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积德,能不能造福子孙?

 德寿堂图书馆 2022-12-13 发布于黑龙江
明代宁波小吏杨自惩,存心仁厚,守法公平。
当时县令执法严肃,将一名囚犯打得血流满面。杨自惩跪下求情,县令说:“此人违法悖理,不得不怒。”杨自惩说:“朝廷失道,民心涣散。就算查明属实,也只能怜悯而不可心生欢喜。欢喜都不行,更何况发怒呢?”县令听后立刻改变了脸色。
杨自惩家本来很穷,但每每遇见囚犯缺粮,依然想方设法救济。有一天又有新囚犯缺米,可再去救济,那么一家人都要挨饿。妻子问囚犯从哪里转来,杨自惩说从杭州一路上忍饥挨饿,面有菜色。最终夫妻二人还是将自己的米煮粥给犯人喝。
杨自惩虽是执法小吏,却处处为人考虑。他后来生有两个儿子,均官至吏部侍郎(副部长)。长孙官至刑部侍郎,次孙官至四川廉宪,皆是当时名臣。
所以古人云:公门之中好修行。身为官员或执法小吏,如果处处肯为人着想,自然造福于社会,积福于家庭。反之如果处处狐假虎威,你猜会不会连累子孙呢?

出自:《了凡四训》

校对:闫飞师兄、阳师兄
历史因果录(9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