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莱阳的二乡师走出了多少位开国将军?

 新用户339933 2023-08-09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如果有人问,鲁东大学的校史中哪个年级的学生中出的将军最多,那么非二乡师(全称为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鲁东大学前身)第五级莫属了。

二乡师地处莱阳,从1930年开始每年招收四年制的两个班,每个班40名学生,其中五级一班走出了姜林东、高锐、白相国等开国将军和部长,而五级二班则走出了开国将军刘春山及比他小三岁的学弟谭旌樵等将校军官。

年龄最小却成绩优异

谭旌樵

谭旌樵1920年生于烟台莱阳的乡下。他于1934年9月考入驻地在莱阳的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是整个第五级学生中年龄最小的,那时他只有14岁。

他在入学考试中还有一个小小插曲。在800多名考生竞拼的考场上,由于他临近的同桌考生没有带墨盒,便请求合用谭旌樵的。这样在考场答卷时就把墨盒推来推去,结果被监考老师发现,怀疑他们有作弊行为,当场宣布各扣掉20分。

然而,在当时录取率低得可怜的严重态势下,谭旌樵最后还是入围了,因为即使蒙冤被扣掉了20分,他的考试成绩依然遥遥领先。

显然,谭旌樵在班级中有智力过人之处,属于“小小年纪排头兵”之类型。由于学习成绩好,加上他与同学们比较融洽合拍,大家都很喜欢他。

地火涌动的二乡师

有人说地处胶东中心地带莱阳的二乡师是胶东革命的摇篮,也有人说二乡师第五级走出的将校最多,是莱阳二乡师的“黄埔四期”。究其原因,学生们之所以有较大成就,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也是他们的努力奋斗使然。

二乡师的地下革命烽火,促使很多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

学校的教务主任王衷一(即王哲,新中国成立初期任山东省副省长),是1927年5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革命者,他留过苏,在北大做讲师期间由于宣讲苏俄革命、鼓吹共产主义,上了北平当局的黑名单,此时正赶上他的朋友——二乡师校长董凤辰到北平招纳人才,王衷一旋即被邀请到二乡师任教务主任。

从二乡师诸多学生的回忆录可以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称王衷一为“我们的共产主义老师”。他在公开课“农村经济”中,讲苏联经济,讲江西苏维埃,讲南方的农民运动,讲朱毛红军。

后来大家才知道,王衷一之所以这么胆壮,首先是因为他手中有孙中山先生的一纸委任状。他曾经陪同中共一大代表、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王烬美一起觐见过孙中山先生,并与其他三人同时得到了任命。另外,他的一位高姓同学在蒋介石侍从室工作,经常从南京来信,这无疑也是一把可以利用的“通天”保护伞。二乡师出现赤潮,得益于王衷一的指导和庇护。

当时二乡师考进的第一级学生姜宗泰,是1930年中共派往学校读书的优秀党员,他在中共第一届胶东特委书记张静源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二乡师的第一个党支部,很快发展了20多名党员,把二乡师的革命风潮搞得轰轰烈烈。姜宗泰被反动当局通缉后,他离开学校担任莱阳县委书记,并兼任红军游击队长,成为令反动当局心惊胆寒的“姜二虎”。谭旌樵很佩服他的这位校友,又是莱阳老乡,感到姜宗泰所走的道路,就是他要选择的道路。

在后期二乡师的领导及教师中,有红色作家校长吴伯箫、红色诗人何其芳和鲁迅的挚友王冶秋等著名红色教员在教,对谭旌樵那一批学生影响很大,谭旌樵是他们的粉丝。

课余时间,谭旌樵钻进图书馆,游弋在进步书刊之中。诸如《大众生活》《大众哲学》《新生》《八月的乡村》《毁灭》《铁流》尤其是鲁迅的作品,成为谭旌樵最好的精神食粮。

由于读书多、善于辩证思维,他的谈吐见地哲理深邃,同学们称他为“小哲学家”。

在二乡师这个红色摇篮里,谭旌樵如鱼得水,既获得了丰富的学养,也奠定了他向往革命的初心。

西行路上投笔从戎

1937年秋天,日寇的飞机飞抵莱阳上空,侵略者的铁蹄奔袭而至,二乡师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0月一个黎明前的风雨过后,校长吴伯箫(著名作家)带领近400名学生转移,临别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吴伯箫

没有来得及跟吴伯箫校长一起离开的五级一班学生姜林东(后成为开国将军)、高锐(后成为开国将军)等5位同学,骑着自行车,风餐露宿,一个月后见到了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任职的吴伯箫老校长,进而被介绍转学到陕北公学。而五级二班的谭旌樵、刘春山(后成为开国将军)会同同级同学白相国、任泉生、龚梅芳等五位同学也紧步他们的后尘,奔向宝塔山的方向。

他们在徐州的一个小旅店里过夜时,在昏暗的路灯下,谭旌樵给挂念中的父母写了一封家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古忠孝两难全,值此国难当头之际,热血男儿当以国事为重……我将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换取中国之新生。”

是年冬天,17岁的谭旌樵走进山西临汾刘村镇八路军办事处,经过考试被录取进八路军学兵队,1938年春结业后,他跟随彭雪枫等同志到达河南确山县竹沟镇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驻地,被任命为中队长(相当于连长),旋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百炼成钢将军路

连年抗战烽火中,谭旌樵历任连长、政治指导员、参谋、股长等职,转战于山东沂水、新泰、蒙阴边区,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山东纵队机关和主力部队的转移等重大任务,并在开展内外线对敌作战和反扫荡斗争中历练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解放战争中,谭旌樵历任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野战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郑州、洛阳、开封、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百炼成钢。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军委作战部四处副处长、战争经验研究处第一副处长,原总参谋部作战部战争经验研究处处长兼军委战略小组办公室主任,原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部长,总参谋长助理,离休前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能带兵打仗、经历无数次生死考验的谭旌樵不仅在战场上是英雄,而且在国家战略筹划、军制史编写领域也是行家。他参与和领导了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经验的编写、国家战略研究与筹划、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的拟制、我国第一部兵役法的起草制定和我军军制史的研究编写等重要工作,为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特别是我军作战指挥中枢的建设,为促进军事科研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良多。

谭旌樵将军于2001年辞世,终年81岁。2010年鲁东大学八十年校庆时,他被评为鲁大杰出校友,有其名,符其实,在鲁大校史里,有他永远闪光的一页。

你可能还想看:

上世纪60年代以前,烟台约定俗成有两大海水浴场,你知道在哪儿吗?

敌机来了!父亲要转身往防空洞跑,已经来不及了

曾经的烟台第一高楼——服装大楼

丹桂街的栗蓬、片汤、潍县杠子头和洞天画馆,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

“麦吱儿”“富得喽”和“唔悠哇”,你认得几种?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