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青少年时脸上没痣,为何会在遵义会议后,下巴长出一颗痣?

 天地任逍遥耶 2022-12-12 发布于湖北

丨古书奇谭

编辑丨古书奇谭

前言

从毛主席一生的照片可以看到,他的的个人特征还是很有特点的,那就是在他的下巴处有一颗痣存在。

但其实在遵义会议以前,毛主席脸上并未长出那颗痣,直到遵义会议后,他的脸上才出现了一颗明显的痣。

那么,这颗痣到底是因何长起的呢?

文章图片1

一、毛主席的少年时期

1893年12月26日,一名男婴在湖南省湘潭县呱呱坠地,他就是毛泽东,是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

彼时的人们还不会想到,在许多年之后,这个小男孩会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不过这个时候毛泽东的下巴上还没有出现那颗痣。

毛泽东的出生让他的父母又是欢喜又是忧,因为在他出生以前,这个家庭也曾迎来过两个孩子,但是还没出生多久就夭折了,这对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来说打击很大。

好在尚在襁褓的毛泽东看起来很壮实也很健康,但是文七妹害怕再出现什么意外,对这个孩子格外在意,为了能让毛泽东更加健康平安的长大,一天夜晚,文七妹和丈夫毛顺生商量:

“要不然我们把孩子送到湘乡唐家圫他外婆家,等到大一点我们再接回来。”

不久后,毛泽东便来到了外婆家,在外婆家他也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位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也就是他的舅父文正莹。

文章图片2

文七妹

本来那个时候毛泽东年龄尚小还不用读书,但由于他经常一个人跑到村子里的小溪边去玩耍,外婆怕出什么意外,便告诉孙子文南松:

“你带着弟弟一起去你父亲那里读书玩耍。”

于是毛泽东便来到舅父所在学堂,谁知道那时一向喜欢玩耍的小孩子,却被学堂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吸引住了,只见他慢慢挪到窗沿下,也在认真的听舅父讲课。

文正莹看到外甥如此认真,便给他拿来了《三字经》、《百家姓》等书籍让他闲着无聊翻一翻,谁知道小小年纪的毛泽东在不久后不仅能熟读,还能背诵下来。

这让文正莹十分惊喜,抱着毛泽东直夸:

“这孩子真聪明,就叫你小小读书郎吧!”

从那以后文正莹经常教毛泽东读书,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亦或是《论语》、《孟子》,毛泽东经常一读便停不下来。

这不仅是毛泽东更加深入的接触传统文化教育,也给他培养成了喜好读书的习惯。

1902年春天,毛泽东回到了故乡韶山,父亲也将他送往了离家较近的私塾读书,私塾先生邹春培很喜欢毛泽东,还曾表示这孩子一定会有大出息。

在毛泽东9岁到13岁时,一共换了四个私塾老师,而这些老师都给他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影响。

之后,毛泽东停学帮助父亲干活,但他依然抽出空闲时间来读书,在《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一些书籍里,他了解了大众的疾苦和民族的危机,一颗为国为民的种子也在他的心里萌芽了。

于是毛泽东准备走出封闭的家乡,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学习一些新的知识,那么渐渐长大的毛泽东又经历了什么呢?

文章图片3

毛泽东(右一)同父亲毛顺生(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泽覃(左一)在长沙合影

二、毛主席的青年时期

1910年,毛泽东离开家乡后来到了东山小学进行更完善的学习,在这里,他深入的了解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也了解到了外国的一些历史和地理知识。

在得知华盛顿这个人物“经八年苦战,建立起国家”时,他说:

“中国也会有这样一个人物。”

之后,毛泽东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所学校所教授的全部课程,在1911年春天的时候,他便离开东山小学来到了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

在这里,毛泽东又接触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当他在报纸上了解到黄花岗起义的事情时,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所以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毛泽东决定投笔从戎,参加了湖南新军,他吃了许多苦,但他从不害怕这些苦难,反而更加积极投入革命当中。

