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在长安街的庆寿寺双塔

 新用户8926AVU2 2022-12-13 发布于北京

长安街西单东面有个电报大楼,现在的孩子恐怕不知道什么是电报了,可是我们这些五、六时年代出生的人不会忘记电报大楼整点的报时声。

在电报大楼的西边过去有两个塔,这地方叫双塔庆寿寺,就连我们岁数的人也只是朦朦胧胧地听说过,见没见过没有印象。

是一次见到了一张梁思成先生手绘双塔寺的图片,才引起了我的兴趣。双塔寺曾名大兴隆寺、慈恩寺,原址就在电报大楼西侧。该寺院最早创建于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1165年)。百年后,元至元四年(1267年)又建了两个塔,所以又叫双塔寺,双塔都是八角密檐砖塔,一个九层,另一个七层,东西比肩排列。九层高塔为海云大师灵塔,低的塔是海云大师的大弟子可庵之灵塔。

在金末元初,海云禅师是北方最为重要的宗教领袖,他住持庆寿寺,通领全国佛教。当时的庆寿寺规模宏大,占地百顷,香火盛极一时,为京师诸寺之首。

庆寿寺自建成起,一直受到当朝执政者的重视,曾作为金朝的庆寿宫及元朝太子的功德院。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重修后更名为“大兴隆寺”,又称“慈恩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一场大火将该寺毁于一旦,仅存两座砖塔。

双塔庆寿寺见证了北京城从金、元、明、清,到民国袁世凯执政,老话儿曾说先有双塔寺后有长安街。

为保护双塔寺,1267年修建元大都南城墙的时候,因与双塔庆寿寺发生冲突,元世祖忽必烈下旨:西南转角城墙南移,“远三十步环而筑之”,把双塔庆寿寺保留了下来。

可是在1954年,因西单到新华门段路窄,决定将金代建成的矗立于几百年风雨之中的庆寿寺及双塔夷为平地,原址上建起电报大楼。贯通东西长安街是“面子工程”,是“重中之中”。这时梁思成先生提出“保留双塔,道绕塔行”的方案, 并绘制了“双塔街心公园的效果图”。他提出把双塔留下来,作为一个街心小绿地看一看,如果效果不好再拆不迟。遗憾的是这个方案遭到政府的反对而没有被采纳。

拆除过程中,从塔内出土了海云禅师石像、海云禅师和可庵禅师舍利、楠木小供案等珍贵圣物,现收藏于在北京首都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