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古代优秀兵书系列之第二十二部《车营扣答合编》

 梦想童年594 2022-12-14 发布于江西

今天为大家继续分享。

作者简介: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明末军事家、教育家、学者和诗人。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末的文坛领袖 。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等。

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后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

崇祯元年(1628年),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进入长城以内,京师告急,又是在危殆时刻,孙承宗蒙诏起用,起家陛见,议守京师,出镇通州,调度援军、追还溃将,重镇山海,袭扰敌后,迫敌出塞,收复四镇,再整关宁,却遭权臣掣肘,告老回家。在家高阳县住七年。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获追赠太师,谥号“文忠”;清高宗时追谥“忠定”。著有诗集《高阳集》、军事著作《车营扣答合编》等

内容:又称《车阵扣答合编》或《车营百八扣答说合编》。由《车营百八扣》、《车营百八答》、《车营百八说》和《车营图制》汇编而成。明末河北高阳人孙承宗(1563~1638)以兵部尚书经略蓟辽、指挥抵抗后金战争期间所撰,但《车营百八答》则多出自赞画鹿善继、副总兵官茅元仪等人之手。当时由于保密,未能全部刊行。清同治七年(1868)才汇刻成书,四卷,7万余字。

该书通过问、答、说,对车营及车营作战中的108个问题作了详细的回答和解说,涉及车营编组方法、阵法布列、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等内容,重点是论述车营的战法。书中所论车营,系指拥有火器的战车、步、骑和辎重合编而成的新型营阵,具有较强的火力和较好的火炮运动性能。它是在戚继光所创车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编制方法以四车为一乘,四乘为一衡,二衡为一冲,四冲为一营,每营6000余人,车128辆,骑步合营配各种炮352门。布阵时,战车在前,步、骑兵和"权勇" (骑营选勇800为中权,直属主将,名其兵曰权勇)依次排列于后。火器配置,步兵则鸟枪、佛郎机在前,三眼铳、火箭在后;骑兵也配有三眼铳和火炮。

地位:《车营扣答合编》阐述的作战原则、方法,是作者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火器与车、步、骑、辎结合运用的作战特点,具有一定的军事学术价值。是中国明代关于火器和车、骑、步编组成营配合作战的兵书。

思想主张

1、书中在车营的作战指导原则上,强调发挥火器的作用和各兵种的互相配合。即所谓"用车在用火(火器),其用火在用叠阵"(《车营扣答合编》,同治七年本,下同),使车、步、骑之间交相更迭,各显其长,保证火力的发扬。

2、在作战方法上,强调灵活机动。方、圆、曲、直、锐等队形变换,要"随地制形",因敌制宜;马、步、矢、炮等兵力兵器,因情调用,使之"俱得其宜";同时,还要求不泥古,不拘常,做到"相机而行"。

谢谢,一有时间我会继续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