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波涛 谈淡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昵称15221501 2022-12-13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中国教师》2017.6.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     刘波涛      邮编:445000

     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使之成年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世界观的形成和知识的积累大多是在高中阶段,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体会,谈淡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教学观。

    要使语文学科教学成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挖掘与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挖掘、积极实践,通过诗教活动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利用语文课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电化教配直观新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如:教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有三课分别是《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四首诗,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毛泽东故居、橘子洲头、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图景,带领学生领略青年毛泽东的革命豪情;教授《再别康桥》时,可以再现剑桥风景,讲解剑桥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世界人民培养了众多学子,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带领学生体会徐志摩的母校别情;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以用图片再现历史上著名的母教子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巴金对忙碌、沉重、贫穷、勤劳、博爱、温馨的大堰河的爱及作者表达对保姆的深深的悼念、悠长的追思和真挚的感恩。从而渗透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父母的强烈的敬爱之情。

      三、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 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语文教材中,揭示课文思想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或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点”,它是入“道”之门。要 找准“悟点”,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个性,不仅在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总体,而且把握课文的局部,即对每个关键性词语、句子、段落的个性均有所领悟。这样,德育教育的点就越能落实。如:在讲授人高一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就抓住两个关键性的词语“天伦叙乐”“ 紫色的灵魂”大做文章:现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本意,天伦,天理伦常 。伦,人与人的关系。儒家里的五伦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夫妇循礼、对朋友忠诚宽容、同道相谋(君仁臣忠)。 叙,强调一个挨一个的序列。再引导学生联想对比思考古代的“三纲五常”,并作解释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从而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再讲到巴金的身份与大堰河身份的格格不入,从而突出他们之间的母子深情。也有此生发对“紫色灵魂”的理解。突出巴金对保姆的赞美和悼念之情。以达到教育学生不分门第观念,平等看人,热爱父母,珍惜拥有的德育思想教育。教学中,我就提倡把学生的课本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正确的思想教育。

   四、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利用《烛之武退秦师》可以教育学生在国难当头之时,牺牲小我,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荆轲刺秦王》着重叙述了荆轲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的故事。表现了荆轲 深沉、刚毅、慷慨、、深谋远虑的性格特征,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当然,荆轲虽然刺杀不成功,但是也要引导学生明白荆轲的行刺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企图凭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

但千百年来,荆轲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仰与肯定的。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教育学生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五、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高中必修一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科书中关于“口语交际”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结合“阅读鉴赏”部分的课文学习,安排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二是在“梳理探究”中的专题实践活动中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练习;三是每册设计四个专门的口语交际单元,分别是:朗诵、演讲、讨论、辩论和访谈。活动的设计强调具体情境的设置,少讲理论知识,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通过朗诵演讲的活动,培养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访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好让祖国挑选的准备,以便更加热爱学习。

      总之,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未成年人可塑造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容易爱屋及乌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容易“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或“良莠不辨”的盲目模仿,就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老师处于:“教师其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富有教育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的特殊地位。因之,我们广大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自觉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应以“育人为本”,教师要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榜样。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服务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好朋友.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而且关心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六、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方面,古人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育史上有“孟母三迁”的佳话,这都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学校建成绿色学校。让学生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学习和生活,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美化生活,净化心灵。

     综上所述,对未成年人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强大的系统工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未成年人渗透德育教育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配合,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