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莱阳为什么成为胶东红色革命的中心

 文豪学者 2022-12-12 发布于山东

纵观胶东革命史,莱阳曾经是胶东红色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又曾经数次成为胶东革命的中心。

1、优越的地理位置

莱阳地处胶东腹地,占据交通要塞。清时,胶东两条官道,其中一条就穿过莱阳向东而去,民国年间的烟青公路,也是穿过莱阳,连接烟台青岛。

文章图片1

莱阳对外交流广泛,从青岛、济南等地去烟威、烟威外出异地大都要路过莱阳。

到30年代,开始大规模修路,烟台、青岛、平度、栖霞已经通行汽车了。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莱阳与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也为先进的思想和许多仁人志士率先进入莱阳提供了条件。

2、莱阳是一个大县。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莱阳,面积涵盖现在的莱阳莱西。东西平均120华里,南北平均约110华里,总面积:13200平方里。

文章图片2

如‬此广‬袤的土地,‬相对而言,反动势力的控制必‬然‬比较薄弱,尤其在‬各‬县‬交‬界‬的边‬缘地带。

‬所以,在东部的莱海交界的万第、西北招莱交界的谭格庄、现在莱西的前保驾山,都是早期胶东革命最发达的地域。

3、莱阳文化底蕴丰厚

莱阳曾经是胶东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文章图片3

建于莱阳的山东省第二乡村师范,是半岛中心的文化摇篮,也是胶东红色革命的发起之地,当时,二乡师聚集了大量进步人士担任教师,一大批有志青年慕名前来,在这里,接受的不单是传统文化教育,还有进步的革命教育和共产党及进步人士策动的多次爱国运动。

莱阳中心县委书记张静源亲自介绍二乡师学生刘松山、王之风入党,并成立了二乡师支部。

二乡师办学时间不长,但走出了一大批胶东革命先行者,乡师停办后,广大革命师生有的奔赴了延安,有的在当地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有的参加了党的地下活动。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成为胶东红色革命的中坚力量,其中许多成长为将军和国家省部级领导干部。高锐、张少虹、梁辑卿、姜‬忠‬泰‬、‬慕湘等许多军事干部均毕业于二乡师。

与此相呼应是,建于文登的七乡村,也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文登也是胶东红色革命的重要发源地,此地发起的一一·四暴动和天福山起义,更是走出了胶东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成为胶东4个军的起源。

莱阳大革命时期的灵湖小学、灵湖中学,校长宋景周是个进步人士,与张静源、宋云程等联系密切,为革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4、莱阳人极具反抗性格。

莱阳人刚正耿直,性格中极具反抗精神。

历史上,爆发于栖霞的于七起义,其中就有大量莱阳志士参加。

文章图片4

辛亥革命前夕爆发的轰轰烈烈的曲诗文抗捐抗税运动,规模达到十几万人,为当时全国反清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成为胶东辛亥革命的先声。

这次抗捐抗税运动,也极大地激励了莱阳、海阳、招远、栖霞一带民众的革命热情。

十几年后,莱阳就出现了胶东第一个农村共产党支部、第一个县委、第一个中心县委等五个第一。

5、莱阳是武术之乡。

是螳螂拳的发源地,习武之风盛行,民风彪悍。

抗战初期喜峰口与日军死拼,杀得日军闻风丧胆的27军大刀队,内中有数百名莱阳螳螂拳弟子。

文章图片5

胶东红色革命重要发源地的水口,素有“水口功夫躺下使劲”的俗语,其地躺拳为著名的太祖长拳演变而来,附近村庄习武很早很多,远近闻名。

早在清末,万第就曾发生过为防捻军侵扰而与捻军的殊死较量。

文章图片6

莱阳早期的海莱游击队队长姜宗泰就有一身好功夫,数次单人单枪铲除党内出现的叛徒,屡立奇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