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当有格局

 木言禾四毛 2022-12-12 发布于北京

这些日子,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学校和幼儿园停课。我的大外孙居家上网课,小外孙则自嗨自耍,俩外孙大部分时间各安其事,互不相扰,建立起相对默契的生活秩序。大外孙有时间就会陪小外孙一起玩,小外孙则会在大外孙体育课时一起听讲并锻炼。不在一起还好,在一起就会经常因为一个玩具、一个想法不同而起争执,甚至掐架。看他们争吵有时觉得好笑,有时又让人生气。生气的时候,通常会来一通说教,比如不要那么小气,能不能有点格局,就那点出息将来如何做事,云云。

大外孙就问:“你总讲格局,什么是格局?”

我一时语塞,解释概念怕他听不明白,就基于平时碎片化阅读,讲了三则故事。

一则:前段时间,各地都围绕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从城市到乡村,实行应检尽检。有一个60多岁农民爷爷,做过一次核酸检测后,就再没有去检测。村里有人就跟他说:“核酸检测又不收费,你怎么不做了?”他说:“我宅在家里不出门,能给国家省一点是一点,核酸检测虽然不用个人出钱,但是,那也是国家的钱,国家的钱就是咱们纳税人的钱啊!”

这个老人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的损失,人民的损失,而没有过多的考虑自身出不出钱。这就是一种胸襟。不像你们为玩具好坏,拥有玩具的时间长短都争战不休。

二则:那年我买了一台戴尔的笔记本电脑,回头习惯性地拿到单位向同事显摆,我比商家标价低了300元就买下了。结果有同事在同一时间买了同一品牌的产品,价钱比我买的还低了200元,配置还比我的高。这事让我耿耿于怀数月。一个小事都放不下,我的格局也就值200元了。

200元损失固然值得总结,但不是仅仅纠结于200元的损失,而是应当把重点放在背后的市场机理、市场调研、行为方法等普遍规律研究上,确保类似的错误不再重复。一个人纠结于小事得失,气量、胆识一定不足,也就不可能做成事业。

三则: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3个工人在工地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嘛,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砌墙,你没看到吗?”第二个人笑笑:“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笑容满面:“我们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

这就是人的眼光、远见和观念。做事只争一时,只看一处,不想长远,不想大局,做事就会被自己的思想观念局限,停留在眼前利益、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层面上,很难做成真正的事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