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读《滕王阁序》 || 作者 党小娟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12-12 发布于上海


浅读《滕王阁序》

作者  ‖  党小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我们在高中时期就读过的耳熟能详的优美诗句,都是出自这篇《滕王阁序》。近期重新学习这一骈文,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篇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的文章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写,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济济到场面壮观的盛宴,再由盛宴写到人生际遇,最后以应命诗和自谦作结束。

全文由欣赏滕王阁及周遭风景,而后表达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几乎全篇用典,且用得自然恰当,典雅工巧却又精彩绝伦,更是诞生了40多个成语。通过开篇描述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表现出了滕王阁所处的极佳的地理位置,在这座阁楼上鸟瞰一切,感觉参加这个盛宴的人也包括都督阎公邀请我们诸位在列一样,让人禁不住心潮澎湃,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也仿佛不只是当年命人修楼阁的滕王,也不仅仅是王勃、孟学士等等名门雅士之流,所以我感觉到若是读了本作品的人都是都督阎公所邀请的每一位宾客,大家登上滕王高阁开始“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这样的开怀畅饮作赋吟唱吧!“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宇文新洲等,看这些有才华的人“萍水相逢”齐聚一堂,而又谈笑风生,大家举杯喝酒的气度也超过了“彭泽之樽”——即陶渊明的酒量。在滕王阁放眼长天,天高地迥,视野空旷,登高远眺,顿觉宇宙无穷无尽,等到这风景看得差不多了的时候,诗人开始感叹自己的人生境遇了,所谓“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就算是在滕王高阁观景作诗总有结束之时,就像一个人去参加别人家的喜宴,看人家姑娘找了一个各样都好的如意郎君,起初他是羡慕的,然后羡慕之余开始感叹自家女子也这般年纪然而婚姻上没有着落,心里不免在高兴过后开始失落起来。王勃这时候正有此种类似的心情,他在赏景交友之余,开始叹息自己的人生“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尽管他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才华横溢,但此时苦于没有被朝廷重用,没有一官半职也没有人尽其才,所以他才发出“谁悲失路之人”这样的疑问。紧接着表达诗人“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的现状,但也要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决心和抱负,才能达到“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境界。因此任何时候,虽然“东隅已逝,但是桑榆非晚”,只要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而努力,那么就算“北海虽赊”,还是可以做到“扶摇可接”,不能像孟尝那样虽然性情高洁,但空余报国之情,更不能像阮籍那样,赶着马车到了没有路的尽头为无路可走而哭泣!

王勃接着感慨自己只是一介书生,虽然和西汉时期的外交家终军一样的年龄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空有一腔抱负而无处施展。并且自谦说并非像谢家子弟一样优秀,然而有幸和孟母那样的贤邻一样的与各位结交。所以话锋一转,说可以舍弃一生的功名利禄到万里之外侍奉自己的父亲,也是人生之幸事。感慨自己虽有才华但是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的引荐自己的人,空有文采而只能独自叹惋。临末不乏再总结感怀一下:哎呀,胜地不常有,盛大的筵席也很难再现,王羲之与朋友欢宴的兰亭已成为过去,大富豪石崇的金谷园也变为废墟,承蒙宴会的恩赐,让诗人在临别时做了这篇序文,自谦冒昧地尽自己的微薄之意,作了短短的引言。然后请大家展示如潘岳、陆机那样的江海般的文采吧。

文末的一首四韵小诗,也把滕王阁的那种高大恢弘与壮观华美之气势都写了出来,尤其是“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更是诗人对风光依旧,人事多变的感怀,抒发生命短暂,繁华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结尾“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一句表达翻修后的滕王阁无论再怎么辉煌,当初建造和游览它的滕王已经不在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再次感叹物换星移,时空变换,物是人非的情景。不免有种呼吁人们珍惜眼下时光和眼下这一切美好事物的感觉。

这就是我对这篇文章的拜读和粗浅理解,还有我觉得四六句的骈文有它独特的对仗特点,这样背诵起来有助于理解,所以当看到新闻里说背会这篇文章就可以免费得到滕王阁的门票也是很好的做法呢,要不是这无休止的口罩问题,我估计我也可以飞到 “豫章故郡”那里去挑战自我呢!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