么色彩尤其重要。

不能被庸俗繁杂的电视娱乐新闻所侵扰,也不能沉浸在 ipad游戏的电光声影之中。接触到的事物需要有所过滤,有所选择。

☔️我想说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不仅如此,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有时就像复印件与原件的关系。孩子小的时候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跟父母学习来的。

无论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健康的饮食,以及孩子的兴趣爱好,全在于父母的榜样作用,以及父母的用心陪伴和安排。

作为从女儿出生就开启亲子阅读和英语启蒙的妈妈,我想说: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真的就是白纸,白纸上的色彩全来自父母的涂染,尤其是孩子刚出生那几年,这种情形更加明显。

拿起书本,放下手机,关闭电视,陪孩子一起阅读,陪孩子一起做游戏、陪孩子一起做家务,这些都是很棒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活动。

14.不对孩子寄托过多的期望

不对她寄托过多期望,也不试图用力灌输给她什么。有时听到一些母亲骄傲地宣称自己的孩子背下多少首古诗,背下《三字经》《弟子规》,甚至背下《老子》《庄子》。

而我从不试图让她去学会什么。只希望她自在地喜悦地玩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前行。

她上过芭蕾课,上完第一阶段,有时在回家的路上疲累,在车上入睡。问询她的意见,她说课太多,想休息。此间还在上课外的英语课和美术课。于是尊重她的选择没有上第二阶段。

她有时回家,看绘本、画画、做手工,忘记做数学和拼音的作业,也不催促。

有什么可以着急的呢?孩子总是要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重要的事情。

让她时时觉得欣喜,按照想象力和天性去成长,快乐和自尊是重要的。至于其他,终有一天会知道。而且,她现在知道的事情,已经超过一些标准化答案太多太多。


☔️我想说

“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重要的事情。”无比赞同作者的育儿理念。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也是我给女儿理想的择校原则:不想孩子被强迫着学习,更不想被填鸭式教育,以激发培养孩子的内驱型学习为教育理念,想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开心快乐地接受知识,主动去研究探索学习新知识。

毕竟学习最根本的动力来自内心的热爱和内在的责任。

其实人生除了学习,还有很多跟学习一样重要的事,比如各种兴趣爱好,这些才真正可以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不能把眼睛总盯在一方面。

莫不如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陪着孩子从失败中成长,允许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我们高期望的那个本来就不存在的梦想中人,更不是我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每一天都在超越昨天的自己,按照想象力和天性去成长,快乐和自尊是重要的。这样就很好呀✌️

15.简简单单生活,做自己!

真实的生活是,认真做好每一天分内的事情。不索取无关的远景。不纠缠于多余情绪和评断。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

不伤害,不与自己和他人为敌。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这世间万般幻象都只是心的镜像。


艺术是独木桥,没有坚强的信念无法坚持。信念来自是否真的热爱艺术。如果真的热爱,就无所谓苦难,无所谓离开大众的价值观。

选择了艺术,也是选择了一条苦行的路,但其实也是一条幸福的路。我想做的事情还是能坚持的。

一辈子就这点事,把自己说服了,不用管别人。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人真的关心你。


当人获得自由的时候,自由本身就成为他的束缚。人走到哪里,都是在城堡之中。不要做别人的偶像。不要被参观。人的生活一且被展览,就会失真且交味。周围演戏的人够多了。


站在一个静的位置上,做一个无言以对的人。这么多年下来,身边走过的人起起落落,明白旁人的想法或态度,都是不重要的。

不必去想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将走在属于自己的深渊边缘。也没有谁对谁错,是非标准本就无绝对。存在的只是人的偏见、猜测和评断,而那的确是不重要的东西。

☔️我想说

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做自己。有时在生活中会觉得自己某个言行举止不符合自己年龄,略显幼稚。

有时会觉得自己某句话会伤害到别人。有时会觉得别人的某句话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

可是一辈子就这点事,把自己说服了,不用管别人。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人真的关心你。真的是这样的!

不必去想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也没有谁对谁错,存在的只是人的偏见、猜测和评断,而那的确是不重要的东西。

看到这部分,让我想到之前看到过的王菲在《Faye To Face》的扉页中写给自己的一段话:

“她爱唱,那她应该自由地唱。不要有使命感,音乐不是武器,用它去征服别人,不要将它崇高化。把它当成玩具,别在意那些玩具比赛,不然会忽略玩具的乐趣。

既不应抗拒赞赏,也不用放在心上。遇到诋毁最好无动于衷,对各式评价一视同仁。如果厌倦就放弃,可以留恋,但不应被它刺痛。

不应拘泥于形象,无论所谓的形象曾经给她带来过什么。要自然,不要刻意地自然;要恍惚面对世界,笔直地面对自己。她应该正常地爱与不爱。

千万不在乎名誉,那让人深度虚伪的东西,在浮出水面之前,她和我们一样挣扎。她没有比别人更高尚,只是没有比别人更卑劣。”

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不愧是天后级别的歌手!看事情总是这么透彻!做人总是这么敞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