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母对宝玉如此溺爱,就不怕他不好好读书,以后没法科举入仕吗?

 栖鸿看红楼 2022-12-12 发布于山西

不好好读书,就没法科举入仕,这是典型的“贫穷束缚了我的思维”。在贾府之中,读书和入仕是两回事——即使不是完全无关,也是仅有一点联系。

首先,贾母的确不担心宝玉没法“科举入仕”的问题。

通过科举而入仕,这的确是贾府几代人的情结,也是贾政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可,这就是一个情结,并不是像寒窗学子那样“华山一条路”。

贾赦不是说过吗?“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说得非常容易。

问题是贾府子弟得官,还就是这么容易。贾蓉的捐官过程是最完整的。起因仅仅是为了丧事的风光,过程不过是向前来上祭的宾客打个招呼、送一笔银子,结果就是贾蓉凭空得了一个“五品龙禁尉”的职务。

贾蓉的捐官并不是孤例,冷子兴介绍贾琏“捐的是个同知”,也是捐的官。贾琏之父贾赦是个“一等将军”,世袭的爵位。等到贾赦死后,贾琏自然也会得到“三品爵威烈将军”之类的爵位。

贾政的入仕更为简单。在他父亲贾代善临死上表,皇帝阅后慰问家属,直接给贾政“入部习学”的主事职位,不仅不花一分钱,而且不用费心筹谋,等于是天上掉下的官帽直接砸中了脑袋。

甚至再早一点,贾代化、贾代善二人,也不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或者寒窗下十年苦读挣来的功名,而是靠着他们的父亲贾演贾源的父荫,得到了入仕的机会。至于个人努力、升官加爵,那是另一回事。即使个人不努力,只要别出大问题,一辈子的富贵是毫无疑问的。

有了这些先例,贾母还需要担心宝玉不能“科举入仕”吗?

另一方面,贾母不担心宝玉前途出路的问题,但这并不表示贾母对宝玉就毫无要求、恣意放纵、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一个例子是贾政召见宝玉,宝玉吓得失色。贾母明知宝玉畏父如虎,但是并没有强行阻拦下来,而是好言安慰、多派仆妇,却还是让他去见父亲。由此来看,贾母并不是无原则的一味纵容宝玉。

这还只是一件小事。在第五十六回时,贾母更概括到理论高度:“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该打死的”。

贾母对宝玉,要求“正经礼数”上一点不错,而“背地里”就可以“纵他一点子”:有里有外、有严有宽。推而广之、推而远之,关于宝玉的前途,贾母也只做原则上的“正经礼数”方面的要求,在“背地里”就可以放纵他——比如爱情上的自主选择,比如在“屋里人”的选择上替他挑了美丽而有点儿刁蛮的晴雯,而不是像王夫人一样,只选择“只有死劝的”的袭人,不肯给他自主的空间。

如果贾府没遇到“获罪”、“抄家”之类的大变故,贾母对宝玉的规划道路,完全可以平安顺遂地走这一辈子。“呼喇喇似大厦倾”的巨大变故,是贾母丰富的生活经验也预料不到的,更是天真的宝玉无法预期的。

家族的大动荡,对宝玉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这要求是他不能承受的——这才有了“悬崖撒手”的逃避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