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羿曲同工》之一一三父爱如山责任重

 思绪未果 2022-12-13 发布于北京

父爱如山责任重

文/生子

母爱似水,父爱如山,父母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中国文字是以字为基础的,字与字可以组成很多的词,每个字的背后,都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内涵,语言学家与历史学家对字词的细致推敲,为我们还原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文历史画卷。仅从我们对父亲的称谓,就可见一斑。

我们对父亲的称谓多为“爹”“爸爸”,不同于母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称呼基本都为“mama”。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在称呼父亲上的书面用语一直是“父”,“爹”的称呼最早来源于三国时期,对“爹”的解释是“爹者,父也。”“爹”是北方人称父亲时所用,“爸”则是“父”的古读音。

上古书面语对于父亲的称谓就是“父”,父的读音不是我们所读“fu”,而更像是“b a ”的音。这种现象其实可以用“妈(mama)”字类比:婴儿在发音上,无法发出非常复杂的音,在啼哭时所发出的“mama”声音作为了对于母亲的称谓。而“爸爸”源于孩子发出的爆破音“papa”,慢慢演化成“爸爸”的发音。

把“爹”拆分成“父”与“多”,有“多子多女多福气”和“人丁兴旺”的意味;把“爸”拆下分成“父”与“巴”字,“巴”字的语音,可“爸”也有联系。唐代多称父亲为“爷”,宋代则称父为“爹”,“爷”、“爹”有更多的引申意。实际上无论是哪种的称呼,我们都在表达着对父亲的尊敬与依赖的情感。

2022年12月1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