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碑(小说)

 新用户3134eDv6 2022-12-12 发布于陕西

      村子北边街道养林家弟兄们合计着要给老父亲立个碑子。

      养林家干咂咂兄弟四人,没有姐妹。养林爹跟养林妈那个时候吃尽了苦受尽了罪,把四个儿子都供养了出来。养林老大,在县政府工作。他二弟干的最好,在省城一个重要部门上班,虽然不是什么大领导,但是人常说“钟楼上的麻雀比乡下的鹰都厉害”。因为有了养林二弟在省城里扎着,县上大大小小的领导都对养林高看一眼。养林三弟是个医生,话不多,戴个眼镜,穿个白大褂,时常看到的时候都是两只手插在口袋里,就好像口袋里装着一块儿金砖。养林四弟师范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在一家属于五大名校的学校里教书。忙是很忙,但是听说收入很丰厚。——老大老三在县城买了房扎了根,老二老四在省城安了家。

      四个儿子四杆旗,养林家的门宅,成了村子里最耀眼的地方,养林家也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真的,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一家子能把四个光蛋儿供养成这样的人才,在全县数过来数过去也找不出几个人家来。

      养林弟兄四个小的时候,他们家的境况是最艰难的时候。四个狼娃,吃东西跟贼一样,只吃不饱。他们哥儿四个的胃,就好像是用生铁铸成的钢片磨子,吃石头都能消化。那家伙,看见别人拿个啥吃的都两眼放光,恨不能一把抓过来塞自己嘴里头。

      俗话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真的,那个年代,吃和穿是每个家庭每一天早上睁开眼就得发愁的实咂咂问题。虽然在农村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在养林家就尤为突出。

      在村子里人们的记忆中,可以这么说,养林家兄弟四个,从来都没穿过鞋。他们穿鞋跟吃鞋一样,他们的娘就是长四双手都做不过来。一双鞋,要从放线,织布,剪鞋样,纳鞋底儿,一步一步的工序都得他们的娘靠手工慢慢完成。所以,除了天寒地冻的大冬天,他们哥儿几个都是光脚片子。尤其是到了深秋时节,下了雨,虽然没结冰,但已经是透心刺骨的冰冷,他们还是光脚片子。旁人看了都扎舌,他们好像没有什么感觉。他们的心思很明确,自己多坚持一天,就能给他们的娘省出来些时间和精力,两年不就能省出一双鞋么。

      他们的衣服,也都是凑凑合合的。春末夏底时候,全是光膀子。其他时候就是个大布单衫单裤,冬天飘雪花的时候,才在单衫单裤里面加个夹衣夹裤,棉袄棉裤就缝不起。村里人都很惊诧:这一窝子崽娃子咋这么能耐冻的呢,简直就跟铁疙瘩一样。

      饶是如此,他们家的衣服还都是老二穿老大穿过的,老三穿老二穿过的,老四接老三的。老四穿不了的,他们的娘给给改成短袖短裤,或者拆了缝成那种凑凑合合的袜子。

      你看到养林家哥儿四个的时候,就像看到了《乌龙山剿匪记》里的土匪,一溜儿四个破衣烂衫的,着实叫人可怜。

      穿的不行尚且可以忍受,毕竟那个时候农村孩子大致都差不多,好一点儿的也好不了多少。吃的问题就不是忍受就能解决的了。七八岁到十来岁的男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上简直受不得一点儿亏。同样是七八岁到十来岁的娃娃,他们家兄弟几个都瘦得跟猴一样,肚子那里深深的凹进去,就像随时在练习吸气神功一样。你从旁边看过去,他们的身板儿就是个单皮皮儿。

      没有人能知道养林爹和养林娘是咋给他们灌输的,吃不饱也罢,穿不暖也罢,都不准吭声。他们哥儿四个上学的事情,他们的爹看一眼他们的娘,板着脸很严肃地说:“我就是把板筋挣断了,都要把你们供出来!”

      人说,“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还真的是呢,养林家哥儿四个,念书一个跟一个的好。

      在他们上小学读中学念高中的日子里,养林父母就跟牛一样的能把身子贴到地里头。那个时候还有夏忙假和秋忙假,养林老大,高三那一年了,他实在不忍心父母日夜抢着割麦子收玉米,就趁放假的几天跑回家帮忙。哪料想,他爹就跟牛发疯了一样咆哮:“你个杂种赶快给老子回学校去看书复习。我们俩人身体好好儿的,还眼惜你啦帮忙吗?你养林真要是有种的话,就先考上个大学,叫我们好好长长脸,给几个弟弟带个好头!”

      养林憋着一口气,给骂得乖乖跑回到了学校。

      人在憋着一口气干什么事情的时候,浑身都是力量。就连饥饿也来助力,就连村子里人们的闲言碎语也成了鼓劲儿。

      ——养林家那个恓惶样子,养林父母牛成年年一样辛苦劳作的样子,惹得村里好多人劝说养林爹:“四个娃呢,供一个出来就尽够的了,叫一两个回来给帮忙搭个手嘛,也就能轻省些了。”养林爹跟娘听了,默然一笑,转而义正辞严地叮嘱四个儿子:“你们给咱好好儿念,不要叫村里人看咱家的笑话。我们俩人啥都可以不在乎,就是丢不起这个脸!”

      每当想到这些话,养林的身体就像给人狠劲儿地抽了几鞭子。

      那一年高考,养林考了个大专。他在大学一边发奋读书,一边做家教。他做家教的恰好是个市领导的外孙。小家伙特别喜欢养林,成绩特别好,老领导很高兴,加之又特别看重朴实勤快又很机灵的养林,就在养林分配的那一年给县上的一个朋友说了一下养林的情况。这样,养林一回来就留在了县政府。

      古人经常说到“门风”的问题,这个还真是很有道理。常常有这样的人家,一个娃优秀,其他几个就都优秀,就像追着赶着比赛一样:你好,我还要更好。养林家的这兄弟四个,就是这样的。养林这个老大头带的好,老二老三和老四,虽然一个跟一个差两年,但是他们就像排着队一样,一个一个地都考得很好。等到哥四个都上了大学纷纷参加了工作,养林爹跟娘才直了一下腰,脸上密匝匝的褶子才完全打开了,平展了。他们走在村子里,腰杆子比平常直了许多。

      养林哥儿四个结婚的时候,都是在村子里举办的。那个热闹的场面,就跟过年似的。村子里的人都说,养林家哥儿四个的结婚酒席一定要吃,就要吃饱饱儿的,好把他们家的喜气,才气,都带回家给自己的娃娃们分享一点儿。是的,养林家哥儿四个,不只是给他们家争了光,也给村子里的下一拨娃娃们立了个好榜样。村子里人家在教育自己在读书的孩子的时候,就拿养林家哥儿几个做例子:“看看你养林哥家几个,多么优秀的,你们咋就不跟他们学呢?”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