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义乌“县委书记”,因被一农妇大骂,下令改革,35年后,被107辆豪车迎接

 冬不拉拉 2022-12-14 发布于安徽

1982年,一名农妇冲到义乌县委书记面前大骂:“你是要绝我们的生路!”35年后,书记被当地人用107辆豪车迎接。

图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义乌的经济并不富裕,人多地少,土地贫瘠,许多义乌人为了谋生,常用扁担挑着小商品,走街串巷卖些小商品过活。
 
每年到了农闲时,义乌的百姓就开始挑着扁担走南闯北,用自家的红糖、草纸,换取其他百姓家中的鸡毛等物品,以此赚取微薄利润。

这种交易也被称为“鸡毛换糖”,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种交易养活了义乌的代代人民。
 
可在当时,这样的交易并不被允许,甚至会被当做“投机倒把”“资本主义尾巴”,路边摆摊做生意的百姓小心翼翼,生怕被抓住。

有时候被抓一次就被罚款一块钱,两三天的工作就都打了水漂!

图片

就在这种严苛的规定下,“鸡毛换糖”的生意却并未销声匿迹。

义乌东部有个廿三里镇,这里甚至形成了千余人的“鸡毛换糖”队伍,地摊上售卖的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冯爱倩就住在廿三里,她已经年过四十,为了生计,每天仍然肩挑担子,手摇拨浪鼓,在大街小巷之中吆喝,靠售卖小商品生活。

每月到了初一、初四、初七,冯爱倩便会带着商品前往义乌。
 
两地之间也没有交通工具,冯爱倩就独自挑着担子步行前往。到了义乌,冯爱倩便在路边摆起小摊,声声吆喝呼唤来往的客人。

不过也经常会引来打击“投机倒把”的队伍

图片
 
虽然当地的政策已经有所松动,但看到摆地摊的商贩,当地政府还是会进行驱逐。

冯爱倩只感觉自己像贼一样被赶来赶去,不仅没赚到钱,甚至连自己的商品都被没收了。
 
冯爱倩气不过,主动找到当地政府反映,不过得到的回复却只有:别做生意了,不如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吧!

冯爱倩可是个倔脾气,她还就非得讨个说法!
 
1982年5月,冯爱倩气冲冲地找到了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将谢高华堵在县委大门口,质问道:

“为什么城里不让老百姓摆摊?我们都快没饭吃了,你还给不给我们活路了?难道你们要看着我们活活饿死!”

图片
 
谢高华调任义乌县委不久,对于当地的情况尚不了解,决定将这位妇人带到办公室详谈。

冯爱倩心一横:“去就去!”说罢便跟着谢高华进了办公室。

冯爱倩也不客气,将自己的家庭情况、摆摊待遇一股脑全部告诉谢高华,说到激动时候,冯爱倩甚至用手敲打桌子。

谢高华也不生气,仔细聆听了冯爱倩的全部经历。
 
原来在改革开放之后,义乌当地仍然有工作人员畏首畏尾,被过去的政策束缚,不敢放开手脚大胆改革。

才让这种驱赶商贩的行为在改革开放后仍在出现!

图片
 
谢高华当即向冯爱倩允诺:“你去摆摊就好了,我会告诉有关人员,不仅不会赶你,其他人也可以摆摊!”

冯爱倩先是一愣,随后开心地向谢高华连声道谢,县委书记发话,无疑救活了冯爱倩一家!

随后,谢高华主动带人前往市场考察,了解到一个重要的现象。

像“鸡毛换糖”这种百姓自发、生命力顽强的行为,不是“投机倒把”,而是当地百姓为了另谋生计而选择的出路!

1982年8月,义乌出现了小商品交易市场,在当时的风气下,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危险举动!

但时间证明,谢高华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造就了整个义乌小商品的繁荣。

图片
 
此后,不仅冯爱倩能够自由地带着小商品摆摊,整个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

广大义乌人民艰苦奋斗,将义乌打造成全球闻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2007年,义乌小商品博览会上,谢高华应约来到现场,隆重的场面令谢高华红了眼眶。

上百辆奔驰车排成排,车身上高悬着几个大字:饮水思源,旁边拉出一条大横幅,上书:谢天,谢地,谢高华!

图片
 
在谢高华的家里,始终悬挂着“信仰”二字,有人问谢高华,他的信仰是什么,他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

为老百姓吃饱饭而杀出一条血路!只有打破条条框框,拿出改革创新的勇气,才能如谢高华般实现“最美的奋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