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诗歌大放异彩,为何边塞诗能独树一帜见证唐朝的兴衰史

 茶香飘万里 2022-12-13 发布于山西

 唐王朝是一个极其繁荣且浪漫的朝代,有人说正是唐王朝的繁荣盛世,才全面且迅速的推动了当时文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唐诗中边塞诗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唐朝边塞诗的发展变化也恰恰体现了唐王朝的兴起与衰落。细品边塞诗,你才会发现它赋予的感情是直抵你心底的!

《初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盛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晚唐》却想羲轩氏,无人尚战功。

这四句诗出自于四首不同的诗,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能最直观的感受到其中主题格调的巨大差别,正是这种主题格调的天壤之别将唐王朝的时代环境、人文心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繁荣唐王朝造就兴盛诗文化

一、投笔从戎,立功封侯。一统王朝之元气、充满强烈愤激之情的初唐

初唐时期(618年-712年):初唐的边塞诗其实并不多,它远不及盛唐丰富多彩,也没有晚唐的哀怨动情,但是初唐诗虽少,却不乏精品,杨炯的《从军行》便是其代表之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文人,内心却极度燃烧的爱国之情,初唐时期,内忧外患,天下甫定,边塞地区时常遭受侵袭,一众诗人渴望投笔从戎,迫切的渴望以此来立功封侯,以陈子昂、杨炯等初唐四杰为列,初唐的大量边塞诗基本都是出自于他们之手,他们不满于此前诗风形式主义的弊端,强烈的要求诗歌要充满充实的思想,也正是他们的存在,让诗风从此有了巨大的扭转和改变,已不再是南北朝时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而是开辟了气象万千、雄浑博大的新世界。

不管是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还是骆宾王的“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无不将他们心中对于强敌入侵的愤激,以及渴望为国杀敌的壮志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也可以看出初唐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各个方面都在积极向上,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初唐代表诗人:骆宾王、杨炯、王勃、卢照邻(初唐四杰)

投笔从戎

二、时代文学的辉煌、盛唐气象的展现—盛唐

盛唐时期(712年-762年):那个时期可谓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杜甫笔下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就深刻体现出了盛唐的经济是何等的繁荣,盛唐时期也是诗歌最繁荣的时期,其成就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边塞诗更是名篇迭出、佳作纷呈,无不展现出诗歌界的一片繁荣之景,也正是这个时候唐王朝出现了以边功授勋的制度,直接性的导致边塞诗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指数级提升。

在当时唐王朝可谓是民富国强,在广袤的边境线上接连上演着轰轰烈烈的战事,将军、战士乃至诗人无不意气风发,祖咏笔下《望蓟门》中的“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就深刻的表现出心中那种戍边立功、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王维笔下《老将行》中的“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更是豪迈的展现出了雄浑阳刚的盛唐风骨,这种自信与自豪让人不尽心生豪迈,此时的繁盛也让边塞的风光有了更多的关注,同样是王维笔下《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将唐王朝西北雄奇壮丽的美景展现的淋漓尽致、刻画的生动形象。

戍边立功、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

盛唐时期有一人不得不提,他甚至于可以说是盛唐的“代言人”,他便是诗仙李白,号青莲居士,仅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其900多首,诗仙称号可谓是名副其实,其“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让人不禁鸡皮四起,那种浪漫中透露着的自信,让人敬佩,在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唐王朝老百姓们的自信、浪漫与开放。

诗仙李白

但要说到边塞诗,岑参绝对是边塞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不仅在盛唐,就是纵观整个唐代,岑参也是在边塞停留时间最长的,两次出塞,总共戍边时间长达六年,笔下更是写下了70余首边塞诗,极高的提升了边塞诗的艺术与境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岑参边塞诗的魅力

选取《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一句: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盛唐代表诗人:岑参、高适、李白、杜甫

