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云的前世今生

 海云频道 2023-03-06 发布于北京

每次去首都博物馆“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展厅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因为这里放着一尊神态自然,结跏趺坐姿的佛像。

这尊佛像左手结触地印,右手当胸捻念珠。他身着僧袍,外披汉式袈裟,流畅自然。

▲ 首都博物馆“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展厅,石雕高僧海云禅师像。

造像体态丰腴,里面穿的是一件暗红色交领右衽僧袍,在外面斜披了一件汉式袈裟。袈裟上的颜色很丰富,有红色、绿色、蓝色、黑色等各种颜色的彩绘,象征着“百衲衣”。衣纹自然流畅,在衣领、袖口、袈裟的边上都有金边装饰。他的左手放在左膝上,结触地印,右手当胸拈念珠。佛像的面部,耳部,颈部,手部等裸露的地方,都饰以肉色

这尊像整体生动、写实,在首博介绍这尊佛像的书里,称他“是一尊造型艺术水平很高的汉地人物塑像”。

正因为这尊像雕刻的栩栩如生,当这尊像曾经在白塔寺“七佛宝殿”长期展出时,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一种传言,说这尊像是禅师的“肉身像”。后经过专家对这尊像进行保护性修复时重新做了鉴定,确定这是一尊石质胎体,表面彩塑的造像。

▲ 首都博物馆“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展厅,石雕高僧像暨海云禅师像。

他到底是谁呢?

他就是后人赞颂为高僧大德的海云禅师!!!

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 年),海云出生于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俗家姓宋,名印简。

七岁,一句“开者何宗,明者何主?”让父亲明白这个孩子绝非尘世之人。从此与佛结缘,净世青莲

八岁,落发,师从中观沼禅师。从此烦恼齐绞,红尘皆了

自七岁入学,授《孝经》,至首章遽问其师曰:“开者何宗,明者何义?”父母闻而异之,恐儒学非所以为宜,乃携见传戒颜公,祝其发,明年礼中观沼公为师,乃训今名,受以净戒,使修童子行……

——《海云禅师碑》。

十一岁,受具足戒。从此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十三岁,跟随师父到凤州广惠寺,升座说法。金宣宗听闻其名,派遣使节赐他“通玄广惠大师”称号。从此传为奇谈,名德重望。

十八岁,平静的生活被蒙古人打破了。1220 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进攻宁远。当时寺庙中的众僧纷纷逃离,自求多福。

年老体弱的中观师傅说:“吾迫柏桑,汝方富有春秋,今此玉石俱焚,奚益?子可以去矣!”也许是一句“吾迫柏桑”,海云泪流满面,回答:“因果无差,生死有命,安可离师而自求脱免乎?纵或得脱,亦非人子之心也。”宁远城被攻破后,海云与师傅一起被俘。

年龄不大,却能有这等心胸。这个青年让成吉思汗很震惊,也好奇起来。“四杰”之一、肱骨老臣木华黎,因骁勇善战、沉毅多智封为太师。成吉思汗特命太师亲自前来抚慰师徒二人,并赐封号“寂照英悟大师”。

无论是天资聪颖、学识渊博还是忠孝仁义、年轻有为,海云都给太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小长老”的敬称不胫而走,木华黎对海云的喜欢溢于言表。从此因祸得福,潜心修行。

十九岁,师父圆寂。虽入佛门,仍有恩情。生死相依的师父也许更像父亲,十二年的照顾,十二年的教导历历在目。也许是想离开伤心之地,海云只身来到燕京大庆寿寺,追随中和璋禅师,成为掌书记。

二十岁,继承中和璋禅师衣钵,成为了临济宗第十六代祖师(一说第十七代)。从此振兴禅宗,师道尊严。为了振兴临济宗,海云禅师云游传法、研究探访并恢复重建了很多寺庙。

这位“中兴名匠”为临济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持的寺庙有:竹林寺、易州兴国寺、兴安永庆寺、昌平开元寺、真定临济寺、云中(今大同)龙宫寺、华严寺等。

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 1271 年建立元朝,成为蒙古民族的骄傲。

而早在 1242 年,忽必烈就在漠北召见了海云禅师,以了解中原佛教的情况。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会面,也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会面。同时,这也证明了海云禅师在当时佛教界的威望。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段历史视频:

说是会面,不如说这是一次授课。忽必烈除了学到治国方针,还拥有了得力助手。

海云禅师说:“以儒治国,要广求天下大贤硕儒,谘问古今治乱兴亡之道。”他举荐了博学多才的刘秉忠,辅佐忽必烈建立蒙古帝国。

日后刘秉忠不仅设计规划了元上都、元大都,还为元朝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确立打下了基础。这看似简单的帐下引荐,更为后来汉文化在蒙古的传播埋下了种子。

海云禅师圆寂后,忽必烈在他曾经住持过的庆寿寺修建了一座九级灵塔作为纪念。这份哀荣还绵延到他的继任者可庵禅师身上。可庵禅师圆寂后,忽必烈又在庆寿寺修建了一座七级灵塔纪念。两座塔左右相拥,玲珑秀丽,巍峨壮观,庆寿寺也因此被百姓俗称为“双塔寺”。庆寿寺就坐落在咱北京城长安街电报大楼附近。

庆寿寺

庆寿寺双塔


 庆寿寺海云禅师塔之塔铭

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阳)(北京法源寺藏)

元宪宗五年(1255年)刻拓片(纵159、横102厘米) 

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阴) 拓片

(纵126、横104厘米)

不过,这个景致我们今天无缘再见了。50年代扩建长安街时,因双塔正好压在拟扩建的长安街上,这座见证了北京城金、元、明、清、民国近800年风雨的寺院和两座近700年的双塔被拆除了。

海云这位禅宗临济派高僧,金末元初时燕京地区重要的佛教领袖人物总是与我相会在梦中,也许这就是缘分!

参考资料:

1. 首博佛像厅讲解词

2.《文物背后的故事——新首博必看的16件精品》

3.《北京史》

4.《图解佛教——读懂佛教之美》


听说转发文章

会带来好运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