文章图片4

青年毛泽东

等到政局渐渐稳定下来之时,毛泽东还是选择继续回学校读书,于是在1913年,他考上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这里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

五年半过去了,毛泽东毕业后也真正的走向了社会,他决定去往北京筹备他在校期间创立的新民学会会员赴法事宜。

这一次的北京之行让他接触到了李大钊等人,从此毛泽东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1919年,毛泽东家中来信表示母亲病重,于是他连忙回到了长沙,在照顾母亲之际还组织长沙的学生声援五四运动。

这段时间,毛泽东还带着母亲和弟弟去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这是毛泽东一家最早的照片,也是毛泽东和兄弟二人唯一一张合影,在这张照片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毛泽东的下巴上光滑无比,未显现出任何痣的存在。

文章图片5

在毛泽东组织发动学生运动时,却遭到了北洋军阀张敬尧的镇压,毛泽东发起了“驱张运动”,为了获得全国舆论的支持,毛泽东选择再次进京开展行动。

最终经过半年的时间,驱张运动圆满完成,青年毛泽东也在人群中崭露头角,而他也在北京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等对其影响重大的书籍。

从此以后,毛泽东转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而他的信念也从未动摇过。

1920年,毛泽东收到了好友蔡和森的来信,信上表示:

“成立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要,在国内应该有所准备!”

毛泽东回信也表示十分的同意,于是在长沙新民学会上,他理性的表示只有共产主义,或许会有机会彻底改造中国。

文章图片6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

而在一年后,毛泽东也正式作为代表前去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次会议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之后,毛泽东多次组织并领导工人运动、各种起义等等重要活动,并在国民党围剿共产党人的时候,他领导的井冈山工农武装取得了成绩,为革命保存了火种。

直到这个时候,毛泽东的下巴上还没有痣的出现,那么那颗痣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文章图片7

三、遵义会议后,毛主席中年得“痣”

说起毛泽东的那颗痣就要从红军长征说起,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对共产党穷追不舍,为了甩开国民党的包围追击,红军决定进行长征。

而那时毛泽东却经常受到与他不同思想的人的批判,但毛泽东却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多次救红军于水火之中。

在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在会上清算了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存在的错误,并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因为亲自部署娄山关战斗,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并顺利渡过金沙江,为长征的胜利筑起了强大的基础,然而毛泽东也好久没有理头发了。

于是警卫排长看到后便让一个战士前去为毛泽东理发,这个战士叫做陈伯钦,虽然他经常给同志们理发,但是看到毛泽东后他还是十分紧张。

文章图片8

左一毛泽东

毛泽东摆出了温和的笑容,并坐在椅子上等待陈伯钦为他理发,陈伯钦大着胆子给这位优秀的领导者理发后,便又给他刮脸。

这时陈伯钦看到了毛泽东的下巴处有一颗黄豆大小的肉痣,在下巴中间偏左一点,于是他紧张的避开了那里。

毛泽东似乎感觉到了他的紧张,于是用手摸了摸下巴处的痣,开了一句玩笑话,并说到:

“以前我这下巴除了胡子什么都没有,如今这颗痣也不知何时长出来的,差一点就长在正中间了。”

旁边的人们听到这句话后也前来观看,确实发现毛泽东的下巴处的那颗痣,而以前和毛泽东相识的人也十分诧异,因为在之前,这颗痣并不存在。

有的人担心这颗痣是不是肉瘤子,于是喊来医生诊断,毛泽东表示:

“我的身体也没什么异常,不会有事的。”

不过最后医生还是为他检查了一下,好在这颗痣只是普通的痣,并不是什么瘤子,这也让众人松了一口气,然而谁都不知道这颗痣形成的原因。

毛泽东下巴的这颗痣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在一年后,一本名叫《红星照耀中国》的书籍配上一张毛泽东头戴红星八角帽的照片,登在了报纸上,轰动了全世界。

