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画'章法'理念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谢赫的'经营位置'到今天'构成关系',都在讨论关于绘画的构图问题。视觉艺术中,第一视觉冲击力给观众以最直接的审美感受,中国画的章法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它的核心原则可以归结为'整体'、'变化'、'谐和'。中国画传统章法,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形式美的规律,它指导着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成为民族绘画的精髓。

著名中国画家潘天寿先生,尽量利用空白,使全画面的主体主点突出,比如画梅花,'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那就只画两三枝,梅花是梅花,空白是空白,既不要背景,也可不要颜色,更不要明暗光线,然而两三枝水墨画的梅花明豁概括地显现在画面上,清清楚楚地印入观者的眼睛和脑中,能够画出这两三枝梅花是可赏心的,这样也就尽到画家的责任了。又例如黄宾虹先生晚年的山水,往往千山皆黑,乍一看,竟是黑到满幅一片。然而满片黑中往往画些房子和人物,所画的房子和房子四周却都很明亮的。房子里又常画有小人物,总是更明亮。人在重山密林中行走,人的四周总是留出空白,使人的轮廓很分明,故人和房子都很空灵的突出。这就是利用空白使主题点突出的办法。黄先生并曾题他的黑墨山水说:'一炬之光,通体皆灵',这通体皆灵的灵字,实是中国绘画中的直指顿悟的要诀。
中国画的章法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无限的内在活力,各种规则型构图与不同文化因素可以相互交融。现代人审美眼光的变化,让画家们开始重新考虑构图表征新的所指,这促使中国画构图样式呈现出更整体、更单纯、更强烈、更集中的审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