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秋虹 充分运用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培养初中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昵称15221501 2022-12-13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基础教育课程》2017年9月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外国语学校      向秋虹      邮编:445000

      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经济社会创新型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历史科学的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品德教育在学科德育中又居于核心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德育逐项任务,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观点和规律、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最终应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处事,学会做人。

      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为一种新制度的建立、一种新技术的发明、一种新理论的诞生等进行不懈奋斗的事迹,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无不具有启发教育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
      一、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首要内容,在中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教师首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历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荣耀、民族的骄傲。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一是要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二是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要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
      历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国情、激发斗志。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奋斗史、探索史。近代以来,列强入侵,民族垂危。各阶层的爱国志士,自觉地承担起挽救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的重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一个独立、自立的新中国。讲授这些内容,要着重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要能够激发学生奋进、图强,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责任感。从中国翻天覆地的发展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适合中国国情的图强之路在哪里?历史教师要用历史告诉学生,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最好的教材,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使学生真正了解伟大祖国的历史,才能产生不必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通过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有闻名世界的瓷器、丝绸,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更是尽人皆知,有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和秦陵兵马俑。这些宝贵遗产,世界各国人民交口称赞,这一切,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二、通过近代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中国近代史是屈辱史,又是抗争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激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同时也要学生从内心说出屈辱的历史不会在我们身上重演的感慨之言。

      二、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谦虚、诚实、坚强、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等良好的思想品质    

      历史老师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原则,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忧国忧民、报效祖国、以死殉国,天下为公、至大至公、舍生取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尊师敬业、谦虚礼让,勤俭节约、崇俭反奢,诚实正真等等。历史教学在选择提供典型的道德形象及丰富的评价材料时,既要选取正面历史人物,也要注意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谦虚、诚实、坚强、坚忍不拔、创新都是良好的思想品质。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的品质?这在历史教学中同样可以找到答案,如哥白尼、布鲁诺等科学家的事迹有利于学生形成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的品质。
      三、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认识个人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学生必备的良好的思想品质。唐朝名臣魏征曾说过:“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朝代的兴起衰退无不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人民拥护的政权日益强大,失去人民拥护的政权则日益没落,最终被推翻。故史书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任何时代的进步,任何事件的成功都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人,只能归功于人民群众。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成大业的。那些所谓的英雄只是把许多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汇集起来罢了。
历史教学要通过讲授历史杰出人物和社会英雄的故事,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中学历史教学道德知识的教育,主要是借助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等道德知识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信念。中学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铸成中华五千年美德,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历史课肩负着向学生灌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而历史名人和社会英雄,他们的成长过程以及言行,为学生提供了人生榜样和精神坐标,是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鲜活教材。学生从这些人身上定会有所启示和感悟,镜鉴出许多做人的道理。

     四、充分利用优秀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理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自我心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重视用历史人物生动的言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国历史涉及人物900余人,世界历史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如以身殉国的邓世昌,舍身变法的谭嗣同,百折不挠的爱迪生,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黄道婆,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选择优秀代表人物,引领学生充分挖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做人,中国历史有无数志士仁人,他们创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以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启迪,情感上 的感染。
     总之,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注重通过各种渠道去实施德育,这这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应考虑的重中之重,在当前也是响应贯彻落实江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之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紧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老师讲授、学生讨论、观看一些历史声像资料、甚至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让学生表演一些历史剧情等方式去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认识历史,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因为学生可以从历史中学到影响其个人选择、态度和价值认识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又直接能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说,历史教学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我们决不能低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