文章图片9

照片中毛泽东斜侧着身体,面容虽稍显憔悴却目光坚定,无不让人感受着他的自信和力量,而那颗明显的痣也在这张照片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此前他所拍摄照片中从未出现过那颗痣。

这张照片以及书籍的出现,彻底摧毁了当时国民党捏造红军是“流寇”和“赤匪”的诬言,当毛泽东在1937年看到照片时,也笑了出来,他表示:

“没想到这张照片会有如此威力,真的要感谢斯诺先生,是他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真正的样子。”

而毛泽东所说的斯诺先生,就是写下《红星照耀中国》和拍摄照片的外国友人,斯诺是一名美国驻华战地记者,当年他突破国民党的重重阻碍来到了前线,就是为了亲眼看看真正的共产党的模样。

此时红军刚刚结束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斯诺来到这里后逗留了四个月之久,在此期间,他与毛泽东、彭德怀等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为毛泽东拍下了照片。

文章图片10

那张照片也曾被人们称为“苏维埃的巨人”,如今通常被叫做“毛主席在陕北”,成为了一张非常经典的照片。

在斯诺的印象里,他认为毛泽东身上有着中国农民的纯真和质朴,有着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是一个意志坚定且非常优秀的军事天才和政治战略家。

而且斯诺在了解毛泽东的经历后,更加坚信未来的中国一定属于毛泽东等同志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

事实也确实如此,毛泽东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希望,也为百姓带来了福祉。

文章图片11

四、他将人民放心上,人民也将他放在心上

毛泽东下巴上的那颗痣也成为了他的标志,1947年的时候,由于蒋介石向党中央发动“重点进攻”,毛泽东决定转战陕北,途中来到了佳县。

文章图片12

10月17日,毛泽东一行人走在佳县大街上,虽然已经非常低调,但还是被周围的百姓认出来了。

有的百姓将手放在下巴处,对周围的人传递着手势,表示行走在中间的人就是下巴处有痣的毛泽东,随后有许多人朝着毛泽东走来。

他们大喊着:

“毛主席来了,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微笑着对乡亲们挥着手,随后便抄小路离开了。

或许那些百姓从未见过毛泽东,但他们都能感觉到那个伟大的领袖身上的气场,以及下巴处的痣。

在1953年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毛泽东视察湖北省委后决定去黄鹤楼看看,在这里他们碰到了一群孩子。

一个叫赵守华的小女孩问道:

“叔叔,这个带口罩的是谁呀,他是什么官呢?”

旁边的摄影师默不作声,毛泽东听到后摘下了口罩想回答小女孩,还没等开口,小女孩又说了一句话:

“我知道你是谁了,你是毛主席,毛主席的下巴这里有颗痣,你也有。”

毛主席笑着表示,我是和毛主席有点像。

文章图片13

而那个小孩或许也从未见过毛泽东,但心中都有他的存在。

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那颗痣,还有毛主席一直将人民放在心上,一直为百姓服务的原因。

早在长征时,毛泽东一边心系红军途中遇到的问题,一边心系沿途百姓吃水吃饭的问题,在他看到百姓挑着混水回家使用的时候,便决定解决群众的吃水难题。

于是他带着乡村干部们亲自打井,组织红军用大楠竹代替水管,并在井底铺上了木炭和沙子,最终让乡亲们喝到了清甜干净的水。

后来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讲的就是这件事情。

文章图片14

除此之外,毛泽东为百姓服务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当然人民群众也会一直将他放在心上,永远的怀念他。

至于那颗痣为什么会形成,有的专家表示,可能是当时长征路上,毛泽东经常在太阳底下照射,吸收了许多紫外线,再加上日夜操劳,长期饮食、作息并不规律,从而产生了过多的黑色素细胞,所以他的下巴处才会在后来长出痣。

文章图片15

足以见得,当时的毛泽东承受了多少压力,多少无言的苦难,但是他都坚持了下来,为我国前进的道路上做着贡献。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他一生的追求,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留下的丰功伟绩,是人们所不能忘却的。

毛泽东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