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染新冠病毒,如何用药、如何控制血糖,这6件事你得清楚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12-14 发布于黑龙江

糖尿病患者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危人群,而感染容易导致患者血糖居高不下,血糖居高不下又不易于感染恢复,面对两面夹击,小编给你支招。

1. 哪些情况下需要就医?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是可以居家隔离的,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住院治疗。

如出现 呼吸困难或气促,或经至少3天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或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等身体明显不适的糖尿病患者,尽快到当地医院就诊。

2. 居家隔离的患者怎么服药

①居家隔离的患者每日至少早晚监测体温,根据症状服药,排除用药禁忌证后再安全用药,特别是 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及特殊人群用药,一定要看说明书。

②建议降糖药物、降压药等慢性病药物正常服用, 治疗新冠的药物建议餐后口服,特别是含糖的中成药,建议餐前适当增加口服药物剂量或胰岛素,同时注意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和下一餐餐前血糖,尽量选用不含糖药物。

③如果患者有呕吐症状,不能正常服药情况下建议先服用止吐药物,口服止吐药物症状明显缓解后,根据血糖情况口服降糖药或补打胰岛素。

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这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如果平素口服这类药物无胃肠道反应,建议正常服用后观察胃肠道症状,若平素口服这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可考虑停药,若血糖不达标建议找专业医生咨询;若呕吐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就近医院及时就诊。

④如果无食欲,建议监测血糖,若血糖在13.9mmol/L以上可适当补打胰岛素,如果平时使用口服降糖药,而不知道怎么选择降糖药的,建议咨询内分泌科专业医生。

3. 居家隔离期间新冠药物怎么选?

症状

常用药物

注意事项

发热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

严格按照说明书服药,注意肝肾功能不全时的用药,注意婴幼儿、儿童、未成年患者、孕妇及哺乳期用药,若没把握,建议就近医院就诊。

咽干咽痛

地喹氯铵、六神丸、清咽滴丸、疏风解毒胶囊等

咳嗽咳痰

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

干咳无痰

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

流鼻涕

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鼻塞

赛洛唑啉滴鼻剂等

恶心/呕吐

桂利嗪、藿香正气胶囊等

备注:参考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4.居家隔离期间怎么调控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感染后血糖居高不下,部分中成药含糖,血糖容易超出控制范围,我建议 至少每天监测4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血糖超出控制目标范围内,建议监测餐前血糖,方便调整药物或胰岛素剂量。

药物自行加量前需看说明书,建议安全范围内服药避免损伤肝肾功。若空腹血糖高的,建议监测睡前血糖,条件支持下监测凌晨2-4时的血糖。

5.居家隔离期间的血糖目标范围怎么定?

血糖控制目标可分为严格、一般、宽松3个标准。具体目标如下:

空腹或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

严格

4.4-6.1

6.1-7.8

一般

6.1-7.7

7.8-10.0

宽松

7.8-10.0

7.8-13.9

建议并发症少的、病程短的糖尿病患者尽量控制在严格到一般要求期间,老年人及并发症较多、基础疾病较重的患者控制在宽松范围内。若血糖常高于13.9mmol/L,建议专科医院进一步就诊。

6.注重平衡营养膳食、加强锻炼

①居家隔离的糖尿病患者,食欲正常的情况下,建议每日正常饮食,有七八成饱腹感;多食优质蛋白,糖尿病肾病中重度患者需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在满足所需基础能量情况下,也要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

②居家隔离的糖尿病患者, 高热情况下不建议运动,建议多喝水。如果是低热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可以尝试进行运动。

③建议选择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运动,这类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各部肌力,改善平衡力和柔韧性。

还可选择六字诀等进行呼吸导引训练,以增加吸气肌、膈肌力量以及肺活量。相关视频可从网上搜索获取。还可根据个人生活习惯,在网络上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居家锻炼,达到尽早恢复健康的目的。

④运动强度建议首先选轻度,在身体耐受情况下锻炼时间可以从10分钟到半小时,随着疾病的恢复,可逐渐增加到平素运动量水平,若身体明显不适,不建议运动。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建议大家科学防疫,佩戴达到国家标准的口罩,努力提升自身免疫力,科学控糖。

The End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