边塞诗人岑参

三、壮志转向、厌战思归。盛世转衰的中唐

中唐时期(766年-836年):中唐时期外部吐蕃的入侵,内部的安史之乱让唐王朝元气大伤,由此唐王朝开始进入了由盛转衰的时代,曾经盛唐时期的开疆拓土也转变成了中唐时期的以收复失地为主,也正因此边塞诗人在此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十分真实的描绘出了当时吐蕃入侵、各地失守、边塞转入退却防守等重大历史变乱,中唐边塞诗人卢纶笔下《晚次鄂州》中的“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不仅表达的是卢纶在逃难生涯中的描述,更是宏观上展现了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而杜甫笔下《登楼》中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更是将当时唐王朝遭受四面八方的入侵展现的淋漓尽致,也展现出了杜甫当时心急如焚,万般无奈的急迫心情。

纵使如此,但是中唐时期的诗人数量与创作规模并没有没落于盛唐,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更多的边塞诗人在这个状态下,已不再想去抒发建功献身的壮志,更多的是想急切的表达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边塞生活的哀婉感伤。

战火连连

正如中唐著名边塞诗人李益笔下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让人不尽感慨当时的戍边战士极度的悲凉之情,让人心痛不已。当时一众诗人的诗歌描述中,已不难看出,中唐真的是一个乱到极致的时代,纵观历史也不难看出,中唐时期的矛盾与问题,多到都很难找出一个朝代能与之相提并论,外有敌寇频频入侵,内有皇位更迭,潘镇之乱,宦官秉政,仿佛一切已不再受控,家不是家,国将不国。边塞诗人笔下的诗歌也写尽了悲凉的极致。

中唐代表诗人:李益、卢纶、白居易、韦应物等

边塞失守、战火频发

四、深沉中的无尽愤怒、无尽同情。国将不国的晚唐

晚唐时期(836年-907年):这几乎已经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朝代,晚唐的诗人按理来说应该可以将内心的愤怒在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却并非如此,晚唐的诗人一方面还有着前人保家卫国的激情,另一方面对晚唐的批判和揭露已变的更加含蓄,也变得更加深沉,让人不禁想到:这也许就是诗人的创作心态已经到了绝望的地步!不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晚唐的边塞诗并不多,难道是晚唐局势动乱到已无边塞诗可写?其实不然,马戴便是晚唐时期比较著名的边塞诗人,虽然他笔下《出塞词》中的“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歌颂了戍边战士在晚唐的困境下仍然骁勇善战的精神,但是也挽救不了此时晚唐胜少败多的局面,其实如果仔细品味,晚唐边塞诗人在深沉中能够给你更多的深思与反思,让你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生和死亡的描述是触目惊心的。

多希望晚唐的边塞诗人能够多一些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浪漫,少一些无尽愤怒、无尽同情的悲凉。

晚唐代表诗人:马戴、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

哀思之情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唐朝无可厚非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所带来的文化艺术成就是空前的,也是极盛的,尤其是它的边塞诗,极其直观的体现了唐王朝的兴与衰,从边塞诗人一开始的投笔从戎、雄心壮志,到中期的边塞风光无限美好,以及后期对家乡的思念,乃至最后对唐王朝无尽的批判和无奈,无不体现出了一个诗人对自己国家深刻的感情,这是一种充满复杂味道的“浪漫”,也是一种别致的表达。如果边塞诗在初唐是一抹夕阳,在盛唐是耀眼的光芒,在中唐是午后的斜阳,那它在晚唐就是最后那一抹绚丽的夕阳,它虽然给唐王朝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却给接下来的文化发展带来了无尽的光芒!

唐诗

唐诗!不管是边塞诗还是其他诗歌,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仿佛就像是中华瑰宝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让整个世界都能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魅力。

唐朝仅是我国历史众多朝代中的一个,但是却传承下来了两千三百多位诗人以及近五万首的诗歌,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不过话说回来,有多少人知道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到底创造出了多少首诗歌,而你又知道多少首呢?

参考文献:

《全唐诗》

《旧唐书》

《新唐书》

《唐六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